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著名设计师崔华峰的狐狸特性(图)

2007-09-06 作者:admin 来源:转载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把广州目前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崔华峰比喻为“狐狸”,则是业内朋友对他们的戏称,其中包含了更多睿智和干练的含义,也是对他们另一方式的褒扬。

  狐狸,聪明,机灵,美丽而高贵的动物,虽然向来以狡猾的形象示人,但它的才能与智慧,是值得赞美的。二战中,德国装甲统帅隆美尔以高超的谋略和战术摧毁了英国在非洲的势力,从而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而把广州目前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崔华峰比喻为“狐狸”,则是业内朋友对他们的戏称,其中包含了更多睿智和干练的含义,也是对他们另一方式的褒扬。

  当代、东方的崔华峰

  关于崔华峰在业内的知名度在此不必多言, 198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艺系的他,如今已从业26年,可谓资历之深,曾游历世界各国,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是著名的“集美组”创始人之一,并创立了中国最早的独立工作室之一——崔华峰空间设计顾问工作室。记得早期的一本杂志曾介绍他,称其为“大腕”。“大腕”,不仅仅指物质上的丰收(他自己戏称家里谷仓满而外溢),也包括了专业学术上的影响力。

  借广州设计周活动之际,我随宁波设计师代表团参观了坐落于广州郊外“艺术村”崔华峰工作室,崔华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与我们进行了有关设计的交流。他一身朴素随意的衣着,说话时总是笑眯着双眼,幽默的话不时从嘴里冒出来,给人以宽厚和善的印象。单从表象上把他与成仙的“狐狸”挂上关系,似乎有点冤,但在学术上他的确正走在修炼成仙的路上。崔华峰潜心研究的当代、东方印象设计理论已有多年,如今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它的核心思想是把传统东方文化当代化,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是创作之源、设计的母语,他强调,东方文化的当代化并不是传统符号的简单堆砌,而是深挖传统文化背后的内涵,在精神和哲学方面寻找灵感,希望把对物质本身的“禅”“道”“意”的感悟与现代的审美观结合起来,并引伸到环境、建筑、室内、产品、品牌文化展示空间设计中。他的工作室就是这个理论概念设计的平台,在空间的每一个值得推演的角落,都留下了他佐证的痕迹,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古董和自己的作品,把这个2000平方米由民居改造而来的工作室变成了一个民俗博物馆,无一例外,这些平面的、立体的、虚幻的设计都与当代、东方相关。

  诚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崔华峰的当代、东方印象也是一种商业设计行为,他是如何让自己的商品走向市场的呢?在当地崔华峰的名气实在太大,来找他的客户非富既贵,他也只是选择一些符合自己标准的项目来做,关于这套当代东方的理论他总会客气地给客户戴在头上。文化这顶帽子也实在太重,业主一旦扣上就无法挣脱,那些自以为有身份的人谁会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呢,于是崔华峰的“帽子戏法”便告成功。写到这里,崔老师的“狐狸尾巴”是否已露出点端倪了呢?

  其实在做这样一个关于当代、东方设计命题的时候,我认为比对待传统贴符号“挖祖坟”的肤浅现象更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设计师正陷入现代文化缺失的泥潭里,正确地理解和对待现代更为重要。

  每一个社会文化风尚的形成必有其历史原因。20世纪初及五六十年代,当欧洲以工业革命和新技术成熟为标志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兴盛的时候,中国却错失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阶段,解放后又因为意识形态的错位,现代文化是被当作资本主义特征对待予以抵制的,等国门开放后,面对汹涌而来的泊来文化也只剩下“拿来主义”的本能了。所以,中国设计师的当代观是断了代的,当年刮“后现代主义”风时,人人都在喊“后现代”,却不知没有经历现代何来“后”呢,充其量也仅仅是停留在嘴上的“时髦”名词。生抄硬套来的表象现代自然不是真正的现代,又怎能准确地把传统文化转化为当代呢?从广义上讲,东方文化也包括日本,对这个国家虽然从民族情感上讲是令人鄙视的,但对于传统与当代,日本设计师走在了前面。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经历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所有过程,它的现代设计观是与世界同步的,国际与交流让日本的设计师走向成熟,不少设计师如后期的黑川纪章等都能够从本质上将传统精神和现代技术功能相结合,精准地把东方文化美学引入到建筑、室内设计中,体现了现代民族的风貌,在世界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虽然可以借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慰藉:小小的日本文化不过是中国母系身上的一个支流。

  中国仍在进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正被缩短,但,对于致力于传统与当代理念的中国设计师来说,的确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修炼中的崔华峰依然显得孤独,可贵的是他正用自己的行动呼吁更多的本土设计师加入到这个队列中来,对此我们应该给他以敬意!毫无疑问,在世界的东方,当代的崔华峰,已经是中国设计师中一面鲜艳的旗帜了。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