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电器梁锡强:让员工感到幸福(图)
摘要: 采访是在梁锡强的办公室内进行的,初次进入这个办公室,给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温馨。看着案头上放着的全家福
采访是在梁锡强的办公室内进行的,初次进入这个办公室,给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温馨。看着案头上放着的全家福,可以想象得到,他是一个很顾家的人。梁锡强笑称,这也是跟他那位德国朋友学习,自己把福田和家庭当作两项毕生的事业来经营。而福田的员工也就象自己的家人一样,他们与福田共同发展。“我要让员工在福田感到真正的幸福”。
退伍还乡弄潮儿
梁锡强出生在广东顺德,1985年,19岁的他参军入伍,被分配到云南,在这个西南边陲,他度过了五年难忘的时光。梁锡强说,当兵的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军旅生涯让他对管理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且养成了他坚毅、果断、能吃苦耐劳的行事作风。
1990年,梁锡强退伍回到了家乡。当时的广东,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经济发展很快。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梁锡强感到新奇,而不少身边的人已经富裕起来,这也让他的内心萌动起来,他决定下海,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当时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做钢材生意的利润很高,于是梁锡强把钢材贸易作为自己的第一份职业,这一干就是四五年。凭借着自己的悟性和能吃苦耐劳的性格,梁锡强的钢材贸易越做越大,他积累了做生意的经验,也培养出对市场状况变化的敏锐嗅觉。
白手重来涉电工
从1993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宏观调空政策的力度,各地建设的高潮开始回落,钢材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梁锡强看着日益缩水的收入犯愁了,他对这个行业的前途产生了危机感。年近30的他觉得,再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一定要找准一个“蓝海”领域大展宏图。当时的顺德,五金行业已经慢慢发展起来,奇胜、松本、锦力等几个做电工产品的企业已经初具规模。通过了解,梁锡强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工行业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他决定就在这一行里发展。回想起当初的决定,梁锡强觉得自己是在“逆水行舟”。因为当时顺德的奇胜、松本、锦力几个电工企业已经发展起来,与他们相比,梁锡强既没有资金,又没有技术优势,他凭借的仅仅是军旅生涯培养出的坚毅和认准目标、勇往直前的性格。1995年,梁锡强与几个朋友一起,开始了在电工行业的闯荡。当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只能挂靠在北星电器厂的名下。梁锡强回忆到,创业阶段是非常艰难的,一没有资金,二没有人手,他一人身兼厂长、工人、销售员等数职。当时武汉是梁锡强的第一个战场,公司在武汉成立了一个办事处,但只有一个销售人员,梁锡强每天就与销售人员一起跑市场。慢慢的,武汉市场被打开了,这里也成为梁锡强的“根据地”。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梁锡强的开关厂有了一定的规模,1998年,福田电器公司正式成立了。
风雨过后见彩虹
2000年,福田电器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正当梁锡强准备放开手脚,大展鸿图的时候,一个意外深深打击了他。当时福田刚推出一款新产品,外界反映良好,就在这个时候,在他的“根据地”武汉,一款外形和包装极其相似的产品被发现了,经过调查,是一个名叫武汉福田的公司生产的。有些经销商和消费者不了解情况而购买了这种产品,很短的时间就出现了质量问题。这给梁锡强和福田电器的名誉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愤怒的梁锡强把武汉福田告上了法庭,最终官司是赢了,但耗费了梁锡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觉得这样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有通过不断的更新产品,不断的提高技术含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仿冒的门槛,让仿冒者的付出大于收益,这样才能真正杜绝产品的仿冒问题。
解决了产品被仿冒的危机后,福田再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2年,福田成立了营销中心,渠道建设也风风火火的开展起来。
沉下心来练内功
最近一两年,福田好象一下子沉寂下来,在市场上也没有太大的动作,面对我们的疑问,梁锡强笑着说:“因为我们现在在苦练内功,狠抓内部管理。”在梁锡强看来,一个企业的市场再大,如果内部管理没有做好的话会根基不稳。“就象一个上擂台比武的人,没有内功,招式再花俏也没有用,一两招就会被人打下擂台”。抓好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企业的内耗,这也是梁锡强所希望的。
在企业内部提升的同时,梁锡强也没有忘记自身的提升。2004年,他抽时间参加了中山大学MBA的学习,并顺利毕业。谈到学习的动力时,梁锡强感慨道:“作为一个老板,手下的人再厉害,再有好的想法,如果自己的观念跟不上,那手下人的优势也无从发挥。”在十多年的管理生涯中,梁锡强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手下人的帮助下能解决,有些问题是手下人解决不了的,这就需要寻求另一种方式来解决,梁锡强选择了在学习中寻找答案。当记者问起他一年多学习后的收获时,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在课堂中,我觉得自己就象一个医生,老师教给我们为企业诊断的方法,我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为自己的企业诊断,看看他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生病”。在梁锡强看来,目前的电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由于同质化严重,利润也越来越薄。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正是“英雄”显现的时候,谁能够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就是今后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而福田的目标也就是做强,做久。梁锡强说:“这种想法来源于我的一个德国朋友,他做企业做了30多年,企业的规模不是很大,销售额也就是5亿元,但他却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追求做强,做久,而不是做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福田最近两年沉下心来苦练内功,放缓了市场方面的扩张。“如今我们福田的内部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两年,在继续紧抓内部管理的同时我们也会加大市场方面的动作,相信很快大家就能看到一个全新的福田”,梁锡强充满自信的说道。
员工公司同成长
去年搬进新工厂之后,福田公司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敢于采取创新吸引人才和发展人才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福田公司新的厂房配套设施中,设有专门的员工饭堂,并规定给予每一位员工饮食补助。在新的工业园规划的时候,梁锡强专门开辟出一块地方建立了一个篮球场,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的同时,还关注了他们的健康。
对于梁锡强给予员工的这些福利,曾有经理提出过疑问:“福田员工的工资在当地同行业中算高了,而且工作环境很好,招工的时候经常是僧多粥少,为什么梁总每年还要拿出相当于一辆奔驰车的钱来改善员工的福利?”
对此,梁锡强有不同的看法,员工与公司一同成长,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善员工福利,只是对员工的回报,也是他这个老板应该做的。而他也是真心实意这么做的,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这点。每个新到福田的员工,总是为公司员工卫生间的干净舒适所惊叹,“很多企业的卫生间脏乱不堪,想不到福田能把我们当作自己家人一样,给我们这样的尊重”。听到员工这样的议论,梁锡强欣慰的笑了。给予员工家的温暖,增强福田的凝聚力,这也是福田企业文化中一直提倡的,而这样做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电工制造企业之中,普工流动率非常高,每年开春,普工返厂率相对是比较低的,“能达到40%就算很不错了”,但是,“我们福田公司可以做到100%的返厂率,根本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梁锡强自豪的说。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