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AM-OLE与LCD TV争夺战2012见分晓

2009-06-03 作者:未知 来源:光电新闻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自从2000年10月三洋电机在日本横滨国际平面显示器展览会场首度展示5.2英寸AM-OLED产品,相比其它同尺寸的TFT-LCD面板,AM-OLED以其优越的显示画质和轻薄特性惊艳会场,日本产官学界更将之喻为“次世代梦幻显示器”;同时更引起韩国和台湾地区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厂商的关注,纷纷投入相关技术的研发。

  自从2000年10月三洋电机在日本横滨国际平面显示器展览会场首度展示5.2英寸AM-OLED产品,相比其它同尺寸的TFT-LCD面板,AM-OLED以其优越的显示画质和轻薄特性惊艳会场,日本产官学界更将之喻为“次世代梦幻显示器”;同时更引起韩国和台湾地区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厂商的关注,纷纷投入相关技术的研发。然而有机材料本身的稳定性和寿命(Life Time),却一直深深的困扰着厂商,使其迟迟无法达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商品化程度,加上低温多晶硅(LTPS)薄膜晶体管(TFT)的复杂制程及低良率,更使得它在价格上不具竞争力,然而AM-OLED所展现出来的〝次世代显示技术〞的魅力,依旧无法阻挡。

  AM-OLED突破重围 迈向大型化

  历经多年的努力,如表一所示,AM-OLED在轻薄上的优势,依然是AM-LCD所望尘莫及,在视角、反应速度及对比度等特性上,都显示出AM-OLED在动画显示的优越性,而一直为人诟病的材料稳定性及寿命方面,在新材料不断改进下,也已达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未来最大的挑战将是在可量产大型化技术的开发,唯有将应用触角由便携式产品扩展到40英寸级的消费性TV市场,且在价格上保持相当的竞争力,AM-OLED才有可能在竞争的薄型平面显示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因此就在厂商不堪长期投入研发又迟迟看不到突破性成果,而纷纷打退堂鼓之际,2007年中Sony率先推出对比度1,000,000:1及寿命达20,000小时的11英寸级OLED-TV,虽然每台的市场价格仍高达1700美元,但至少向高画质的大面板商品化跨出一小步,随后又在2008年推出27英寸及32英寸等级的系列OLED-TV产品,并积极作量产化布局;三星集团也积极整合旗下AM-OLED的技术力量,将产品线从手机到NB等可携式产品,扩展到40英寸级的OLED-TV,对比度更提升到2,000,000:1,色彩饱和度也达到130%,而耗电量却只有75W,只有同等级LCD-TV的一半,积极程度大有与Sony一争高下的味道。不禁让人回想起2002~2005年间,三星和LG在LCD TV大型化的世纪争霸战,有竞争才会更进步,日韩在OLED-TV角逐,相信应该可以为AM-OLED产业掀起推波助澜的正向效益。

  大型化关键技术瓶颈在那里?

  目前在量产化的主流技术中,面对大型化的趋势,有两大瓶颈亟待克服,而相关的解决方案,也积极被提出及研发中。

  (一)发展瓶颈

  现阶段主流量产技术瓶颈,首推结晶化的回火技术,由于目前都是以LTPS制程,再搭配激光回火(ELA)技术来产生硅结晶化,虽然可以制造出拥有良好电子传导速率的TFT组件,但受限于Multi-Scan的扫瞄范围限制及生产效率不高的影响,使得目前只能应用在3.5G以下的生产线,多年来一职无法作更大的突破。其次是彩色化的图案形成技术,目前RGB的图案形成都是使用热蒸镀加上网罩(Shadow Mask)来达到Pixelize的目的,但往往只要制程温度超过40℃,便会造成到Shadow Mask变形,尤其是面板尺英寸越大时(> 30英寸),因张力关系而很快面临报废,不仅造成生产成本上的损失,更是对未来AM-OLED大型化的量产上,会造成很大的发展瓶颈。此外,OLED的Polymer聚合后的分子排列结构会形成很多旁枝分子链,不仅会影响发光效率,更会造不均匀的现象;而在量产过程中,如何避免在去除溶剂时,从热烘箱取出后,因降温不均,使得面板良率不好,都是现阶段主流技术所必须面及克服的瓶颈。

  (二)因应方案

  为克服上述的发展瓶颈,厂商除了开发稳定性更高的有机材料外,针对结晶化制程技术及彩色图案形成技术分提出改善的解决方案;如日韩厂商采用气相沈积(Deposition)方式来形成Metal Oxide取代低温多晶硅(LTPS)制程,台湾厂商也以SDC (Sublimation Deposition & Crystallization)及Non-scan 回火结晶技术,来企图解决现阶段大型化的量产问题,虽然这些尚在发展中的结晶技术,都面临传导速率不如LTPS,以及每个Pixel电性不均的问题,但是由于只要延用现有成熟的a-TFT生产线,即可将量产技术推升到5G以上,还是非常吸引人。

  其次针对彩色化图案形成技术,厂商也纷纷提出如下的解决方案,如使用白光OLED搭配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Nozzle Printing或常温常压转印技术,来取代网罩(Shadow Mask)变形的问题;然而这些新的发展中技术,都同样面临当OLED镀好之后,如何避免在大气环境中与水气接触所造成对OLED的Lifetime及均匀性造成损坏问题,况且相关设备的开发与实用性仍有待评估,而设备价格及量产性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

  到底鹿死谁手 决战2012

  由于平板电视市场,近几年来在LCD TV积极抢攻下,以极高的市场替代率成功的攻下以往以CRT TV为主的家电市场,甚至于开始迈入增长趋缓的成熟阶段;对于新的挑战技术,若没有足够的产品差异化和价格竞争力,恐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虽然AM-OLED大型化的相关技术尚在萌芽阶段,但大势所趋,只要能帮助该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厂商还是会倾全力以赴,从日韩厂商的投资布局来看,不难发现三星SDI预计2012年将40英寸的OLED-TV导入量产,并将耗电量再降低到45W,以强化产品的节能省电效益,而日商在Nedo的呼吁下,迅速整合11家厂商,企图以建构完整产业链方式,发挥长期的竞争优势,也同样以2012年为量产导入期;

  面对AM-OLED厂商的积极布局,一向以LCD产业技术龙头自居的Sharp,也不甘示弱表示,将利用现有的生产优势,在2012年开发显示特性足以媲美OLED-TV的40英寸级超轻薄型LCD-TV,来与OLED-TV一较长短;因此AM-OLED是否能善用本身先天的产品优势,并顺利站在a-TFT量产制造技术的巨人肩膀上,成功的取代LCD TV在2012年的平板电视市场上获得消费者青睐,到底鹿死谁手?实令人拭目以待。(编辑:PCL)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