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新闻   >  1390万元订单背后的故事

1390万元订单背后的故事

2013-07-03 浏览量:447

——记艾比森国际销售黄辉 

 

艾比森国际销售精英——黄辉
 

人物小档案:

黄辉,现年32岁,湖北恩施人,2010年8月入职艾比森,现任艾比森国际销售。

人生信条:法天地,敬祖宗。

 

6月10日,在艾比森国际销售部晨会上,主持人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近日,继Flo成功签下1700万订单后,国际销售再现千万订单!有请公司创始人邓总为签单的同事颁发首付提成,有请千万元大单签订者黄辉上台领奖!”

 

听到这里,一连串疑问浮上笔者心头——黄辉?何人?在艾比森近3年,我怎么几乎没有此人印象?

 

随着会议的进行,笔者逐渐了解,原来黄辉是一位比笔者加盟艾比森更久的前辈,一直默默埋头做业务。而在艾比森,签下几百、近千万订单的优秀同事比比皆是,若非此次他签订千万订单被主持人喊到台前,只怕笔者想了解到他,还需要再多一点时间。

 

领奖台上,黄辉拿起了话筒。静默三年,种种不甘挣扎,突破成长……这一路历程,让他在台前再难自抑,一度哽咽。

 

转行的销售精英,五次相约加入艾比森

 

三年前,在未加入艾比森之时,黄辉在一家电子厂同样做国际销售,带十几个人的团队,业务做得风生水起。

 

随着时代的变革,黄辉敏锐地感觉该行业呈现出一种逐渐式微的态势。依据他的判断,目前暂时风光的局面最多维持三年,那么三年后他的职业选择势必会发生新的变化。“既然迟早要变,那么就趁早主动求变,倘等到三年后自己30多岁再变,就晚了!”黄辉盯着LED行业已经很久了,下定决心后,立刻在网上投递简历,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010年7月,艾比森人力资源部打电话邀请黄辉来公司面试。不巧的是,前两次的约定黄辉都有事,时间没赶上;第三次,黄辉出门刚100米,兜头浇来一阵瓢泼大雨,再次作罢;第四次,黄辉正式来到艾比森,并通过了人力资源部的初步面试;第五次,李海涛李总和国际销售部门领导对黄辉进行最终面试,最终录用。

 

“出门这么多不顺,你有没有想过不去这家公司了?”

 

“没有,我觉得跟艾比森挺有缘的,既约定了,我就一定会过去看看。”

 

“你有没有想过,艾比森最终哪一点打动的你?”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正能量这个词,当时我来艾比森,一进门就感觉公司整体氛围非常好,充满了朝气与激情,很舒服。现在想想,就是受到了艾比森正能量的感召。”

 

过山车似的业绩表现,喜悦消退后深深的困惑与坚持

 

来到了一个新的行业,黄辉充满了斗志。在当时大区总监Allen的带领下,加之黄辉本人的勤勉好学,他很快就度过了转行的不适期。入职两个多月,黄辉就签下了在艾比森的第一个百万订单。

 

初战告捷,黄辉信心倍增。他暗自思量,LED行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自己一定可以做得比以前更好!于是他信心满满地定下了2011年要销售1000万的业绩目标。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顺利签订第一张订单之后的一年多时间,直到2011年10月份,黄辉再没有签成任何一张订单。有次某客户在周六跟他谈好了下周一签单,黄辉以为终于有单了,结果该客户突然改变主意,在周日把单下给了某同行。事后黄辉了解到原因——该同行了解到客户将与艾比森签单的讯息后,大打价格战,以低于艾比森25%的价格将客户诱走。“当时我特别失落,我觉得我们的东西好,客户又喜欢,想当然地认为他肯定会买的。我当时就没有考虑到他挺在意价格,他之前也还了价,但我没太在意,还以为是生意场上常见的一种谈判手段。”

 

“现在你们还有联系吗?”

 

“有,客户买的那块低价屏老出问题,他之后就再没在那家同行那里下过单了。我相信他下次再买屏会优先考虑我们的。”

 

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这一年的时间,黄辉没有业绩,基本工资入不敷出,每月都要吃老本。收入锐减可以靠吃老本克服生活的开销,然而最痛苦的是心灵上的煎熬:每每当公司开销售奖励大会、销售晨会的时候,黄辉都默默坐在会议室最不起眼的一个角落,生怕有人注意到自己。

 

黄辉告诉笔者,当时甚至有同事好心地劝说他:“你都这样了,你干嘛还不走?你换家公司,也不至于不能好好地养活自己,你干嘛在这赖着啊?”

 

“嗯,那你怎么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呢?”

 

“我看好这个行业,我喜欢这个公司,我自己……如果让我就这样半途而废、灰溜溜地走了,我不能接受。所以我不能接受我自己,没有做出什么名堂就走了。我自己这一关过不去。”

 

“那你后来又是怎么走出来的呢?在你最痛苦最压抑的时候,哪位领导或者同事对你帮助挺大?”

 

“John!还有邓总!邓总更多的是站在比较高的层面,帮我理顺思想,找到人生方向;John是在工作上、在生活上,各方面都给了我很多关照。我很多项目搞不定的时候,我经常过去找他,有时候他还帮我看邮件。在我最差的时候,他还借钱给我。他一直在鼓励我,他觉得我应该坚持。在行业里面,恐怕找不到比艾比森更好的公司了。”

黄辉就是这么一个人,认死理,不服输,愈挫越勇。只要他认定了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绝对不会放弃。黄辉告诉笔者,他曾经用六个月的时间成功跟进一位客户。他每个星期都会给该客户发邮件,差不多每半个月打一次电话,遇上节假日,稍微还会再频繁一点。客户公司接电话的人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他,但是整整六个月,客户都没有理过黄辉,打电话不接,也不回邮件,给人的感觉是永远都找不到。但没想到六个月之后,客户突然告诉黄辉,他要来中国,来中国后第二天就约见黄辉,把单下了。后来客户告诉黄辉,他当时跟欧洲的一家公司签了独家协议,不能找别的人,那六个月的沉默,是觉得彼此没啥好谈的。但是黄辉做的所有努力,客户都看到了,也早已被打动,所以一有机会,第一个考虑的就是黄辉。

 

2011年最后两个月,黄辉终于迎来了他的破冰期,陆续签了近400万的订单。但距离1000万的目标,还有一多半的距离,这依然不是他所要的结果。所以,他仍然在坚持,要突破,要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志者事竟成,厚积薄发打动客户赢转折

 

采访结束后,有同事问笔者,你对黄辉的评价是什么?笔者毫不犹豫地说:“他是一个踏实、真诚、可信任、值得托付的人!”我想这也是黄辉打动客户的最优秀的品质。
 

艾比森led显示屏-A5,户内租赁led大屏幕

上图是2011年黄辉签的第一个订单,说起来还有一些故事。

 

之前黄辉与该客户(我们暂且称其为G先生)只是在MSN上聊,G先生总说艾比森产品价格贵,对黄辉爱理不理。2011年黄辉去T国出差,约G先生见面,G先生一再推说没时间。有一天,G先生突然想见黄辉,事前也没打招呼,直接派车去酒店接黄辉,结果黄辉已去拜访其他客户。2011年9月份,G先生来中国,看了8家同行,在来艾比森之前,基本要确定与H公司合作。黄辉得知G先生已经来到中国,就邀请他到艾比森参观。

 

让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G先生一眼看到艾比森EI06,就着了魔似的喜欢。于是,在H公司与艾比森之间,G先生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反复对比。G先生每次提出要去同行做比对,黄辉都随行陪同,并在同行公司的楼下耐心等待。最终,虽然EI06的价格要高出同行20% ,但挑剔的G先生毅然决定选择艾比森,并感谢黄辉介绍这么好的产品给他。

【图例说明-编者注】G先生2010年第一次买显示屏,因为没有经验,只关注价格,没经过比较就从广州同行买了户内P6和户外P10租赁屏各48平米,只用了两个月就有很多问题,特别是拼接缝隙大,显示色彩失真。与艾比森合作后,G先生反馈在6个月内就收回成本了。

 

时至2013年的今天,G先生又陆续下了三个订单。

 

还有一位客户,我们暂且称其A先生。A先生每次来深圳,总是第一个告诉黄辉;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首先想到的都是黄辉。有次半夜A先生打电话告诉黄辉身体不适,黄辉第一时间赶过去陪同治疗。
 

艾比森人,led显示屏客户服务

 

黄辉与A先生特别有默契,不用多说,一个眼神就明白彼此。比如俩人在一起用餐,A先生说我要什么什么,黄辉说:“没事,我已经都给你点过了。”。有次A先生到L公司考察,L公司的工作人员陪同A先生吃饭。结果A先生频频打电话让黄辉过去。黄辉说:“我不去了,这样不大好,大家都是同行,彼此也认识。” A先生说:“没事,你过来吧,你不过来我吃不好。”

 

在黄辉看来,让别人做事有三种方式,最差的一种是“以势压人”。因为你的势,别人会做,但投入程度会打折扣;其次是“以理服人”,和别人讲道理。但是讲道理一定要分个对错,问题是我们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以情动人”,如果你能把客户的情感打动,让客户对你这个人、你的公司投入情感,那么如果他做业务,一定会首先考虑你,除非你的产品实在不行。

 

就是这样,黄辉成了A先生在中国最好的朋友,A先生也成了艾比森最忠诚的客户。


 

艾比森led显示屏

 

艾比森led显示屏

调整心态,打开心扉再签千万级订单

 

在晨会的分享上,除了讲“选择”,黄辉还强调了一个词“心态”。

 

黄辉一直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但他有一点就是喜欢隐藏自己的感情。他怕自己表现的太感性,会被人认为脆弱,害怕会受伤。

 

2012年,黄辉业绩做了有600多万,依然距离目标遥远。此时,黄辉非常困惑,自己一直非常努力,但为什么总不够好?总有那么一点,达不到。2013年初,在Amy和James的劝说下,黄辉自费上了深圳现代教育中心的“精英行”课程。

 

精英行第一阶段叫“认识自己”。整个阶段下来,黄辉一句话都没有说过。他一直在很认真地听、想。他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这么一个人,如果装的话,就很不自在,很难受,你所装出来的,根本就不是你真正的自己,怕这个怕那个,这会成为自己的限制。黄辉决定,不装了,是高兴的,那么就笑;不开心了,就想办法去疏导;被感动了,有眼泪那么就让它掉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黄辉签订1390万元订单的时间,恰好是其开始上精英行到课程结束的那段时间。黄辉相信,冥冥中,一定有所关联。你对了,世界就对了;心态改变了,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

 

“开始Amy和James让我去上,我还很不高兴,我认为我不需要上这个课,而且我特别反抗那种洗脑式的教育。最终我还是去了,因为我自己已经不满意了,我自己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去整理思路,去想这些问题,但是,总是会有一些点把我卡住,而且自己又很情绪化,那很干扰我。由于对自己的不满,虽然有所抗拒,我还是去了。精英行课程三个阶段,全部要2万多。我曾建议一位同事去上,他说贵。在上之前我也觉得很贵,但是上完了之后,对于我个人来说,哪怕它是5万、10万,我还是会去上。因为它会扭转我整个人生的方向。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英行,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表现而做决定。”

 

到这里,笔者想起一则故事。《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黄辉又何尝不是如此,本就踏实勤勉的他,在三年近乎暗淡的销售生涯中,不断沉思、总结、调整,最终蜕变,一鸣惊人。

 

采访临近结束,黄辉告诉笔者:“公司处于飞速发展阶段,销售有很多新同事。上次晨会上分享,更多的我是说给他们听,想帮帮他们,带带他们。毕竟大家刚进公司,需要去适应,可能会有困惑,会迷茫,会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有挫败感。我就是想鼓励他们,你自己选择了这个行业,这个公司,如果你觉得这个公司真的是你想要的,那你就在这里坚定地做下去。只要你肯努力、足够用心,总有一天,你肯定会有成绩的。”而这,也恰是笔者想表达的。

 

附:黄辉在国际销售部晨会上的签单分享
 

艾比森公司

图:邓总在为黄辉颁发首付提成

 

大家早上好!

 

刚才在背《阳光格言》的时候,我哽咽了好几次。我今天其实,情绪特别激动。我一直在控制。

 

我来艾比森今年是第三年了,我2010年8月9日进入艾比森,在第二个月的时候签了我的第一个订单——112万。当时我特别有信心,我觉得我可以在艾比森做得很好。然后当年定目标的时候,定1000万。但是这个目标定下来,到第二年的10月份,我一个订单都没有。

 

那一年下来,我2011年才做了300多万,不到400万。

 

2012年,我才做了600多万。

 

谁不想做销售冠军?谁不想站在这个地方?我一直都想!但是我到公司都三年了(哽咽)(掌声)……以前开会的时候我都坐在最后一排,我都是缩在角落里面,生怕别人看到我。

 

在前一段时间,我去参加了精英行,对我自己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然后我重新做了一次选择。现在开会的时候我都坐在第一排,以后更多的时候我可能都会站在这个地方来。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里面,会有的两个关键词:第一是选择,第二是心态。

 

这个项目从三月开始,陆陆续续跟了两个多月。这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刚好是我上精英行的那段时间,我会结合这个项目的时间和我上精英行的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希望能够多多少少给大家一些有用的帮助,那我今天的分享就值得了。

 

我在上精英行之前,其实我很自我封闭。我本身是个很感性的人,但是我很害怕,我怕受伤,我怕我把心打开之后,会被很多人刺伤。但是在精英行里面,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就是我看到了这些条条框框,这就是现实的我前进的障碍,所以我必须要迈过这些障碍。所以现在的我不怕向任何人敞开我的内心,我也不怕在这些人面前掉眼泪会很没面子。以前我会这样认为会很没面子,但是现在我不怕。因为这就是真实的我,我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我不需要在大家面前装。我是感性的时候,就是感性的,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我不需要再去伪装坚强啊、很强大啊,我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上精英行之前,任总一直跟我说要把心打开、把心打开。我觉得我一直在做,但是,总是感觉差了那么一点,一直找不着那个点到底是什么。包括在跟同事聊天的时候,我虽然也敞开了,但是还是有一些东西我不敢多说。那些我最害怕的地方,其实也是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不敢触动它,我怕情绪会失控。但是以前我会把情绪放起来,我不想别人知道。


其实我想说的就是——选择。

 

我们每一天,每时每刻,都会有选择。每一个小动作,你的每一个行为,其实都是一个选择。我们以前,可能是把可能要做一些重大决定的时候,那才叫选择。但实际上,每天你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出门、你坐什么车……其实都是选择。这些所有小的选择,累加起来,最终就会决定我们的人生会去向哪里。所以,现在我每天都会不停地问自己:这一刻,你要选择什么?下一刻,你要选择什么?当你那些选择出来了之后,你就给自己有了一个承诺。而承诺,就是我们需要遵守的东西。所以,这时需要的,就是我的态度:我要怎么样,去面对这个选择、去达到我想要的结果。

 

在之前,有好几个人一直跟我说 “你挺聪明的,你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是啊,很多时候,你想要,但是达不到你想要的那个度。我一直很不明白,我觉得我很努力呀,我工作也很努力呀!在生活中,我也很努力呀!但是为什么,我想要的结果就是不能出现?

 

在这个订单来的时候,我当时就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把这个单拿下。年初的时候,在我们大区的会议上,Amy逼着我做了一个承诺,什么承诺?“如果今年,我完不成2000万的销售额,那年底的时候,我去华强北裸奔。”我当时其实是有一种被逼的感觉,我不是很确定我能做到2000万。但是我还是承诺了,我在想,试一试,挑战一下,看我能不能做得到。但是后来在A地出差的时候,我曾经抱很大希望的一个客户很明确地告诉我,“我们选择不做这个行业了,以后不会再做了。”回来的时候,我心里很凉,我觉得今年这个2000万,紧赶慢赶,够呛吧!有一段时间,我在心态上,不太好。但是这个项目出来的时候,我的这个自信的状态一下就来了,我想我这个项目一定要拿下。

在跟进项目的过程当中,可以说,一直到最后,我对客户的主导,越来越主动,我在决定这个项目的走向。具体给客户发了多少邮件,我没有去数过,但我回忆了一下,基本上每天至少会有三封邮件吧,然后电话是每天都会打的,一天打三五个,或者一天打一个。期间一直没有中断过,包括星期六星期天,我一直都跟客户有通电话。我经常在办公室守到晚上十一点、十二点,凌晨一两点,也有过!即使客户有在休息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项目有需要说清楚的,有需要提醒他的,我也都会打电话过去跟他沟通。

 

这个项目的关键点,就是出现在四月份的时候。当时项目需求基本就已经明确了,客户给我发了个文件,他们的要求有几十条,我和他谈来谈去将近一个星期,进展非常慢。我们这个项目的参与方太多了,我要先和客户沟通,他再和C国那边沟通,然后他的客户要去找租赁公司沟通,这样来来回回,一个问题就要三四天吧!搞了两个来回,我就觉得太慢了。

 

我就去找AMY,我说 AMY,这个项目到了需要我们四方会谈的时候了。然后AMY说你觉得对,就去做吧。然后我就找到客户,我说我们开个会,客户说,我试试吧!我就很介意他说的“试试”,我说你要200%的一定把这个会组织成功,而且把这个时间说好了,你一定要在周几的时候开这个会。我把这个信息传达完,我就把这个会布置好了。所以我就开始给他准备资料,给他发邮件:我们的会议,会在什么地方、你们怎么来,再确定一些细节。那一天,我至少给他打了有5次电话。客户完全能感受得到我的决心——这个会必须要开,而且还必须要按照我的时间来确认到。我感觉就从那一天起,他对这个项目用心了,于是他变得比我还主动,他经常在晚上给我打电话,在晚上的十一、十二点钟,给我打了好多次电话。

 

所以这个项目如果在这一点不赶的话,我估计今年就完成不了,因为它的时间特别赶。如果我们前面需要去沟通那么多细节的话,这个交期是完全赶不上的。如果赶不上,那估计就会拖到明年的这个时候。

 

我的心得体会主要就是这些。我现在主要是,现在情绪还是很激动,讲的不是很有逻辑。最后我要感谢一些人:

 

我首先是要谢谢邓总,这个客户是当时去国外出差,邓总帮我选的订单。他说:“你今年,搞定这一个客户,就够了。”所以,我去年在选定这个客户之后,我一直非常看好他,我一直跟他配合得非常到位。在这个项目上,我们没有竞争,我们是唯一一家供应商。跟邓总一起出差,邓总帮我画好这个市场的蓝图,邓总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可以说,他是我人生里面的一个伯乐,也是我人生的导师!在我的人生走到一个分叉路口、非常迷茫的时候,他给了我很多的建议,给我指明了方向。所以,我刚才拥抱了他一下,不是他发钱给我,我才拥抱,是因为我发自内心里面,感激邓总!

 

然后谢谢所有支持我的人,Amy、James,他们两个人把我弄到精英行那边去,我一开始特别抗拒,我非常不爽。但是现在我的变化特别大,我已经向他们两个表达了我的感谢,今天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他们!

 

然后谢谢在这个项目过程中,支持过我的所有人,其他的兄弟部门、石工、綦迪、产品部售前的那些同事、PMC、采购……所有那些支持过我的人。

 

最后要谢谢我们部门的同事,要谢谢Jhon和Shaun,还有James,在我生活中给了我许多支持。最后我想把我在精英行里面感受非常深的一句话拿出来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时间是你的,生命也是你的,要怎么选择,完全由你自己做主,未来如何,全凭自己。

 

(深深鞠躬)谢谢大家!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