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10月刊 NO.51 > 正文

【历史之光】稳稳的幸福

2015-12-24 作者: 来源:《阿拉丁·设计》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今年10月的最强台风“彩虹”在粤、桂、琼三地肆虐,正面受创的湛江市一度停水停电,陷入一片黑暗,一些偏远地区更是翻出尘封多年的“火水灯”,悠悠地点上。屋外狂风乱窜,灯罩里的火苗却依旧平静安稳。

  今年10月的最强台风“彩虹”在粤、桂、琼三地肆虐,正面受创的湛江市一度停水停电,陷入一片黑暗,一些偏远地区更是翻出尘封多年的“火水灯”,悠悠地点上。屋外狂风乱窜,灯罩里的火苗却依旧平静安稳。

  “火水”是粤语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即是“煤油”。据记载,早在9世纪的巴格达,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煤油灯。直到1852年,波兰药剂师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Jan Józef Ignacy ?ukasiewicz,1822~1882年)发现从原油中提取煤油要快得多,由此发明了近代的煤油灯。

  煤油灯在西方迅速普及开来,但直到清末,才随着列强的铁骑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为了推销自己的石油产品,一些国外石油商人开始将煤油灯免费提供给中国人试用,先进的燃料和数倍于老油灯的亮度,使它在几十年间渐渐占领了中国的照明市场。可以说,煤油灯的入侵比任何长枪短炮还来得彻底和深入人心。

  解放初期至六七十年代,在没有通电的农村地区,煤油灯还是最主要的照明工具。当时,煤油跟其他生活必需品一样,要凭煤油票到供销社购买,不可多得。因此,勤俭持家的女主人会通过调低煤油灯的亮度来减少耗油量,一家人吃饭、孩子们写作业、女人们缝补衣物,全都围坐在一盏灯下完成。

  罩子灯下的学生时代

  “常年带个玻璃帽,常喝浓酒醉不倒;沾点火星发脾气,头上呼呼火直冒!”旧式煤油灯的灯头通常是铜制的,灯座和挡风用的灯罩则用玻璃制成,灯芯是纯棉的细绳。灯头四周有多个“爪子”,旁边配有一个用于控制灯芯上升或下降进而控制灯的亮度的小齿轮。灯芯一端穿过灯头,另一端伸到灯座内,当灯座内注满煤油,便可将煤油吸到绳头上。最后用火柴点燃绳头,并罩上灯罩即可,但还需要注意及时把烧过的部分剪掉——这就是家常用的罩子灯,与户外用的马灯一起,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肩负着家庭照明的重任。

  为了节省煤油以及买灯的费用,用小巧的玻璃瓶比如墨水瓶自制“煤油灯”是那个年代非常普遍的做法。在墨水瓶盖子中间打一个大小适宜的洞,插入一个薄铁片卷成的小圆筒,取一段棉绳做灯芯,让灯芯上端从小圆筒穿出,瓶子盛放煤油,点燃即可照明。可是,这种灯的油烟很大,火苗稳定性差。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