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浪潮入主解华光资金难题

2008-01-02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曾被誉为“中国芯”的华光芯片,短短6年却被厦门三安等超越,原因何在

  曾被誉为“中国芯”的华光芯片,短短6年却被厦门三安等超越,原因何在——

  6年前,山东华光光电子公司生产的高亮度半导体二极管(LED)芯片被誉为“中国芯”,名噪一时。6年后,华光却被厦门三安等后来者远远抛在了身后。

  数据显示,厦门三安LED的销售额占国内10%以上,华光仅占4%左右,不及三安的一半;至于最具市场空间的LED蓝绿光技术,4年前三安就进入了产业化阶段,而华光至今没有自己的产品。

  华光遭此境遇的原因就一个:缺钱。

  山东大学晶体所是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最早从事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1999年11月,山大和潍坊华光集团(后改为潍坊投资公司)投资5000万元组建山东华光光电子公司,从事半导体研发生产。其中潍坊投资3800万元,为第一大股东,山大技术入股1200万元。2002年4月20日,华光半导体研发技术通过国家验证。山大晶体所蒋民华院士当时就呼吁:抓住时机,立即增加投资进行产业化生产。然而,院士的呼吁却最终落空。

  2004年,华光“光电子项目产业化”二期工程获国家批复,项目期限两年。国家和省里的1000万元配套资金很快到位,但1.6亿的项目资金却始终没有投。

  由于资金搁浅,华光用于半导体研发生产的关键设备外延炉,仍是2001年购买的两台,对于一台市场售价高达200万美元的外延炉,华光根本无力添置。外延炉的缺乏,使得华光的规模一直难以做大。

  华光LED红黄光技术在业内原本居领先水平,然而,LED最具市场空间的却是蓝绿光技术,因为蓝绿光可以合成白光,而半导体照明主要是白光。如有资金设备作支撑,红黄光和蓝绿光的技术移植并非难事。但恰恰由于资金缺位,华光的蓝绿光技术研发只能束之高阁,机遇再度丧失。

  在华光频频陷入窘困时,厦门三安等企业却后来居上。华光高级工程师、质量技术部主任张成山说,三安的一些技术还是最早从华光学去的,其外延部主任就曾供职华光。2004年之前,三安与华光的规模相当,在华光准备上二期工程时,三安也开始扩张,一下子投进去几个亿,外延炉扩展到13台,规模立马上去了,蓝绿光技术也搞出来了。

  对此,蒋民华院士痛心地喟叹:“由于产业化阶段迟迟不投资,导致我们一次次错失良机。”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