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亮迪照明黎培辉:精湛源于执着(图)

2007-09-03 作者:admin 来源:灯饰视界(孙鹏)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而对于黎培辉来说,这15年则是用勤劳和智慧,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奠定了亮迪照明坚实的基业。

——访中山市亮迪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长黎培辉

15年,对于人生来说短暂又似乎漫长,有谁能保证在生命的长河中,这15年不会像细沙一样从指缝间无声地流走?而对于黎培辉来说,这15年则是用勤劳和智慧,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奠定了亮迪照明坚实的基业。毫无疑问,黎培辉的创业精神令人称赞、亮迪的壮大和发展令人关注,那么,我们究竟能够从黎培辉的战略思路中领悟到哪些有益的东西呢?

近期,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山市亮迪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培辉。

与同行争锋

这是一个创造财富的时代。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整个南方沿海城市,经商似乎成了一种潮流,中国人用自己那双稚嫩的双手开始实现民族制造业腾飞这一远大理想。年仅23岁的黎培辉,这个中山市小榄镇土生土长的热血汉子,兜里揣着几千块钱就在1992年创办了鸿达电器厂,从做灯饰配件起步,开始他的灯饰照明创业的历程。

在创业初期,由于前期投入资金并不多规模较小,什么事情都要黎培辉自己来做,设计、采购、签单、送货,每个环节都要亲历亲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为黎培辉日后成了专家型的企业老板奠定了基础。

创业要付出汗水,但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企业家具有洞察市场敏锐的眼光。1995年黎培辉发现市场上的工艺台灯陡然走俏,他紧紧盯住这个商机不放,除了做吸顶灯、壁灯及各类塑料、电镀灯饰配件等,重点围绕工艺台灯展开,在配件的款式上不断创新,用款式赚钱,与同行争锋。黎培辉也就是在这期间赚到了进入灯饰行业的第一桶金。

1999年以后,台灯市场持续高涨,并出現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工艺台灯开始被护眼台灯逐渐替代,黎培辉迅速把握到这一变化,把战略重点从工艺台灯配件生产全线转为护眼台灯配件生产,并把产品线不断延伸。

然而,商场如战场。2001年,台灯市场出现了低潮价格一跌再跌,配件企业生存紧跟着也越发艰难。面对这种局面,工作一天的黎培辉下班回到家,算起来从1992年到2001年近十年时间一直在做配件生产,每每看见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别人手里经过组装再贴上商标,卖向全国各地时,心里就不是滋味。特别是这几年他的配件之齐全,已经完全达到不出厂就能组装出一台台灯的成熟条件,就越觉得这么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一个自己做品牌的念头悠然而生:“与其给别人做嫁衣,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品牌呢?”说干就干,2001年下半年他决定开一家专门做家居照明的公司。

2002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中山市亮迪照明公司”的牌子正式挂了起来,从此替代了鸿达电器厂,这一挂牌,标志着黎培辉从蛮撞蛮打的创业过程开始进入品牌经营的道路。

“经营理念”与“品牌增值”的关联

2002年公司风风火火开起来了,可是生产成型灯具的经验毕竟还是少一些。黎培辉在思考着,既然决定做家居灯饰,第一步该怎么迈?产品该如何来定位?最终,当业内人士还把吸顶灯称之为“面包灯”的时候,黎培辉引入了“吸顶灯”这个产品名称。这次的市场出击,主要以吸顶灯为主,意想不到的是,效果并不明显,产品叫好不叫卖。黎培辉焦急万分,问题出在哪里?他再一次头扎进市场,走了一年市场后,和经销商们熟悉了,他终于找出了原因,原来亮迪一出市场定位高档产品,价格相对偏高,很多经销商并不知道这个品牌,还处在观望期间。其次,一些市场上活跃的吸顶灯生产企业,其产品比亮迪的价位要低廉的多,消费者从心理不能接受一个新品牌价格高于知名品牌的价格。

在找到问题的同时,黎培辉发现家居这一块市场空间很大,但是统一定位并不清晰,结构没有细分,做了十年的配件除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理念外,更练就了他观察市场的火眼金睛。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迅速作出了战略调整,首先对原有灯具产品结构进行改良,规格做调整,降低成本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其次投入人力物力,针对家居用灯的场所进行研发,对什么地方用什么灯细分到阳台、厨房、通道、客房等,终于在2004年,亮迪在国内首次成功地推出了“卫厨系列”吸顶灯,这次的成功,使亮迪在家居领域名声大起,也奠定了厨卫灯具鼻祖的行业地位。

之后这一年中,亮迪的产品以厨卫系列为主,迅速占领了全国一线市场,这一年亮迪的实力大增,可以说是亮迪的腾飞期。作为亮迪的总设计师,黎培辉是有设计天份的,从1995年到2002年这六七年的产品开发经验出发,再加上十余年的工艺观察,使得他对产品的款式、外观都有着独到的见解。用他自己的话讲,设计本来不是很复杂,关键是定位,如何把握市场脉络才是最难的。他经常告诉设计师们,一名出色的设计师,时刻要用一种刀架在脖子上生死一线的感觉来设计,因为一个优秀的产品能够成就一个企业,一个失败的设计,同样也能毁灭一个企业。

早期,亮迪开发出很多款式还申请了专利。黎培辉的经营理念从此使亮迪的品牌不断增值。他说,现在回忆起来记忆犹新,当时一千多块一个,总共就花了几万买个专利,结果发现根本没有作用,因为整个行业规范不完善,专权保护意识不强,都在跟风。后来他放弃了专利申请,关键是没有时间去打官司,与其投入精力打官司,还不如多开发几款新灯,也算为整个行业做了贡献。黎培辉坚信一个道理,那就是别人再怎么仿冒,也只能仿其形,未可仿其神,(即“质量),更别说是细节上的工艺了。

由“慢一拍”引起的思考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2005至2006年期间,人们的眼光都在关注亮迪的时候,黎培辉却开始缓慢了发展的脚步。在外界人看来,只要企业在飞速奔跑,这样的企业才算是大企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亮迪为什么突然放慢了脚步?黎培辉心里很清楚,他认为,企业要成长,每个细节都要进行考虑。管理之于企业,好比甘霖之于草禾,是企业发展、生死存亡的关键。然而管理的缺失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最大的软性约束。管理是企业发展生死攸关的大事,不能不予重视。正因为黎培辉意识到这一点,他才会回过头来重新思考问题。

这两年亮迪在自身成长下了不少苦功,无论是人员素质的提高,设备的购进还是产能的扩升,都取得了良好的进步,可谓是苦练内功。黎培辉形象地告诉记者,企业上有供应商,下有经销商,这样就相当于你在两个人中间,像小时候玩的三人四腿跑一样,快慢要掌握适度,只有齐心协力,三个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两年也是给客户和供应商一个发展空间,全面提升才能合作得更长久,反过来跑得太快,倒容易出问题。

今年,亮迪在两年修整后,开始再度发力,重点放在家居照明领域,基本实现了家居类80%全线覆盖,每年产品开发投入大量资金,光开模费用一项就达近300万元,今年还开发电工系列,始终专注于家居灯饰领域!在照明行业的“名利场”中,黎培辉一直保持沉稳和低调作风,也很谦逊。虽然在灯饰照明专业规划和产品创新上,黎培辉绝对是少有的引领者。

昨天的亮迪之所以放慢脚步,就是为了今天亮迪的快速发展。黎培辉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答案。当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问黎培辉工作之余的爱好是什么?他坦言告诉记者,唯一的爱好就是打桌球,但是并不精通,只能做为消遣,打桌球如同做企业,也能由此引发一些对企业的思考,但大量的时间还是用在了管理企业生产上,每一款产品从设计到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在关注。对于一个企业,真正要斗的不是发展的快慢,而是生命力,稳步上升,基业长青才是一个企业真正实力的体现,有质量发展,才是亮迪经济持续增长之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