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拯救最后的中国宫廷灯饰

2007-08-21 作者:admin 来源:古镇灯饰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当中国的灯人自豪地凭借低贱的劳动力成本把一盏盏价廉物美的西洋古典灯源源输往世界各地的时候,我们丝毫没有察觉,承载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国江门宫廷灯饰,正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和政治上,更体现在文化上。一个真正的大国,不是靠贴牌卖灯泡给世界贡献多少GDP就可以的,它还必须在文化上、在人类的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的文化力量。美国之所以称雄世界,除了手中先进的航空母舰和巡航导弹,还多得好莱坞电影不断地传播他的文化和价值观。

  当中国的灯人自豪地凭借低贱的劳动力成本把一盏盏价廉物美的西洋古典灯源源输往世界各地的时候,我们丝毫没有察觉,承载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国江门宫廷灯饰,正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建博会上偶遇江门宫灯

  近日,记者前往在广州琶洲展览馆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装饰博览会(简称建博会)进行采访。由于前不久在同一个展馆内刚刚举行过一场盛大的灯饰展会——光亚展,灯饰企业已经齐齐亮相,因此这届建博会并没有为灯饰行业开辟专门的展区。

  记者在展览馆转了一圈,都没有发现灯饰企业的身影,本以为灯饰企业集体缺席本届建博会。突然,在玻璃展区的边上,一盏盏玲珑剔透、做工精美的中国宫灯让记者眼前一亮。

  这些中国传统宫灯全部来自本届建博会上唯一一家参展灯饰企业:东艺宫灯。该公司的负责人李学军先生向记者娓娓道开了这些来自江门的中国传统宫灯背后的一大串故事。

  灯出南宋皇门

  据李学军先生介绍,700多年前,南宋的末代皇朝随着广东新会崖门宋元大海战的大败而灰飞烟灭。大战后,南宋宫廷里的艺人、御师纷纷逃难流落于江门、新会一带。此后,汉人常于元宵、中秋等节日张挂花灯,以示怀念并祝愿。自此,江门、新会等地区多添了中原生活饮食文化色彩,这也是江门宫灯的历史渊源。

  清光绪年间(约1880年),新会七堡人李希焱便开始在江门贩卖葵扇、宫灯等手工艺品,并于十九世纪末在江门长堤开设宫灯瓷业行。

  1925年,李希焱儿子李发继承祖业,为东南亚华侨代办各种饮食业的装饰用品和杂货,其中江门的葵扇、陶瓷、宫灯更是大量出口。由于内战,上世纪40年代末李发将生意渐渐移至香港,并于1951年将工厂改设成专业生产古典宫灯以及宫廷饰品的厂家,并多次参加香港的工展会,6次获冠军奖。

  中国宫灯曾走俏海外

  李发先生把宫灯用现代材料如玻璃和塑料进行改造,并且安装了灯泡作为照明光源,不但保留了宫灯传统的韵味,也增加了其实用性,深得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海外华人的喜爱。

  上世纪50年代,宫灯得到较快发展,东南亚各大电视台都采用该产品为古装戏的专门道具。而各种海外会馆、华人餐馆、佛教寺堂、华人牌坊,更以挂灯推介中华文化为荣。

  上世纪70年代,中美正式建交,李发先生的宫灯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时期:在美国的华资企业大量采购包括宫灯在内的各种中国特色产品。从1971年~1976年,李发先生每年要向海外发出200多个货柜的宫灯,雇用的工人超过了500人。

  1989年,为了支持家乡的发展,李发先生不顾年迈毅然将经营数十年载的宫灯厂迁回故乡江门继续生产古典宫灯,产品全部外销。

  拯救最后的江门宫灯

  光阴荏苒,李发先生现在已经90多岁了,他的儿子们也已经60多岁了,江门传统宫灯的生产和继承出现了断层。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宫灯市场严重萎缩,其所承载的文化也在日渐式微。李发先生的宫灯工厂走到了倒闭的边缘。李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热爱祖国、热爱故乡而且热爱艺术并对艺术有追求的人来传承此文化遗产。

  就在此时,同乡同族的缘分,让李学军以及其哥哥,美籍华人李仰东先生和江门宫灯走到了一起。从小热爱艺术的他们,抱着将宫灯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的理想,接手了李发先生的工厂。

  李学军表示,这种传统宫灯主要依赖海外华人的支持而得以生存至今。国内市场对这种传统灯具的接受程度不高,需求不集中,他自今年3月份接手公司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有些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客户,在元宵等传统节日需要张挂中国宫灯,只能不远千里跑到香港去购买。正是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漠视,让包括宫灯在内的众多中国文化传统在渐渐地萎缩和消亡。

  除了市场的局限,李学军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惑。由于真正的宫灯制作工艺考究,大部分工序需要人手完成,最珍贵之处,是宫灯玻璃上面的图案必须请名师手工绘制。而老一辈的熟练宫灯制作工人,还在世的,已经所剩无几。刚刚接手工厂的李学军,现在要重新寻找有经验的宫灯制作工人和发掘一些有才能、有热诚的新手来培养,力图还原原有的三百多个款式的宫灯。

  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李学军先生介绍,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江门市文化局的帮助下,东艺宫灯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望成为江门继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之后的另一个成功申遗项目。

   这一举动,可以让宫灯这一个侨乡文化传统特色得到弘扬和发展,让其为江门添灯争彩。这个不但是中国人的引以为荣的事情,同时也是灯饰行业的盛事。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