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8月刊 NO.59 > 正文

【阿拉丁之约】刘彦:法国第一位灯光设计博士

2016-08-25 作者: 来源:《阿拉丁·设计》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在成为灯光设计师之前,刘彦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她在巴黎高等建筑专业学院(ESA)的毕业作品获得了当年的法国埃菲尔大奖,成为获此荣誉的中国第一人。在巴黎做了6 年的建筑设计之后,她决定辞职去法兰西规划学院拓展规划方面的研究。此后,她师从于法国规划大师Fran?ois Ascher 先生,成为法国第一位研究灯光设计的博士。

  个人简介

  佩光灯光设计( 上海) 有限公司 亚太区执行总监

  法国国家注册建筑师(DESA)

  法国规划硕士

  在成为灯光设计师之前,刘彦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她在巴黎高等建筑专业学院(ESA)的毕业作品获得了当年的法国埃菲尔大奖,成为获此荣誉的中国第一人。在巴黎做了6 年的建筑设计之后,她决定辞职去法兰西规划学院拓展规划方面的研究。此后,她师从于法国规划大师Fran?ois Ascher 先生,成为法国第一位研究灯光设计的博士。就这样,各种机缘推动着学霸刘彦从建筑设计“半跨界”到照明设计。在法国8’18’’ 灯光与艺术设计事务所的工作经历让她不断成长,独当一面。如今,她带着自己的团队回到故土,再续传奇。

  《阿拉丁·设计》:您是怎样进入照明行业的?入行时有哪些设计师对您的影响比较大?

  刘彦: 进入照明设计领域并非计划之中,但也许是注定的。在我职业生涯的前半段,我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在巴黎高等建筑专业学院(ESA) 的毕业设计获得法国埃菲尔大奖,有幸成为140 年来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中国人。在成为法国国家注册建筑师之后,6 年多的时间里,相继在巴黎的几大建筑事务所工作,包括在法国AS 建筑事务所担任项目负责人。

  因为,如路易斯·康所说,“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如果没有光,人将无法感知空间。在这些年的设计工作中,我愈加痴迷于对光环境的营造。随后,我辞去了工作,拜师于法国规划大师 Fran?ois Ascher 先生和Jean–JacquesTerrin 先生,展开了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动态照明设计的课题研究。课题得到了导师们的大力推崇和支持,使我有幸成为法国第一位研究灯光设计的博士。在此期间,我开始在法国8’18’’ 灯光与艺术设计事务所的工作,并且直接跟随法国灯光设计大师Georges Berne 先生。在实践中,通过我们公司与世界建筑大师合作的诸多著名项目( 法国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梅兹〉,巴黎交响乐厅,欧洲议会大厦等等),让我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使我成功立足于灯光设计行业。

  《阿拉丁·设计》:对于您来说,光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刘彦: 其实,就我而言,光的魅力在于如何让它去塑造建筑,去解读空间。这无关于室内或室外,而是从艺术、文化、人性的角度对建筑实体和对人的行为空间进行创造和解读。可以说,法国的灯光设计起源于舞台灯光场景设计,它信仰的一句话是:“光,让你看见 (La lumière, fait voir )。” 这揭示了灯光设计的根本。它意味着,光主宰和引导着人的视线去观赏和感受,同时界定了让人观赏的景象和感受的气氛。

  它最吸引我之处在于它既是非物质性的,又是物质性的。 除了视觉之外,光对人体的其他感官的刺激,对心理、生理等的影响是无穷尽的,蕴含着潜力,有待深入研究。

  《阿拉丁·设计》: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

  刘彦: 我认为,灯光设计首先应该尊重建筑本身,其次,提炼它对人和环境带来的价值。完全可以说,我设计理念的形成得益于我建筑设计的底子。建筑设计本身就是真实的三维空间的艺术。建筑学的教育就是启发我们对空间的思考和创造,对生活的引领。这让我很容易找到各个空间的特质,更好地理解建筑师的意图。

  我想说,我坚持定义我的工作为灯光设计,而非照明设计,是对某一特定光环境的全面整体的思考,是对光这一物质或非物质,对光营造的氛围、光环境,这一个“场”的思考。我的设计理念是思考如何陪伴人们在此特殊的“场”中的行为,如何刺激和启发他们的感受。不单单从视觉角度,还试图从心理、生理、文化、通感等多角度,去刺激更深层次的感受。这些观点的形成,是我在法国读灯光设计博士时的重要收获。其间,通过从多学科( 美学、舞台灯光、建筑学、城市空间设计、城市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生理学、光学……) 的角度去分析灯光,得出了自己的体会。并在此后的每个实际设计项目中,坚持用这样的角度去思考,让设计内容更丰满。

  《阿拉丁·设计》:您个人更擅长或者更喜欢哪种类型的项目?为什么?

  刘彦:我擅长的正是我的建筑设计经历所赋予我的,让我可以敏锐地解读空间,理解建筑师在美学和人文方面的期许,从而用灯光来展现空间价值,塑造人性的光环境。而每个项目最有趣之处,则是如何用光去述说一个故事,一个既能充分满足甲方的诉求,又能完美体现建筑师、景观师的空间创意,并且为它所独有的故事。

  另一方面,作为博士,我研究的方向很广,但主攻方向是动态照明设计。主要研究动态灯光的节律性引发的新品质,包括它对日常城市生活品质、对塑造城市独特的意境或场景、对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互动。包括研究如何提高城市照明效率,提升城市的夜景印象,同时又节能环保。动态灯光的节律性是跨学科的课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开发。

  近年来,在国际国内,越来越多的实际设计项目上,都体现出了它的发展潜力。这肯定是发展的大趋势,希望可以更多将这些思考运用到设计中。

  《阿拉丁·设计》:您在哪个城市待的时间比较多?更喜欢哪里?为什么?

  刘彦: 虽然目前已在上海生活,但至今为止,除了故乡,生活时间最长的城市是巴黎。海明威曾说:“假如你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我不得不同意。这十几年的经历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血液。在这里,艺术人文的熏陶,设计创意的思维与方法,对人性细腻的关怀,让我受益匪浅。

  《阿拉丁·设计》:您认为一个优秀的灯光设计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哪位设计师是您比较欣赏的?

  刘彦: 优秀的灯光设计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对空间的想象力,对生活的认知与感受。因为灯光设计如同建筑设计一样,都是空间的艺术。我很欣赏Georges Berne 先生。在灯光设计的技术层面,他传授给我很多经验。

  《阿拉丁·设计》:您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吗?会在灯光设计上表现出来吗?您认为什么样的灯光才是有意思的?

  刘彦: 设计师群体属于创新人群,就是在不断追求卓越,突破常理,都是很有意思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也是有意思的人。生活中的我喜欢摄影,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情感。而有意思的光,正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积累的点滴情感在设计上的反映,它应该成为生活中的一段可感知的片段。

  独特的光,会像歌声一样有情感,令人难以忘怀。它可以是一首蓝调,低调而耐人寻味,也可以是一场歌剧,激荡人心,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

  《阿拉丁·设计》:南京大报恩寺是佩光灯光设计在国内做的第一个项目吗?您觉得这个项目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最终的效果怎样?

  刘彦: 我们从2008 年就开始在中国做设计,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大型项目,如故宫的养心殿和坤宁宫,济南的省文化三馆的建筑与景观灯光,北京国家大剧院室内重点空间,天津诺德英蓝金融中心,上海喜马拉雅文化中心的大剧院等等。每个设计的难点往往就是其亮点的来源。南京报恩寺灯光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既能尊重古迹的形象,又能感动现代都市人;既能引领思绪回到远古,又能满足当今生活需求。但是我们都做到了,最终甲方对效果非常满意,而且还得到了本项目建筑设计院的专家们的认可。很欣慰这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好的合作伙伴,从甲方,到建筑师、景观师、深化配合方、灯具厂家、施工方,都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与协作,使项目完美实现。

  《阿拉丁·设计》:与法国或其他国家相比,在中国做照明项目有什么特别之处?有没有一些项目过程中的小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

  刘彦: 总体来讲,法国的照明项目更求精,而中国往往更求快。经过两国项目的经验,发现各有千秋:中国效率高,法国精细;法国更具有研究精神,中国更具有尝试的勇气。

  《阿拉丁·设计》:为什么会选择在中国建立办事处?现在中国的团队的构成是怎样的?对未来有什么构想吗?

  刘彦: 中国的灯光设计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它正在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作为法国最早成立的专业灯光设计事务所之一,拥有36 年之久的专业经验,我们有幸与世界建筑大师们合作实践了类型丰富的灯光设计。我们希望在建筑业蓬勃兴旺的中国继续我们的多元化设计,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甲方。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