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上市公司搭LED高速战车 未来3-5年产能不过剩

2010-08-11 作者:admin 来源:LED环球在线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仅2009年上半年,我国LED的投产量已超过200亿元,而其扩大趋势仍在继续,不少以前从未涉足LED产业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加入其中,比如近期刚刚公告的大族激光、福日电子等,希望能够赶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这趟高速列车。

  仅2009年上半年,我国LED的投产量已超过200亿元,而其扩大趋势仍在继续,不少以前从未涉足LED产业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加入其中,比如近期刚刚公告的大族激光、福日电子等,希望能够赶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这趟高速列车。然而多少年来,A股上市公司常常陷在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怪圈当中。当新兴技术才露尖尖角之时,见钱眼开的上市公司马上立上潮头,但随之而来的是除了初期丰厚的利润,更多的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伤痕累累,当然还有盲从的股民。

  这样的历史杯具已经不是第一次,近年才兴起的多晶硅、液晶屏幕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今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预计是全世界需求的2倍,液晶屏幕的生产也大大超出市场的需求,国家已经限制这两种产业的继续扩张。那么LED是否会重蹈覆辙呢?有分析师认为,LED的市场空间巨大,目前的产能从未来3到5年来看,是远远不够的,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从事LED生产就一定能够盈利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分析师表示,目前是LED的战国时代,群雄厮杀,不是所有从事LED产业的公司都会走上康庄大道,馅饼的旁边也许就是陷阱。

  上市公司赶搭LED高速战车

  不知何时起,LED(发光二极管)开始映入人们眼帘。随着LED技术越来越多地普及应用,一批LED企业迅速崛起,LED也被誉为当下最时髦的新能源产业.

  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也迅速作出反应:自去年12月到今年初,以三安光电、士兰微为龙头的LED板块逆市走强,LED概念集体被激活,德豪润达、同方股份、联创光电等在春节前纷纷创出反弹新高。LED发展迅猛令大多业内人士呼吁警惕泡沫,LED行业的现状究竟如何?

  目前各LED企业都在迅速扩大产能,展开攻略。国内从LED产业龙头三安光电到扩张产能的士兰微,再到半路出家的德豪润达,LED产业投资热潮几乎席卷了整个行业。

  目前来说,三安光电LED规模最大。联创光电是LED的老将,长于LED封装和应用,有完善的产业链。士兰微长于LED芯片。德豪润达是新锐,进军LED建立完善产业链。

  国内最大的LED厂商三安光电今年1月宣布豪掷120亿元建立LED基地。三安光电目前拥有14台国际先进的MOCVD及配套设备,具备年产外延片45万片、芯片150亿枚的生产能力。

  不仅是三安光电等,全球的LED厂商也都在扩产。A股上市公司中,证通电子、大族激光、长江通信也都在近期公告了对LED的投资方案。

  已经完成了5条LED生产线建设的士兰微,今年1月拟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6亿元,用于高亮度LED芯片生产线项目的扩产及补充流动资金。半路出家的德豪润达从2008年开始跟踪LED产业,2009年收购健隆达51%和锐拓30%的股权正式进军其中,2010年2月1日,与芜湖市政府开始芯片项目合作,以60亿元下注LED光电产业。长江通信在去年12月7日就与武汉市黄陂区政府合作,拟在黄陂区投资建设华中地区最大规模的LED照明产品生产基地,预计年销售收入20亿元。

  是否会重蹈多晶硅产业老路

  LED火爆的局面似乎有些与历史相似,不得不让人联想起当初疯狂的多晶硅和液晶面板。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的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3万吨/年,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而2008年我国多晶硅的总需求量才1.7万吨。这些产能若全部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多晶硅的产能过剩已从忧虑过渡到现实。

  宏源证券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王静介绍说,2007年全国多晶硅实际产量不到1000吨,2008年全年产能1.5万吨左右,而到了2010年产能暴增至10万吨。多晶硅的价格也在这两年出现急速下跌,这让不少上市公司叫苦不迭,之前的投资已经下去,成果刚刚出来,却出现产能过剩、价格暴跌的局面。不少上市公司只好选择来去匆匆,要不找人收购,要不咬牙挺住,但是挺住的只是少数几家,多数企业倒在了即将来临的春天前。

  杯具不止发生了一次,与LED只有一字之差的LCD(液晶面板)的发展也是如出一辙。液晶面板的横空出世,让人们对电视、电脑的显示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从2007年到2009年,同规格的LCD的价格下降了50%,其幕后黑手就是产能过剩。2009年我国的LCD市场的需求是29万台,而实际的产量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未来3到5年产能不过剩

  从目前这个趋势来看,LED产能过剩是难以避免的。财富证券新能源行业的分析师李建军不无忧虑地表示,由于去年LED照明应用产值高达600亿元,比2008年增长33%,单个环节利润达到30%;根据displaysearch的研究,预计今年全球的LED需求还会同比增长26%,市场空间巨大,引得不少上市公司趋之若鹜。客观地说,这个行业的市场是非常宽广,但是目前国内从事LED生产的厂家处于战国时代,混战一片。由于LED的技术门槛较高,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和日本手中,我国上市公司从事更多的是非核心技术的封装和应用阶段,除了来料加工之外,因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因,多是在国内自产自销,外销比例非常小。虽然产业前景广阔,但目前国内的应用多是政府采购,没有真正进入民用领域,所以市场需求非常小。即使今后市场打开,由于国外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已很早介入该产品的生产,技术成熟,可能会抢得市场的先机。特别是一些原来没有技术储备的上市公司,仅仅是因为利润丰厚而盲目进入,也许最终会倒在市场开启之前。

  联讯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黄平也认为,市场是巨大的,但是上市公司能不能赚到钱那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目前LED显示技术只是应用在指示灯、显示屏、手机键盘、相机闪光灯以及LCD背光源等4个领域,市场最为广阔的照明光源依然是未被开启。由于目前的规模生产以及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其售价过高,普通居民难以接受。但是随着政府补助,以及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推广,其成本肯定会降低。从未来3到5年看,目前的产能还远远不够。他指出,1990年开始所有提出的LED相关专利,到了2010年时,20年的有效专利期限将逐渐到期,原有的产业专利结构将被迫调整。国内实力强的企业,如果能够抓住机遇肯定会迅速崛起,现在不少上市公司蜂拥而入,也是看到了这点。但是由于之前的技术储备不足,更重要的是产业规模化的速度超前于应用,会让一批企业提早倒下。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