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2008灯饰市场乱谈 灯饰与足球和家电

2008-08-01 作者:李小红 来源:中国灯饰报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粗看2008年的灯饰行业本身,灯具厂家商家都说今年生意难做,扣除成本上涨因素,更深的原因恐怕是多年的无序竞争。本文从三个反面乱弹2008年的灯饰市场现状。

  今日中国,已由世界工厂转为世界商场。随着生产成本的逐年上涨,原有的人力和资源优势正在下降。照明,这个古老的行业,也在社会财富的急剧积累之后,焕发了勃勃生机。其实在遥远的古代,灯也不仅仅是照明的工具。红烛,宫灯,轻纱细笼,演绎了无数传奇。

  灯饰VS足球

  先说足球,灯饰和足球本来没什么关联,但在这个行业待得越久,越觉得两者颇多相似。试看,中国男子足球虽从未在国际大赛上扬眉吐气过,但收入水平恐怕是运动类中最高的。中国球迷虽多,但心痛更多,联赛中的假球黑哨,竞相请外教外援,在纯商业的运作模式下,中国足球很热闹,但没有灵魂,没有核心,整体低水平的较量,怎会有真正的发展?掉过头来,看灯饰行业,进入门槛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小厂仿大厂,大厂仿台湾香港,台湾香港又源于欧美,真正有研发能力的少之又少。灯饰行业是目前制造业中公认利润较高的行业,厂家成本无人知,商家更是乱标价,整个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概念虽多,然少有创新,多是追求短期效益,鲜有长期规划。与中国足球一样,缺中流砥柱,没有能够制定行业标准领导行业潮流的品牌。

  纵观中国市场,有个通病,各个行业的高端市场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占据,而且还在与国产品牌争夺中端市场,而我们的民族企业基本是做低端拼中端,望高端兴叹。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是中国人做的灯,也是卖给中国人用的,却一定要起个洋名字,企业为了迎合国人的好面子的消费习惯,也是煞费苦心。

  灯饰VS家电

  近年最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家电业的今天就是灯饰业的明天。而且种种迹象表明,终端卖场也在向家电模式靠拢。只是,家电业的模式真的适应今天的灯饰行业吗?先看家电业,成熟的品牌,成熟的市场,冰箱看节能看保鲜,电视要求清晰度与音质,顾客清楚地知道选购时的重点。全国联保,所有售后都由厂家来做,商家与消费者都没有后顾之忧。而灯饰呢,你问十个顾客,至少有九个心里没谱,只要相中款式,价钱基本合适,做工没有大问题就行了。至于售后更是麻烦,大多由经销商来做,专业程度不能保证,售后质量自是参差不齐,全看商家的素质了。当然也有一部分做的特别好,比如汇聚了一批国内顶尖经销商的中国灯饰共享联盟。打开共享联盟成员名录,重庆灯玛特灯饰董事长汪顺波,郑州华丽灯饰董事长连志刚,湖北名华灯饰董事长吴成,福州煌家灯饰董事长黄建锋,等等,尽是终端传奇人物。

  这里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这些人个个都是当地市场的风向标,无论是店面装修还是产品品质,以至售后服务都做得非常出色。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商家已经做得很好了,有了做灯饰业的国美与苏宁的基础,但是厂家呢,谁是灯饰业的海尔与格力?若没有龙头企业与完善的行业标准,灯饰业离成熟的模式还远的很。

  灯饰VS灯饰

  回到灯饰行业本身,厂家商家都说今年生意难做,扣除成本上涨因素,更深的原因恐怕是多年的无序竞争。很多企业缺乏新品研发能力,当国外的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国内市场也日趋成熟,行业重新洗牌,就到了生死关头。当我们的人力与资源不占绝对优势,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制造业,唯一的出路就是产业升级,变卖样子为卖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做得了OEM,就表明有制造一流产品的能力,只要高标准,严要求,借鉴著名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一定能打造出属于民族的品牌。科研单位、企业、商家、消费者,在这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上,缺一不可。厂家很难至上,终端也不能为王,合则两利,分则俱伤,唯有双方携手并进,上依托科研机构研发实力,下整合消费市场信息,化科研成果为生产力,与时俱进,创造潮流,引爆消费,品牌才能长青,市场才会稳固。

  耀华灯具:全国亩产最高的灯具企业之一 2008-08-01
 
专访俞丽华教授:温暖绽放照明界(图) 2008-08-01
 
新型白色LED可变式汽车前照灯7月问世 2008-08-01
 
欧司朗照明:09年起在欧美停售白炽灯 2008-08-01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