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宝迪照明李锋:全力发展节能灯(图)

2007-08-27 作者:admin 来源:灯饰视界(陆奔)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而作为“节能灯”生产企业的上海宝迪,近年来“打造绿色照明产品”的企业宗旨,已经在品牌与渠道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节能降耗”工作的不断推进,作为照明行业极具代表性的节能产品“节能灯”已经逐步被大众所接受。而作为“节能灯”生产企业的上海宝迪,近年来“打造绿色照明产品”的企业宗旨,已经在品牌与渠道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那么,作为上海宝迪的领军人——李锋董事长,当初是如何看好节能灯这一产品前景而毅然选择做节能灯?作为温州人的他,在人生地不熟的上海是如何用借来的6万元钱,在身负100余万元债务的情况下开始创业的?带着诸多问题,8月21日晚8:00本报特邀李锋先生做客“灯饰视界网友论坛”,与网友一起分享他成功背后的故事——

创业:实属“背水一战”

主持人“日光之下”(以下简称:主持人):听说李总是温州人,一直以来,温州商人都以“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温州派”的这种现象,也为我国的经济腾飞作出巨大的贡献,您对这种现象是如何看待的?

  李锋:正如您所说,“温州人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勤奋向上是一种现象”,这是温州人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各个行业里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这是几代温州人在挫折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而形成的。单从勤奋、凝聚力、吃苦耐劳上说这是温州人值得自豪的。但社会毕竟在向前发展,所以温州人也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向行业先行者们学习(正如阳光、佛照),向社会学习,向一切能让我们获得更先进的知识的企业和个人学习,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社会潮流。

  主持人:李总,据我个人了解,1991年至1999年之间您曾从政后经商,这是你人生角色的一次转换。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自已所走过的路,一定感慨很多,你能否淡淡是什么原因让您弃政从商的?

  李锋:当时我是在温州,从学校毕业就到地方参加工作,作为政府公务员为地方服务,至于从政转为经商这还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如果说一定要有个原因的话,那么应该是温州那种经商的环境吧,环境是造就一个人和影响一个人的最重要因素。

  主持人:期间,因经营问题结束了第一次创业,并身负100余万元的债务,那段经历为您后来的创业带来了什么?

  李锋:那是我第一次经商,做的是海鲜酒楼生意,那次经商的失败其实也不完全是经营的问题,当时我的酒楼生意非常火爆,前期经营也非常顺利。从我个人的性格来看,我是一个不怎么看重金钱的人,所以在经营的几年中各类欠帐、签单、白条等不能兑现的金额的累计越来越多,以至于到后来直接影响到了正常的运营。虽然说因为这些给我的首次创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那次失败让我学到了很多经营的经验,这些是用金钱买不到的。直到现在,对于朋友,对于金钱我还是坚持一惯的信念,朋友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包括那些年欠过我债务的朋友。生意本来就是有赔有赚,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信奉“必要的时候赔点,合适的时候赚点”的经营信条。

  主持人:谢谢李总的回答。那么,您在身负100万元债务的情况下,带着借来的6万元钱只身来到上海,当初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让您做出这样的决定?为什么又要选择做节能灯这个行业?

  李锋:有个词叫“背水一战”,当时我也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来的上海,人在没有太多退路的时候往往就不会再去考虑退路,只会义无反顾地向前走。至于我来到上海后为什么做节能灯,这完全是因为周围的朋友,刚到上海的时候我对做什么、经营方向也没有特别清晰的规划,看到周边有做节能灯的朋友,所以也就选择了这个行业,可以说做节能灯行业完全是因为偶然。到现在,事实证明这个偶然产生了出了美丽的结果,在以后我也必将这个美丽的光明事业继续下去。

  主持人:听说上海宝迪当年以一个只有12人的小作坊创下产销量300万的销售业绩,完成了您二次创业后的首次腾飞,当时您和伙伴是如何做到的?

李锋:任何企业都有一个创业期,那时候正是我们宝迪的创业期,公司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也没有什么现代的管理理念和生产工具,包括我在内的12个人完全是依靠对这个行业的信任和对公司前景的坚定信念而在生产线上努力地工作。12个人,对于现在的宝迪来说已经是一个几乎不可比的数字,我也从不羞于谈那段艰苦的历史,相反,我更为那段过去感到自豪,非常感谢那时候团队的成员,正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才能有宝迪的今天,如果说12个人创造300万产销值,在那个生产工艺和管理都比较落后的年代是个神话的话,那么那时候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理解、无私付出就是创造这个神话的源动力。

市场:节能灯仍未普及

网友“路人乙”:今年国家对于节能产品的采购,目前只选定了佛山和阳光,中国那么多节能灯企业,应该说机会是很好的,但是为什么其他企业就不能入选呢?你认为宝迪没有入选是不是一种遗憾?

李锋: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是佛山照明还是阳光照明,都是节能灯领域的先行者,不论是从品牌的知名度还是从产品的质量上看都是在业内领先的。

国家采购作为一种政府行为,首先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所选用的产品必须是在行业内占领绝对价格、质量优势的企业和产品;当然不是说没有采购宝迪的产品就代表宝迪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没有优势,只能说宝迪和国家采购名单的产品线有所差别,或者是和业内顶尖的企业有一定的差距。

众所周知,宝迪照明是以大功率节能照明产品引领企业和行业发展的,这次国家采购的大多数节能照明产品是小功率类别产品。另外,实事求是地讲,宝迪照明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和国内如阳光这样的顶尖企业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这次没能进入政府采购名单也不是什么值得遗憾的事情,毕竟给了我们更多的学习机会。

网友“叶开”: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据称比节能灯更省电的照明产品——无极灯,尽管产品价格非常高,但目前已有无极灯厂家推出新的合作模式,即由无极灯厂家免费提供产品,在协议的时间内,厂家从采购方节省的电费中按比例进行抽成,对采购方来说,前期成本几乎为零。请问李总,无极灯厂家的这种推广模式会不会对大功率节能灯市场构成残酷的威胁?

李锋:非常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问。对行业的担心也是对我们宝迪的提醒,只有警钟长鸣,才能时刻保持头脑的警醒。大家都知道,节能灯诞生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经过20多年的推广,技术已经成熟,价格由当初的60元至100元下降到现在的5元到30元,但再回头看看现状,白炽灯淘汰了吗?节能灯普及了吗?对于无极灯,只能说明它的出现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这是让人傎得高兴的事情。至于要淘汰节能灯,不论是从技术还是从应用上我们都大可不必太担心,毕竟发展和应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节能灯和白炽灯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未来:顺应行业发展

主持人:李总的执着,让我们看到了今天“宝迪”的精彩。不过我们注意到上海照明企业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在本地市场都会做的非常成功,但在国内其它区域的市场占有率并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您认为这与上海的本土文化有什么内在关联吗?

李锋:这个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产业环境因素在内。所谓历史环境那就是上海有始以来就是全国乃至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城市,商业经济非常发达,所以上海企业一般都把抢占上海市场作为首要目标,所以大多数上海同行企业在本地都做得比较好。所谓产业环境那就是节能灯产品经过几年的市场竞争,由于成本上涨以及价格透明等原因导致行业利润点下降,一个低利润的产品在全国各地都有地方企业以及品牌的大环境下,经过长途贩运后在当地竞争中价格往往就不再有优势。基于这两点,所以在前期就出现了上述局面。但到现在,宝迪正在和上海其他优秀企业一起为实现普及全国市场而努力着,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样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主持人:李总,请谈谈宝迪的未来规划。

李锋:顺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宝迪照明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在研发生产上,宝迪照明已经在江西境内购买了200多亩土地用于宝迪工业园的建设;在市场布局上,宝迪也在不断努力提升和完善网络建设;在管理上,正在逐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宝迪照明也将不断地完善自己,相信在行业英雄凸现的明天,宝迪照明也将会是英雄中的一员,谢谢大家对宝迪的关心。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