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7 日晚,“光 ±”公共艺术展在深圳雕塑院正式揭开序幕。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副主任吴春海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提出了“夜景为谁而亮?”,如何“认真考虑城市空间与建筑形态、充分尊重城市历史与普通市民”的理性思考,并表示艺术展虽不一定能给出答案,但肯定会促进我们思考。
主题 忆东方
时间 2017年4月7日-4月30日
地点 中康路8号 雕塑家园
作为 2017 年“深圳设计周”的分会场活动之一,本次展览的主题锁定了一个小范畴的艺术领域——光影艺术,现场一共展出了近二十件室内外灯光装置。展出作品全都以光为核心元素,分别由业界内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灯光设计师来完成创作——“以光为媒,跨界合作”。设计师们把环境、建筑、空间以及具体的装置作为载体,意图探寻光影与之结合的种种可能,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发掘其内涵与外延。
展览由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和“筑光部落”共同发起,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展期持续到 4 月 30 日,开放时间段为15:30-21:30。除了作品展出外,主办方还于每周六的下午组织灯光公开课、互动工作坊等同期活动,让广大市民参与互动,更多地了解灯光的常识,体验灯光的妙用,真正让设计走进生活、立足生活、改善生活。
三大看点
一、由建筑师和灯光设计师联合对“雕塑家园”展开以“要有光”为主题的空间环境设计,重新设计后的建筑空间因光影烘托而与之前判若云泥。设计师们探寻灯光与建筑、环境以及人之间的种种关联,尝试以差异化的方式来解读建筑表情与城市印象;
二、以“忆 · 东方”为主题的灯光装置展。由设计师精心制作近二十件“光影装置”,生动有趣、创意十足、精彩纷呈,让市民们近距离探索历史、人文、科技与光碰撞的轨迹;
三、展览期间系列活动由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的两个品牌活动“设计与生活”、“酷茶会”携手云知光照明学院联合举办。一系列围绕着“灯光与生活”的主题活动逐一亮相,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精彩的内容等待市民去发掘。
《白非白》
作者:冯果川(筑博建筑)/ 黄武军(灯光方程式)
“眼前的黑不是黑 , 你说的白是什么白”——视觉成像与色彩混合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一面白墙上,有一个白色的圆形光斑,却在放置入干涉物之后变幻出了色彩……人和光影互动的体验,趣味中探寻色彩本质的小秘密。主创设计师告诉我们,每个秘密都由你来自行发现。
《格光》
作者:张之杨(局内设计)/ 谭翰伟(翰伟照明)
利用建筑原有的真实窗户和灯光创造出的虚拟窗户,让建筑内的大阶梯空间重塑人对视觉、对空间的感知,尤其是在每一天早晚不同的时间,这个空间里也会呈现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当空间内的灯光亮起来的时候,这种极简的,没有侵入感的设计会得到最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