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著名设计师崔华峰的当代东方印象

2007-09-06 作者:admin 来源:转载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采访崔华峰算不上新闻。从崔的艺术工作室在小洲村建立以来,广州的媒体几乎悉数上阵,轮番轰炸了4年。

  采访崔华峰算不上新闻。从崔的艺术工作室在小洲村建立以来,广州的媒体几乎悉数上阵,轮番轰炸了4年。对于追逐新鲜的媒体而言,在实用至上、闷声发财的广州设计界,这样的艺术工作室太让广州眼前一亮了。然而,几乎每一家媒体来这里,都带着自己的预设立场,崔的艺术工作室就成了一条鱼,爱吃鱼腩的挑了鱼腩走了,爱吃鱼头的把鱼头收拾了,爱吃鱼背的在鱼背上夹了两筷就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于是崔华峰在被动状态接待了很多媒体,有时候看着那些半专业或非专业的报道,总感觉没有挠到痒处。凯利艺术工作室的罗永平先生与我聊起这事,便有了新的火花:让罗先生充当一回记者,内行与内行的对话毕竟会少很多周折和隔膜。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对话,挖出了崔华峰很多有意思、有高度的思想。

  这事又像是新闻了。

  我和特约摄影师竺培愚驱车先于老罗到达小洲村,东问西问,很快就找到了崔华峰工作室的那条巷子,停好车后,不知道从那个门进去,于是向老罗电话咨询。数分钟后,从另一条巷子走出一个人,身着宽松的蓝色中式功夫衫,颇有点仙风道骨。脖子上挂了个手机,闪闪发亮,如果换成十字架,那便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神甫。我暗想:这恐怕是崔老师的助手或朋友,一身穿着就很有当代东方印象的意味。

  来人问道:“你们找崔老师吧?”我们忙点头,跟上。转了两个弯,他将我们引进了一幢满上藤蔓植物覆盖的四层楼房,这便是崔华峰艺术工作室了。称之为陈列室似乎更恰当,诺大的房子里,无数的原创作品有关联地摆放着,形成一个个的局部小景,显而易见的是,每个细节都用尽了心思。

  “神甫”也没什么寒暄,直接给我们介绍起来:“这面墙打掉了,再这样建起来,上面留了漏斗状的斜面,没别的含义,就是为了采光……”

我跟老竺同时恍然:“你就是崔老师吧?”

“媒体不应该停留在普及教育,更应传播一种眼光。”

  罗永平(以下简称罗):崔老师,我相信所有访问你的媒介朋友都会在你这工作空间寻到所需的灵感材料。

  崔华峰(以下简称崔):我发现媒体关心的是家居生活,是非常贴近老百姓的一部分。我和以前的媒体在交谈过程中,发现他们遇到很多困难,主要是越来越找不到采访对象。大家开始探讨一件事——比较容易找到访问的对象,但是来来去去还是那群人。他们意识一点,在广州这个圈子里,新的发现越来越少,而我这工作室一直不属于这个圈子的,所以他们就想到了我这里。

  他们整天希望能找到跟生活关联的东西,去启发老百姓的生活,不知道是他们主编的问题,还是指导思想的问题,他们主张一种直接的可启发性,别人能看到你如何生活的指导思想方式。我认为这种指导思想在初级阶段是可行的,但不是最终的结果,只是一个过程。

  我们下一步应该告诉老百姓,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品味,什么是有文化内涵的东西,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不能像以前的媒体所做的,1+1=2,绝对不是这样的,不只是放一张桌子、一张椅子,而是一种本质性、根本性的转换。是教给你一种眼光,运用这种眼光,重新发现一些新东西,得到和你眼光相符的东西,或者你拥有了这种眼光,去观察别人的东西,而作出一种判断。传媒做的普及教育是好的,但永远像幼儿园的教学方式。虽然我并不认为自己水平很高。

  罗:从另一个层面讲,能不能把你的工作室概括成一种生活艺术文化的研究态度呢?

  崔:我只不过是一个室内设计师,我比较关注所谓的文化、品味、鉴赏能力、发现能力等等,所以我不断地警惕自己,提醒自己,出手不能低,眼光不能低,创作高一点,品位高一点。

  罗:崔老师的品位比别人高很多,我曾经在外国生活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外国的工作室不如你这里豪华。

  崔:哈哈,我这工作室只是太大了而已。

  罗:其实不应该用“豪华”这个词来形容,应该是“品味”,是一种生活态度的看法。

  崔:所以我经常跟媒体说:“我很怕你们,因为你们老把我往生活上套,然后要跟老百姓拉近。这就是媒体的目的,整天让我去迎合读者。

  罗:这就是普及型。

  崔:我认为这种思想具有普及意义,因为近朱者赤。

  罗:这是引导一种生活。

“当代·东方·印象不是一种具体的东西。”

  崔:在普罗大众里,有多少个人能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我认为有一个算一个,总算是往上提了。企业空间设计是我的职业,是我的工作方向,但同时我有一个研究方向,就是研究:“当代·东方·印象”。

  罗:新东方主义的思想非常好,具有思想高度。现今社会是更加重视设计、重视品味的年代。

  崔:这两年比以前好了很多,现在我做企业空间的时候,都是从规划、环境、建筑、室内、设计、陈设着手,通过这些综合手段,将企业的文化、产品、品牌揭示出来。

  我的设计思想比较综合,所以我较适合做企业空间的设计,由于我受过工艺的教育,中国传统教育相对多点,所以我的研究题目:当代·东方·印象。因为它不是一种很具体的东西,如果变成具体的东西,那就变成古董。古董是另外一个行业,并不是设计的一个范畴,设计是在原来文化的基础上,再加上当代人的态度、眼光、知识、手段,配合产生了的一种印象。

  首先我们要把文物和当代人类的创作区分开,当然会在传统文化中吸纳很多东西,甚至有时候是绝大多部分的东西,但是毕竟有个关键词,不是“拿来”,而是“吸纳”。然后重新创作,我相信这种思想,在国际上,会得到人们的认同。

  罗: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交融。

  崔:我曾经说过:“西方不亮东方亮。”要东方亮起来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这一代设计人很艰辛、很用心的工作来实现的。

“中国人的立场应该在东方。”

  崔:我负责一些企业空间设计的时候,一定动员不要在市场采购一些“普及”的艺术品。市场上的毕竟是一种商品,商品能够做一件,便会复制多一件。

  我们现在提倡一种文化、一种独特的眼光,商品已经不是一种原创的、独特的追求。不论是老百姓也好,有眼光的人也好,也要先学会什么是商品,什么是独特的原创品。我是提倡这个方向的人,但我怕别人描绘成“这个人的家居和生活与他说提出的方向有所不同”。我要强调这是一个工作空间,社会上现在很难有这个方向。像我这样追求东方形象的人不多,但这并不是我全部的追求。我还有个主业——企业空间。

  罗:原来这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SOLO。

  崔:西方的风在中国刮得太过分,让大家都以为这是一种生活的方向、追求的方向,现在大家都逐渐清醒,大家毕竟都是中国人,东方文化在国际上并不是一个弱的文化,自己拿着自己的文化,跟着别人的文化,但现在大家都清醒了,这毕竟是别人的东西,现在是交替过度的阶段,有一部分人还是盯着别人的文化,那我认为能够达到两种文化并存已经很成功了。早期我们否定了东方文化,这是不合理的,我不强求东方文化压过西方文化,因为这个世界是共存的,两者是互相影响的。

  罗:这就是一种交融。

  崔:但是交融、互相吸纳的时候总会有个立场,我认为中国人,立场应该在东方。

“东方印象可变成一种时尚。”

  罗:现今社会都在追求时尚,却没有一种思想高度。

崔:“东方印象”可变成一种时尚,我认为要同时推动多个行业,服装、思想、漫画、电影、首饰……都应该有东方形象。

  我老露脸,别人就很奇怪,“你露的是什么?”我想这次不露脸,露的是个思想。不断介绍这家伙的思想,用“家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罗:我在雅筑家品工作的时候,一直都是想把生活与设计拉近,但路程仅走一半。

  崔:我的指导思想:可以和生活“拉上”,但不能和生活“等上”;因为思想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生活,但这种修养能指导生活;如果等上,那就是全中国人民都是艺术家。

  罗:但我还是认为有点低调,应该多方面推进,音乐、文学、服装等等。我发现崔老师有很多家品,你认为最得意的是哪样?

  崔:最得意的是原创品,算盘灯。

  罗:我真的希望大家一起推进这种思想。

  崔:我认为设计师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思想,如果每个人设计师各自拥有自己的见解,那这个世界就更加精彩,告诉社会设计师不是万能的,是具有倾向性,就像餐馆一样,它们也有分粤菜、湘菜……很多公司不敢亮旗,只会说我的设计做得很好,像我就不一样,我的设计做得很好,但我只做企业空间,你欣赏我的作品的时候,有很明确的东方印象。

  罗:现在社会开始具有这种现象,细分明显。

  崔:我们共同往这个方向走。

  罗:崔老师讲得很好,必须具有思想高度共同往这个方向走。

  崔华峰:中国资深高级室内建筑设计师,曾经是集美组的创办者之一。开设崔华峰空间设计顾问工作室,工作方向为企业总部空间形象策划设计。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