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3月刊 NO.55 > 正文

《巡光计》第一期:城市符号化照明之浅谈

2016-04-26 作者: 来源:《阿拉丁·设计》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本文试图从单体的建筑生发出一系列的思考,对于城市空间的集群化建筑照明的整合和重新梳理提供借鉴性参考,对于建筑师与照明设计师的对应关系提出新的看法,以便设计师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所处的专业环境。城市照明的积极意义在哪里?如何构建起令人赏心悦目并深入人心的城市夜环境现象?结合历史与发展来分析中国人对于城市以及建构物的独特情怀,从社会学和方法论上寻找到城市照明的积极因素,这是本文所探讨的宗旨。

  城市文脉与城市照明

  城市文化是由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确定和生成的。城市的历史决定了城市中所有发生的重叠的故事具有逻辑关系,文脉也就是文化事件的上下文。文化作为文脉的灵魂,其中心是人。

  很多照明设计师反感照明文化,也许很多人觉得照明就是一个纯粹技术的事情,是用技术方法解决空间的物理性问题。但实际情况是照明不仅是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视觉传达。照明设计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一样最终是以视觉方式呈现出来的——以审美为路径,以美学为愉悦,以负载文化为内涵,以提升城市品味为目的,以重塑城市精神价值为成就。视觉的感知不仅有色彩感知,形式感知,空间感知,更有错觉,联想,恒常性的心理特征反映。照明是一项以技术解决方案为支撑,以视觉美学欣赏为外显,以关切到人的知觉判断为结果的特殊空间设计手段,是一个从人的生产一直进化到人的心理的完整过程。准确说,照明是让人产生判断的基础条件之一。

  首先研究光在空间的传播,进而有组织有目的有理想地实现对光传播的控制、调度和理念提升,实现光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这就是照明设计。城市中各种光现象的有序组合,以反映城市空间的功能和需求,带来空间文化和情感的交流,促进区域活力,彰显城市个性。这就是城市照明设计。

  光本身不具备任何文化因素,光是物理现象,而被光照亮的物体却是文化的载体。比如办公室内光源照亮空间——桌椅、书籍、文件以及室内的人,这些是一种“光环境下的办公文化”。而各种光照需要真实地体现这种办公需求,通过光的作用力让办公更高效、团队更富激情、企业形象鲜明、工作状态明快便捷,我们可以称之为“办公照明文化”(图12)。同样道理,餐饮的照明需要体现餐饮空间文化,娱乐、体育、酒店、文教等等功能需求不同的空间也相应具备对等的照明文化。在光环境中重视人的需求,包含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也就达到了光文化设计的目的。


(图12)

  文脉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在从事城市照明的时候,需要针对城市的基本精神来进行针对性分析。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历史,意象,风俗,气质。比如南京的城市观以兼具江南水秀和北方官派为一体;洛阳的城市观以中原浑厚和雍容大度为特征;苏州的城市观以恬静婉约与清新俏丽为印象等。因为文化时期的历史堆叠和气候的差异所形成不同的城市精神和空间气质。城市不仅有外显的道路、节点、制高点、区域、边界轮廓、标志物、特色街区(历史街区,新兴街区,工业科技园区)所组成,同时城市负担着贸易、交通聚散、绿地景观和大型公共设施的服务功能。通过人在城市中的运动来感受城市形态,进而感知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精神。凯文·林奇认为城市是可以共同回忆和记录的,这种“共同记忆是使人们联系起来相互交往的潜在力量”,从而强调了不同地域城市的识别性。

  城市又是一个文化的博物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因素被荟萃和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幅拼贴画。城市在渐变中发展,在时间的刻度上改变面貌,有生成也有死亡。就如同汕头的老城区一样,百年来的文脉走到了颓废的边缘(图13)。建筑是城市记忆的良好载体,建筑与城市互为图底,分为不同的外部层次,构成着不同区域的关系。大量的普通建筑做为城市的常态,生命力短暂,只是城市发展中的“底色”。还有一部分纪念性建筑如博物馆、名人旧居、特色聚落等形成城市文脉的延续,赋予城市精神空间意义(图14)。不同时期的文化流变是“图”,而城市精神和空间气质,人文要素,地方风貌成为“底”,这种图底就是城市的灵魂——文脉的体现。


(图13)


(图14)

  建国后六十年我们的城市完全脱离了旧有形态,这取决于人口的暴增所带来的大规模建设,城市被混凝土四方盒子覆盖,流失掉固有的记忆。近几十年的城市化扩容又令城市失去了地域差别——建筑雷同,设计同质,夜晚城市的照明也就变得大同小异。

  我们在做大体量的城市空间照明时,往往会关注到单体的一栋楼照明而忽略了其作为空间的一部分所应具有的面貌。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浦东城市照明:高密度的超高层楼宇集群在白天的形态感和在夜晚的表现差异化明显,不能形成统一完整的界面视感。

  符号化照明和意象空间

  现代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mst Cassirer 1874-1945年)认为人与动物根本的区别在于:动物只能对“信号”做出条件反射,只有人能够把这些“信号”改造成为有意义的“符号”,在卡西尔眼里“人”就是“符号”,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就在于能发明、运用各种符号,从而创造一个‘符号的宇宙’,这样,符号活动功能就是把人与文化联结起来的中介物、媒介物”。这段话的深刻在于卡西尔道出了符号存在的本质,人就是独立存在的个性化的符号信息,人就是文化的本身,符号也是沟通人与世界的关键。

  符号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比如我们看到涡卷草纹就理解为希腊古典柱式,见到“卍”字符号就意味着佛教一样。我们可以用各种符号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图形,于是特定的符号就具有了强烈的象征色彩,特定的空间也具有鲜明的想象作用,就像我们看到清水混凝土就能联想到柯布西耶和安藤忠雄,就能认识到空间的力量和朴素,那是因为清水混凝土这种材料的质地形成含义已经深入人心,在这时,单位空间已经成为一个“符号”。

  单个的符号是图形,就像前文所说,卷草纹让人联想到古典艺术,同样图形更能令人触动思维生发。多个符号按照一定组织关系汇聚成图形后形成的视觉关联足以传达某种文化涵养。甚至可以说“文化”的外在呈现依赖图形的表达,包括绘画、雕刻、建筑、园林等等。单个符号与多个符号形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符号在空间中的分布构成了图形的意义,或者是几何形体,令人联想到规则、重复、对比、过程;或者有机体,令人联想到自由、生长、挥发、过渡;或者是图像,使得观察者认识到真实、趣味、丰富、细节。必然是符号形成了结构和特点,诱导或促使人展开对于观察对象的思索。

  这在照明中就形成了空间艺术图案,而图案产生的聚合、重叠、分裂、疏密、冲突、统一、失联、方向、渐变、灰调、鲜明、随意、威胁、狂怒等等构成形式以及情感波动,这就是符号化照明构成的视觉心理基础。符号形成了传播信息的作用,使观众得到情感释放、理解,设计师用少量的符号图形方式传达出最大化的空间界面信息,符号与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什么?从根本的层面上来说就是催生了含义。

  符号化照明提供的是一个个微小的视觉单位,通过符号图形的趣味和变化打破世界的沉闷无趣,和信息化社会的电子技术对应起来,让奇形怪状的建筑在夜间回归平静,让意识不再依赖物体,而趋向更多的理性判断。光将成为独立的元素和符号,引导人去感受空间和物体。


(图15)

  空间与历史组成时空联系,人生活在其中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变化。同样的视点可能因为主观情绪不同而观感不同,同样的符号今天认为很好,明天感觉不适宜。客观世界在变,主观的人也在变,而变化就是历史的一部分。空间属于历史。

  城市符号化照明强调的是针对照明与空间的整体设计,单体建筑照明符合空间气质和基本精神,符号的美学开放式设计,城市文脉在照明现象学上的延伸和体现。

  城市照明的各种风格

  照明设计尤重手法,手法的运用直接关系到设计成果的优劣。可以多种组合使用手法,也可以以单一形式洗骨伐髓。风格可以说是设计师性格的偏爱、倾向、专长,风格就是设计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代表性面貌。本质在于设计师对于项目的独特敏锐的把握和掌控,有着无限的延展性和丰富性。城市照明拥有众多不同的效果,这些效果表现出的风格也是照明设计师所追求的多元化特征。

  项目设计的风格既有设计师因为教育背景,生活经历,艺术素养,情感倾向,审美认知等所造成照明风格不同;也有企业的经营方针,文化底蕴所要求的固定风格。比如万达的商业综合体照明就是一种目前倾向性于固化的设计风格,项目先设定好了一种照明方向再来请设计师参与,这是一种企业特定风格。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