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俞丽华教授:温暖绽放照明界(图)
摘要: 俞丽华:中国照明学会理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本文是对她的专访,她谈到自己如何走入照明界、以及对照明设计的认识等问题。
俞丽华:中国照明学会理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
杜鹃花语:坚强 爱的快乐 繁荣 奔放
记者:您平时最喜欢什么花?你觉得自己最像,可自喻为什么花?
俞丽华:我最喜欢的花:蝴蝶兰。它花形奇特,高雅、华丽。但是我自喻像杜鹃花。只要在南方15℃~25℃,湿度不小于50%略带酸性的土壤都能生长,我国南方一到春天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映山红)盛开,非常壮观,它们不开花时很一般,花一开非常灿烂。这很像我:随和,能适应各种环境,平时看看不起眼,花一开也很灿烂。
就是这样做了照明设计这一行
记者:您是怎样开始从事照明设计方面工作的?
俞丽华:我1960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同济大学,当时国家要建造大剧院、地铁、越江隧道等,同济设计院接了一部份任务,由于人手不够,就让我们这些老师加入,这样,我就成了一边教学、一边设计的两栖教师。不过开始是电气设计。我本科读的是强电(发电厂、电力网、电力系统专业)。在电气设计中包含照明设计,但那主要是放几个灯拉几根线,满足简单的照明功能要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照明设计。
1980年我参加了机械工业部沈鸿部长主编的《电机工程手册》电气照明篇的撰写工作,从此开始进入了照明行业。通过全国性的调研,我知道了照明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各种学科:光学、电学、电子学、控制学、色度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视觉功效、美学、室内外环境、建筑电气工程等等;各种单位,这些单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而照明工程是多学科的集成,更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1983年起我自编教材,在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设置电气照明课程,带领本科生进行各种工程的照明设计,如:地铁车站的电气照明设计,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西大厅电气照明设计等等,培养照明设计师,(主要从事功能性的照明设计)。
1992年我加入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技术科学专业团队,在杨公侠教授的带领下,设立照明技术方向招收硕士生,在高层次上培养照明设计师(杨公侠教授在视觉环境、心理学、功效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旨)。学生在建筑系除学习心理学、功效学之外可以去选修美学等课程,即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上来培养照明设计师。
我和我的学生们边学习、边研究、边设计,从室内照明设计做到室外照明设计,从功能性照明设计做到景观、装饰性照明设计,城市夜景照明规划。
照明设计师要懂全局,要站在全局看问题
记者:你觉得作为一个照明设计人员,最重要的需要掌握哪些原则?
俞丽华:由于照明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要求设计师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光能传递信息、光能传播文化,但光需要载体,做建筑外观装饰照明,设计师要懂建筑表达的理念,做景观照明,设计师要懂景观表达的内含。做功能性强的照明体育场馆、机场、道路等都要搞清楚使用者到要求,不懂就学,缺什么知识就补什么知识。对光、颜色的主观感受很重要,要善于观察、要有悟性,有些不是一句、二句话能表达清楚的,要靠积淀。
做独立设计师。光源、灯具、控制设备厂家会希望你用他们品牌的产品,当然只有好的产品才能做
出好的设计,设计师应感谢设备供应厂商。但设计师选设备的原则首先是要能表达你的计:功能要求、创意或?其次是品质好,技术指标(光效、配光、电压等级、防触保护等级、发热、IP等级等)要能达到要求,选控制系统时还要注意系统的稳定性。
照明设计师要懂全局,要站在全局看问题。
照明是个系统工程,领头(拿总)的是设计师,城市照明从规划开始,设计、施工。城市照明要与整个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和谐),也就是说要与城市景观的发展相和谐;与地域文化的内涵相和谐,与人的视觉心理感受相和谐,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和谐。
不亮到亮是个进步,亮到美更是一个进步
记者:你是怎样理解目前国内城市照明的现状的?您在这方面做过哪些工作?
俞丽华:城市照明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城市照明的现状正是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不亮到亮是个进步,亮到美更是一个进步,这个过程是必然的。
对照明效果,任何人都可以做主观评价,评价的结果与评价人的年龄、阅历、受的教育、文化修养等等都有关。
我认为以下两方面工作是要做的:
设计师本身要受到一定的教育、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好的素质、懂技术也懂艺术。
业主政府官员、投资者
对设计师,我在高校编的《电气照明》教材、给本科生、研究生开课必修、选修都可以,我几十年都是这样做的(1983年编教材,1986年修订,90年正式出版,2000年第二版,现正在修订出第三版),培养不同层次的照明设计师。同时,通过上海市照明学会这个平台(俞老师为副理事长,管普及委员会),办照明设计师培训班,提高业内人士的水平。
对业主,利用各种评审机会(不论你是评委,还是被评的对象)与业主沟通,宣传什么是舒适、愉悦的光环境?什么是节能减排?什么是光污染如何限制等等普及照明知识。(我们现在对中学生、社区居民都在普及绿色照明的知识)。行业整体水平提高了,业主们掌握了照明的基本知识,老百姓的素质提高了,中国的城市夜景将会越来越亮丽。
女性柔,能载乾坤
记者:在工作中你会觉得女性比男性付出更多?
俞丽华:女性的主要面应是柔,要能载乾坤,能包容,事业成功的女性要是柔中有刚,刚是韧性,是坚持,做任何事持之以恒总能做出成绩的。女性对事物的观察比男性细、全面,做照明设计师较合适。
处理好事业、家庭的关键是要学会角色转换,在单位你是领导、教授,在家里你是妻子、母亲。人的一生酸、甜、苦、辣样样有,要懂得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要经得起成功,更要受得起挫折。要学会在过程中享受快乐,这样虽然很辛苦,但也会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我们这代人都有很多故事,你若愿听我的故事,有机会再详谈。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