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4月刊 NO.66 > 正文

一寸光影一寸景 “光 ±”公共艺术展演绎以光为媒的跨界合作

2017-07-05 作者: 来源:《阿拉丁·设计》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4 月 7 日晚,“光 ±”公共艺术展在深圳雕塑院正式揭开序幕。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副主任吴春海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提出了“夜景为谁而亮?”,如何“认真考虑城市空间与建筑形态、充分尊重城市历史与普通市民”的理性思考,并表示艺术展虽不一定能给出答案,但肯定会促进我们思考。


  《日常生活》

  作者:曾令香(四川美术学院)

  作品采用电阻丝发热和滴水雾化的原理,形成无序地熄灭、烧红、起雾的图像,来表征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状态——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语境已成为我们每个人生存的现实。碎片化、偶发性、无序化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偶然、无序、碎片化信息相遇的载体。每一次相遇偶发的图景是一种热辐射,却又似乎和自然万物的生息一致,但主体的缺失则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魔咒……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人·灯光·情感》

  作者:陈岩(山石室内设计)

  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会受到灯光的强度及颜色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镜子里的自我,忠实地反映情绪的各种变化,或喜或悲,或痴或嗔,都是最真实的自我。

  《此时》

  作者:杜健翔(大晟环艺)

  通过光、电、水、声等全息方式,虚拟空濛宇宙无始无尽轮回的物像,颂扬中国文化推崇的“道法自然,以天为则”的哲学观。世间变化无常,躁动不安,时间亘古永恒,人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在当下的维度里,在“进”、“出”直行线上的片刻,“此时”,属于最真实的自己。

  《变奏》

  作者:余显开(函润照明)/ 侯林楠(华联照明)/ 曾令香(四川美术学院)

  作品以艺术灯光与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可“呼吸”、有“生命”和互动的机器现场,开展“火红年代”、“复原激活”、“诗意畅想”等主题变奏,以一种象征性和波普式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我国工业转型以及现代性问题的思考,展现东方记忆与未来畅想。同时,作品呈现出强烈的“乌托邦”色彩,极具现实批评意义。

  《彩虹·拱》

  作者:朱雄毅(悉地国际)/ 索斌(索氏照明)

  彩虹是一种光学自然现象,该作品以灯光和材料的投射组合,使之成为一种视觉呈现。拱的合理受力关系成为一种形式语言,“拱”高约 2.5 米,宽约 2 米,寄居在一个废弃的建筑雨棚下。“拱”的西侧以路边的树及其色彩为起点,往东呈现绿、蓝、紫、黄、红的色彩变化,而且“彩虹”不仅是一种“视觉”体验,更是身体可感知、可进入的装置。

  《形影不离》

  作者:李雪 / 陈奕龙(四川美术学院在校学生)

  光影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社会展现出不同的本质,唯有道德善心是人类不变的色彩,喜怒哀乐,探寻本心,追寻光影统一。投射其间,在该装置里住着一丝道德,每一个立方体代表一个独立的人格。在影的归纳下,大众统一,人的一切变得隐没、灰暗,你读不懂,也看不透,但道德就像是一缕阳光,一簇鲜花,它活跃于暗,透出本质色彩的神圣与正义。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