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企业信誉危机 应对公关启示(图)
摘要: 媒体刹那间成为了令家居企业惶恐不安的洪水猛兽。但也有不少企业,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危机公关,实现了“以媒消媒”,转“危”为“机”,树立了自己产品品牌,度过了信任危机。
家居企业应对危机公关启示录
近段时间,一则吉事多工厂已申请破产的帖子出现在网络上,并被多家论坛转载,引起业内关注。吉事多事件一波未平,金富士家具(鹤山)制造有限公司旗下斯帝罗兰品牌又遭遇水银门炮轰。媒体刹那间成为了令家居企业惶恐不安的洪水猛兽。但也有不少企业,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危机公关,实现了以媒消媒,转危为机。
企业信誉危机层出不穷
今年以来,东航遭遇返航门、玖龙纸业被指血汗工厂、家乐福遭遇爱国群众抵制危机公关一浪接一浪,事件在Web2.0时代的网络世界越演越烈,有企业巧妙化危机为契机,也有从此走入低谷。万幸的是吉事多企业及时的消化了谣言并消除了由此所造成的公信质疑。
在陶瓷行业面临资源整合,各企业恐寒纷纷准备过冬之际,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网路谣言对一个企业品牌杀伤力是巨大的。每个品牌在市场上占据的市场份额来之不易,在业界树立知名度需用心经营漫长的时间,被破坏却是相当容易的事情。美标、科勒等品牌成长为行业高端品牌,历经百年。在市场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在市场争夺中尤为重要。此次传言源头剑指某著名网络媒体,吉事多企业是否因网络失实报道而遭受间接损失可能还需一段时间来观察求证。
企业应理性对待媒介影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居企业对于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影响力的认识不足,是导致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时仓促、狼狈的关键。
企业与外界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与各类传媒沟通,但是中国的家居企业与媒体沟通大多数不到位,经常回避或者担忧。这种担忧其实是双向的问题。首先,不可否认,媒体怀揣目的与企业接触,导致了部分企业对媒体产生反感的情绪,由此对与媒体的沟通担忧起来。其次,企业与媒体的沟通不到位也是一个实际情况,这更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内功修炼不够所引发的担忧,主要还是一些企业缺乏一个系统的沟通机制所导致的,比如企业发言人制度、危机管理体系、品牌沟通管理系统等等,这些是不是都建立了呢?如果有系统的保障,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来自自身的担忧也就不复存在,同时也可以有更好的制度去应对与媒体沟通的问题。
吉事多卫浴执行长梁纬雯谈到:刚刚接到传言时,她笑到差点掉下凳子,认为这是外行人说的话,因此没把它当一回事。在她的眼中,吉事多虽然向来低调,没有大肆宣传,但绝对是奉公守法、善待员工的好公司。随着事态扩大,传言已经开始发挥影响力,经销商的不断来电咨询,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进行澄清,跟媒体和消费者进行沟通。
企业需加强媒体互动
为何只有在危机发生时才意识到与媒体沟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是否能够代表一整套系统的沟通体制呢?企业面对传媒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应该发生在已经面对传媒的时候,而应该是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准备就是制度化与规范化,只有具有了一系列完善的对外沟通制度才能够保证双向沟通的顺畅进行,制度是决定一切的。
接二连三危机公关事件再次证明,企业与媒体当然应该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企业需要借助媒体与公众正确地沟通,媒体也需要企业的支持来实现健康发展。企业在需要媒体时积极主动,否则就退避三舍,这种行为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利己思维,就像人际交往一样,肯定不是一种有风度的表现,自然也不是一种大企业风范。
消除认识误区为品牌护航
企业对待传媒,最容易犯的错误,除了刚才提到的本能的担忧与回避外,还要克服常见的一个偏见我们给媒体投了广告,为他们带来收入,媒体当然得听我们的。企业要知道,传媒的任务是揭示事实与真相,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信息需求,从来不是哪个商业机构的附庸,如果传媒报道某个企业,应该是企业有值得报道的事实。对于这一点,企业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现在是信息社会,企业与经销商、消费者、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都或多或少希望知道企业的运行状况,企业越是不与媒体和外界沟通,越是可能引起种种猜测,对企业可能反而越不利。危机公关事件通常能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凸显企业的危机处理实力。在市场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在市场争夺中尤为重要。或许,此次吉事多事件,会给中国企业敲醒警钟。
2007年广东省节能灯产业优势调研报告 |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