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设计驾驭技术,技术表达艺术

大件事要分享到:
2018-02-05 作者:吴春海(投稿)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景观照明不在乎两点:技术和艺术,但技术进步与艺术效果并非必然的正相关。如何实现技术到艺术的完美过渡,设计非常重要。

  景观照明不在乎两点:技术和艺术,但技术进步与艺术效果并非必然的正相关。如何实现技术到艺术的完美过渡,设计非常重要。

  感谢多媒体同行分享的灯光投影、交互体验等新技术、新创意,令人惊叹,脑洞大开,受益匪浅。简而言之,就是技术无所不能,创意无所不在。

  很高兴,数字技术、创意带来更多思路,更多方法,提供更多可能性,对景观照明建设大有裨益。同时,也感到一点担心,技术高速发展,创意层出不穷,我们的设计师能否"hold得住"?

  灯光投影、交互体验原本在舞台等室内小空间进行,现在要搬到室外的城市大空间,打个不恰当比喻,可称之为"内衣外穿"。"内衣外穿"有没问题?没问题!麦当娜是"内衣外穿"的鼻祖,开创潮流,Lady Gaga也因此红遍半边天。回到我们会场,俊男靓女"内衣外穿"肯定没问题,大家应该会欢迎,但换成我这样做,估计没出会场就给揍了。

  这个例子只想说明,技术、创意是好东西,但不是谁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用,很考设计师的设计功底和艺术修养。"hold得住"就是艺术,"hold不住"就会出"车祸"。

  阿拉丁照明策划的“2017年度照明十六大‘车祸现场’”,不知道在场同行看过没有,实际上更离谱的还有不少。在场的都是行业大咖,景观照明的"老司机",希望大家爱惜自己的羽毛,多出精品,不要出"车祸",更不要在深圳出"车祸"。真出状况,深圳市民很文明,不会揍人,但会骂人、投诉;照明同行很客气,不会当面批评,但会议论、笑话。

  是不是怕出问题就不敢应用新技术、新创意?不是!技术、创意一直是景观照明的主要推动力,LED、智能控制短短几年已成行业主流,投影、AR、VR等技术也必然占有一席之地。离开新技术、新创意,景观照明的发展无从谈起。既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因噎废食。通过设计来驾驭技术,将使景观照明更有艺术,更加美妙。

  如何驾驭?可以从城市层面的"在地感"和空间层面的"在场感"来讨论。

  "在地感"就不解释了,搞设计的人应该都懂。"在地感"原意侧重地方特色,作品与当地文化契合。但在全球化的当下,"千城一面"已是不争的事实,难道深圳福田中心区的玻璃幕墙,真的跟北京国贸CBD、上海陆家嘴、广州珠江新城有本质区别吗?硬着头皮要求景观照明去表现地方文化,既不现实,也没必要。所以,这里"在地感"想强调的是新技术、新创意对当地现状的尊重。一要尊重当地居民习惯和审美,作品的反对率不能高;二要尊重现状景观照明,举个例子,周边照明亮得好好的,新作品就要主动融入,而不要硬争长短。

  "在场感"原来是传媒学用语,这里借来表达在特定城市空间的感受。我们一般通过效果图或动画来选作品,但落地效果千差万别。灯光投影、交互体验作品的亮度高、色彩丰富、动态变化,视觉冲击大。不要说效果图,动画也无法模拟现场实际感受。设计师一定要多到特定空间思考、体验,才能合理确定空间比例、作品尺度和冲击强度。既要激活城市空间,表达艺术效果,又不至于对市民日常生活产生大的干扰和影响。

  设计师跨界合作,数字创意和景观照明深度融合,一定会呈现新奇美妙的艺术体验。一句话总结:设计驾驭技术,技术表达艺术。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