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推进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
摘要: 2003年6月,我国成立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开始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做”实践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半导体照明大家庭中不容忽视的一员,在国际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并且有望在“十一五”规划的发展
一、“十五”期间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取得可喜进展。
记者: 2003 -2005年是我国LED的启动期,从今年开始半导体照明工程就会进入一个重要的推进时期。那么,启动期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吴玲: 自 2003 年 6 月科技部牵头成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紧急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以来,始终按照“近期解决特殊照明市场急需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中远期培育白光普通照明产业”的既定目标开展工作,可以说两年多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方面的突破。首先,在功率型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芯片关键技术方面,不仅实现了功率型芯片的从无到有,使发光功率达到 180 毫瓦。标准蓝光芯片发光功率也由 2003 年立项之初的 3-4 毫瓦提高到目前的 6-8 毫瓦,接近国际产业化水平的 8-10 毫瓦;改变了芯片全部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国产芯片目前占到国内市场 37% 的份额。其次,功率型白光封装也取得较大突破,发光功率从 2003 年立项之初的每瓦 20 流明提高到目前的 35-40 流明,基本达到国际产业化水平的 40 流明,可以说我国已成为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重要的封装生产制造基地。此外,在半导体照明应用产品的系统技术集成开发方面有了较大进展。新开发的诸如功率型 LED 台灯、汽车灯、功率型 LED 太阳能庭院灯等百余种应用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应该说,通过“十五”期间的工作,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这是阶段性的。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