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民族电工品牌洋化的思考

2007-05-24 作者:admin 来源:灯饰视界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从民族电工品牌向外资学习的亚太和欧美这两个时代,引发的对民族电工品牌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考。

  近年对民族电工品牌的商标洋化(或具体为欧化)的批评之声似乎多起来了。从中国民族电工行业真正起步的那天起,就面临着世界级电工品牌的冲击。所以民族电工品牌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也在不断向外资品牌学习。从宏观上可以划分为二个阶段,现逐一阐述:

  第一阶段:亚太时代

  亚太时代典型特征为商标中有“松”或“奇”字。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奇胜与松下的进入,加上日本对华投资的加大,特别是集中在电气机械工业领域的投资,使日本的家用电器产品在中国成为高品质与品位的代名词。日货成为那个年代潮流的象征。于是中国的电工行业在创立品牌名称的时候,更多的倾向于选择一个日化的名称,尤以“松”字为突出。

  第二阶段:欧美时代

  欧美时代典型特征为商标中有英文英译的特征。2000年,随着中日关系的冷淡和欧美关系的升温,对日本产品国人开始从狂热追捧降温到理性对待。中国消费者开始将眼球转移到欧美国家的产品上,同时欧美国家对产品设计、品质与制造理念与日本不同,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求。于是,一些欧美式的、非民族化的品牌名称陆续涌现。

  “师夷长技以制夷”

  纵观中国电工行业20多年的发展,这种洋化的现象是对还是错呢?笔者认为这种“国际化”在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道德的前提下本无可厚非,毕竟中国的工业化程度与欧美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中国消费者在排除品牌定位因素后还是“崇洋”。毕竟西方的工业化进程走过将近二百多年的历史,这也与中国的整体国民认识和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

  其实,民族电工品牌在商标和品牌形象层面上“师夷长技以制夷”也是一种策略,国际电工巨头不也在不遗余力的推行本土化策略吗?但是对于洋化有几点必须为前提:一、产品的品质必须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无论在品牌上如何洋化,结局就在就像外穿名牌西服,内不穿内裤一样荒唐,尴尬的那一天早晚要来。二、回避虚假宣传。随着欧典事件的暴光,民族电工品牌应该敲响警钟。所以宣传在形上不要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与道德层面,在神上与国际接轨,避免在高风险中运营。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