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11月刊 No.43 > 正文

【光之物语】王青:建筑师永远是以整体的方式去看待建筑

2014-12-14 作者:庞瑞珍 来源:《阿拉丁》杂志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王青,活跃于建筑设计、艺术、学术等多个领域的前卫设计师,2007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了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为Miliy Design 合伙人、主持建筑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

  前言

  本期“Lighting Talk”继续寻访建筑师,追问他们眼中的“光”。本栏目意在寻求建筑设计与照明设计的平衡点,将“灯光建筑师”的概念明晰化,以引起建筑师对照明设计价值的重视与认同。与此同时,让照明设计师在用灯光塑造空间维度时能够寻求到更贴合建筑文化的表达方式。

  王青,活跃于建筑设计、艺术、学术等多个领域的前卫设计师,2007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了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为Miliy Design 合伙人、主持建筑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

  在王青看来,现在大都市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过度照明的问题,这导致了夜晚变得不再像夜晚。王青认为,人工照明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手段,但人们不能因为有了技术就无休止地、不加克制地去使用。人对技术这个东西应该有自觉性。

  作为一名建筑师,王青说他不会单独去考虑灯光设计的问题,“建筑师永远是以整体的方式去看待建筑的。”

  《阿拉丁》:从您游学国外多年的经历来看,国外的建筑和国内建筑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王青:如果直接从结果来看,中国造出来的房子跟国外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差距在于现阶段国内建筑师所受到的教育和国外的差别很大。国内可能还把建筑归于工科类的学校,在国外它不属于工科也不属于文科,它就是一个独立的建筑学科。国内完全以工科的方式来教育,出来的学生很严谨,在技术方面肯定会比较强。但因为建筑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不可能仅仅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它必然会带有社会性、人文性或者有更高的审美情趣、精神寄托。受传统工科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面临这么复杂的设计要求,他可能就束手无策了。他给出的答案可能也不尽如人意了。这一点我觉得是造成国内和国外建筑结果产生不同的最根本的原因。

  从建筑环境来说差别也是很大的。国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它的市场已经成熟了。一个设计,对于甲方来说已经有了好的方式来鉴别,包括建筑师协会的制度、招标流程都很规范了。这样会导致好的建筑师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想法,他所处的环境允许他做更多尝试性的工作。

  反观国内,因为整个市场发育非常快,但还没经历一个由初级到成熟的阶段进化,所以整个市场处于一个狂野式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环境下,虽然建筑师比较向往做一些好的设计但是不得不去迎合甲方很多需求,不得不做一些妥协。

  当然,我们也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能够走出去,到国外去考察、跟国外建筑师交流,国外建筑师也越来越多地引进来,这个市场成熟度提高也非常快。所以差距很明显,但是差距缩小也非常快。

  《阿拉丁》:您最开始是怎么接触建筑设计的?建筑设计对你的影响在哪些方面?

  王青:我觉得影响还是蛮大的。建筑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所以学建筑的时候方方面面都要学,这样你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就非常快,你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逻辑系统去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经过建筑学教育之后你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对一些复杂问题的处理手段、解决能力以及抗压能力都会有极大的提高。

  《阿拉丁》:您认为照明设计对建筑的意义是什么?

  王青:我觉得现在意义是越来越大了。说得远点,工业文明以前,建筑只限于室内空间的使用,他们对夜间照明的需求是非常少的。工业文明之后,上班时间缩短了,下班活动时间增加了,以生产为主的社会慢慢变成了一个以消费为主的社会,所以夜间时间变得更为长,也更为重要。建筑作为一个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构筑,它必然会顺应时代的发展。现在夜间的使用占整个建筑生命周期那么大的比重,建筑师除了要考虑建筑在白天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必须考虑到夜间的使用。

  《阿拉丁》:在您看来,国内的建筑跟国外建筑在灯光设计方面有什么不同呢?

  王青:其实无论国内国外,建筑设计在灯光设计方面涉及都比较少,这可能是建筑学发展过程中在这方面不是特别重视的结果。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其实很多项目对夜间照明还是很讲究的。比如旧金山有一个Corn-Mall项目(如有图片,请提供图片),它广场夜间的灯光是非常绚丽的。它做了很多水平向的LED,这个水平向的LED在白天跟建筑外立面风格是完全一致的。不过晚间开了LED线条灯,很漂亮。空旷的广场,你一个人走在里边,会感觉到周围那些线条在缓慢地移动,时间感和空间感跟白天完全不一样了。

  《阿拉丁》:评价一个建筑是不是绿色建筑,其中一个标准就是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从您的从业经历来看,您怎么看待自然光和人工光的关系?

  王青:自然光不用消耗能源,这永远是最佳光源。从节能本身考虑,如果自然光能够解决照明的情况下,我会优先考虑最大化使用自然光。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建筑形体内,必然有很多地方是照射不到的,所以必需要补充人工照明。有些地方人工照明还可以做到自然光做不到的效果,那我们就要尽可能地发挥它的作用,体现人造光和自然光之间的天然差别,使它的优势扩大化,从而变得更有价值。

  《阿拉丁》:在您的作品里面,哪个作品可以很好地体现您对光的理解?

  王青:我现在在做的一个项目(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就运用了很多自然采光。它是一个办公楼,我们考虑尽可能采用自然光来解决大部分的照明,因此做了很多中庭的处理,各种各样的中庭,有跨两层的,有跨三层的,有一层的,有三层的——光线在传统设计照射不到的死角就可以通过中庭引入。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空间更明亮,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很多能源。当然室内的人工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会尽可能让人工照明减到最少。

  《阿拉丁》:如果让您对一个建筑进行分析,您会考虑哪些因素?会不会把照明设计考虑在内?

  王青:从建筑本身来说,我更多地会从综合来考虑,因为建筑是综合来给人使用的,人对建筑的感受永远是整体的感受。如果是建筑师设计的建筑,我会先去了解他设计的概念是什么,然后从这个概念本身出发去衡量建筑的好坏。如果一个建筑师对自己的作品都无法做到概念和实施一致的话,那就变成了一个不受控的作品,评判就没有意义了。这是评价一个建筑成功与否的第一个标准。

  第二个我可能会从使用者的标准去看。作为一个使用者,当我使用这个建筑的时候,我是什么感受的?做建筑是为了人而做的。如果在这个概念上有偏差,那可能我对这个建筑的评价会差一些。

  《阿拉丁》:在您到过的城市中,您对哪个城市的夜景照明是比较深刻的?

  王青:说实话,我对很多城市的夜景照明都不是很满意。我觉得现在大都市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过度照明的问题。所以很多城市的夜间照明反而会让人觉得厌烦。你会发现夜晚变得不再像夜晚,这是一件很让人担心的事情。

  上个星期我正好去了安徽的一个古村落,那里基本没有夜景照明,只有一些基本的道路照明。我发现这个村落异常地宁静异常地美丽。少了灯光的干扰之后,你会发现夜间忽然变得像夜间了。你在那里能够重新享受到夜间带给人的宁静、独处、思考——它带给你很多你在别的地方无法给你的东西。我觉得这才是夜晚和白天最大的区别所在。夜晚应该像夜晚,白天应该像白天。

  人工照明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手段,但是任何技术手段必然有它的弊端,如何理性地更有智慧地去使用技术,我觉得这是需要人们不断地去思考的很重要的东西。不能因为你有了技术就可以无休止地或者不加克制地去使用。人对技术这个东西应该有自觉性。

  《阿拉丁》:人从最开始的“白天像白天,夜晚像夜晚”,发展到“夜晚不像夜晚”,再过渡到喜欢“白天应该像白天,夜晚应该像夜晚”。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王青:人对一件事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的。一开始我们是被迫在一个“夜晚像夜晚”的环境,时间有限、技术有限,到处有各方面的限制。晚上就是乌漆麻黑的,晚上就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但是当有技术手段之后,你发现可以改变这一切。

  在使用这些技术手段之后,慢慢积累了一定的认识,你会发现它的弊端和它的优势,这个时候你会反思我们是否应该回归一下那个“夜晚像夜晚”的状况。当然你不可能摒弃现在的状况,完全恢复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这是荒谬的。但是当你认识到“夜晚应该像夜晚”的时候,你会更收敛,更克制。你不会再去炫耀晚上有灯,因为这个炫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阿拉丁》:您认为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师对灯光的认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王青:很多建筑设计师对人工照明的认识还是比较弱的。首先我们对这块技术是不太了解的。人工照明的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种类了,而我们以前学习的时候灯光技术还是很落后的。那时候LED都没有,现在LED已经广泛使用了。

  但因为建筑是比较综合,所以,建筑师不会单独去考虑灯光要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建筑师永远是以整体的方式去看待建筑的。

  有时候我也需要跟灯光设计师合作,我发现他们给的设计方案每每是过度的。我可以理解,如果设身处地地想我是灯光设计师,我也想彰显我的设计,让自己的价值有所体现,但是在我看来,过度的光照一定会影响其他部分。我想还是站的角度不同吧。

  《阿拉丁》:作为一个建筑师,您认为照明设计师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应该居于什么地位?

  王青:我觉得照明设计师应该越早介入越好。虽然从整个设计流程来说,提前介入我们前期的工作压力会非常大,大量的时间需要花在协调、了解上,但是我相信很多建筑设计师会像我一样欢迎照明设计师提前介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评判。这对最终的结果是有巨大的帮助的。越早开始做,施工时它的可行性越高,越到后面做,你所受的限制越大。如果前期照明设计师跟我说“我有一个很好的Idea”,那我会在设计时考虑这个建筑形状是不是可以稍微作一些调整?如果确实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那就做吧。建筑师确实是有那么一点乌托邦精神的群体,为了让一个设计更好,他们愿意做更多的努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