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篇:我国灯光艺术装置的现状概述
灯光艺术装置在西方国家迅速兴起并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在中 国则兴起于80年代。不过,在黄敏聪眼中,早在九百年前的古代, 灯光艺术装置就已经存在。“元宵节就是古代中国的国际灯光节。 远古人类在过节时用火把驱邪,在应用青铜以后,就出现了各种 美丽的艺术灯具装置。汉武帝时期开创皇帝、后妃、文武百官上 街观灯火,以避灾害,由此成例,变成节日的花灯。隋代时灯光 节极盛,唐魏徴《隋书·音乐志》提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 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 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黄敏聪如是说。
铭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解辉也谈到, “灯光艺术装置古代就有,现代来说始于 1987 年,自贡灯会是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有设计、有组织的灯光装置;再到 1999 年左 右,国内出现一批模仿拥有百年历史的法国里昂灯光节上的作品, 例如礼花树、用霓虹灯管做的一些造型亮化产品,这批灯光艺术 装置属于嘉年华类别;2000年以后,国家提出了‘城市白天绿 起来,晚上亮起来’的发展口号,各种灯光小品成为城市建设的 主要景观。”近年来,中国也开始有灯光节出现,如广州国际灯 光节等大型活动,这些灯光节或许口碑尚可,但仍未形成类似欧 洲灯光节的品牌效应。
中外设计水平的差距根源
从20世纪晚期开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大规模城市亮化,进 入 21 世纪,光源向 LED 时代过渡,技术在变,人们对灯光的艺术效果 要求越来越高,灯光艺术装置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不过,刁旭认为社会结构与行业发展的不同,使得我们的灯光艺术装置 与国外差别较大。“从艺术性、社会性、专业性的思考与实践,到具体 的制作、安装、运营等诸多方面值得向国外学习,有些我们可以学得过来, 更多的是我们学习消化国外好的经验之后,面对我们自己行业、市场的 特性所做的调整和实践,能够逐步演化出符合我们自身特质的发展方向 和发展模式。”
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光环境所所长沈葳补 充说道:“国外的灯光艺术装置设计有整体方案策划, 参与其中的艺术家较多,且制作时间较长,表现手 法更加多元化,关键还是在于众多艺术家们的设计 参与。”
对此,王天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艺术创作不好做比 较,很多国家都有优秀的设计师,包括中国,他们 带来了很多好的作品,但每个灯光艺术装置场地不 同,创意不同,设置目的不同,受众也可能不一样, 无法进行横向的比较。他着重指出,“在灯光艺术 装置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原创,大量抄袭 的作品会严重扰乱行业的秩序,值得深思。”
国内灯光艺术装置处于起步阶段
解辉认为,目前国内灯光艺术装置的发展比景观照 明、夜景照明稍微滞后一点,属于起步阶段。对于 此观点,王天也表示了认同:“近年来,照明行业 在灯光小品或灯光艺术装置的设计及制作方面进行 了很多的尝试,但大多数更偏重技术,艺术的成分 偏少。现今城市景观环境建设速度惊人,对公共艺 术装置与环境匹配的要求之高更是前所未有,艺术 装置行业通过灯光表现的作品还处于起步阶段,市 场空间巨大。”
沈葳也表示了对上述观点的赞同:“现阶段国内灯 光艺术装置仍处于初步阶段,主要以灯会形式,采 用灯笼式进行各种造型组合,但随着 LED 技术和影 像技术的发展,不少优秀设计师的灯光作品都非常 具有新意。”
对于灯光艺术装置的发展现状,刁旭坦言:“一直 以来,灯光装置在国内如果一定说有的话,可能是 以节庆的方式出现的较多。近些年来,随着国内照明人的不断努力,和照明市场的不断扩容,客户的需求 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市场的需求下,灯光装置以丰富多 变的形式呈现在各个项目中。同时,照明行业经过20 多年的发展,终于开始提出了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灯光 相结合的思路和口号。我觉得这个口号的提出,有利于 将来灯光艺术装置的不断发展。”
照明行业成立灯光装置设计部门
据业内人士透漏,目前多家知名照明设计公司正准备开 发成立灯光装置设计部门拓展这方面的商业板块。
对此,王天认为这是个好现象,“说明照明行业对艺术 创作的重视程度增加了,设计转化为生产力!灯光装置 在城市公共景观空间中重要性不言而喻,体现了一个城 市或区域的景观文明化程度,高品质的灯光艺术装置市 场需求巨大,商业回报率也较高。”
针对此举,沈葳也持赞同意见:“当下,随着夜色经济 的快速发展,照明设计公司成立灯光装置设计部的策略 方向是准确的,只有企业厂商参与度高,作品才能够丰 富,从而促进市场蓬勃发展。”
刁旭则从正反两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好的方 面是灯光艺术装置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合理性。这需要 有一定艺术功底的和对于本行业以及相关行业有着深入 了解的设计者来做。而好的设计师,尤其是公共艺术设 计师对于大众审美认知和取向是有着引导的义务和责 任。专门的人才聚集在这样的设计门类中,对于推动这 个设计门类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其次,不好的方 面是大量的人员进入,或许会让这个设计门类在一定时 期内出现“试错”的状态。对于艺术的认知不同,会让 落地作品出现良莠不齐。这种情况下,越是知名的、咖 位高的公司或个人,越是要谨慎为之,尽量避免出现将 大众对于灯光艺术装置的审美意识引导跑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