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巨头齐“瘦身” 将撤离中国市场?

走过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2014年,2015年照样是LED照明行业大洗牌的一年。随着LED产业链争夺战的愈加激烈,不少行业巨头被迫使出各种"瘦身"招式:三星LED全面收缩黯然退场,飞利浦果断瘦身切除了Lumileds继而再售OLED光源器件业务,欧司朗计划剥离灯具业务,GE放弃家电业务保留照明业务,科锐拟拆分电源及射频产品业务……一桩接一桩,好不热闹。 [详细]

巨头忙分拆

   近日,科锐(CREE)宣布将分拆功率和射频事业部。对于这一举动,科锐首席执行官Swoboda解释说,“拆分事业部将让科锐完全专注于LED照明,剥离电源和射频业务,以追求电力和电信应用方面的增长,可为股东‘释放价值’。”……[详细]

他们从没离开过战场!

  LED照明天下分分合合,伴随一种声音是:2015注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国际巨头的转型对于国内的大企业是机遇期也是挑战期。机遇是:巨头的主动收缩有利于国内规模企业更加容易争取全球市场份额;但挑战是:国内规模企业是否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与消化能力。"深圳市飞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沛还强调[详细]

价格竞争加剧 倒逼巨头转身?

“今天的中国,我们住着全世界最贵的房子,却用着全世界最便宜的照明产品。”这是欧司朗(中国)照明北亚营销大区副总裁金鑫的看法,似乎也描述出了当下的中国照明市场。近两年中国本土光企的崛起以及照明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给大展拳脚的外企带来了更多不利局面。外企在中国LED市场的发展,是风光还是遭遇尴尬? [详细]

三大照明巨头应对各不同

 来自麦肯锡的报告称,中国照明市场目前已超过80亿欧元,预计到2020年将至少翻番。到2016年,中国LED照明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或超过40%,占国内整体照明市场的份额将达到46%。这或是飞利浦、欧司朗、科锐等国外大企业看中中国LED市场的原因 [详细]

进军中国大陆:亿光怎么走?

  亿光是台湾LED封装大厂,其全资下属公司“亿光照明”于2013年正式布局中国内地照明市场。亿光照明在中国内地发展之时,正值中国LED照明市场由蓝海转向竞争激烈的红海。2014年7月,亿光照明易帅,李建南接替吴正喆成为亿光照明总经理,让更多的照明行业人士拷问:外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到底是顺势而为还是逆势而上? [详细]

转型:亿光大陆市场的谋与变

内地市场需求经历数年的不断高增长,吸引着越来越多台企进入大陆市场,然而对于近年身陷大陆价格战泥淖的台湾LED企业来说,缺乏经销渠道和市场需求应变能力的挑战似乎显得更为突出,挤入大陆LED照明市场争夺战也成为诸多台企的突围之计。 [详细]

坚持既有策略优化与延续

   “对于封装行业来讲,产能过大,没有下游客户及时消化,就随时面临着器件价格下降,损益值加大的风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近年来,包括艾笛森、隆达电子在内的多家台湾地区封装企业纷纷布局LED照明市场,以此来解决下游出海口瓶颈。 [详细]

实施更具创新的积极灵活机制

  “今年开始,经过两年的合作沉淀,亿光的渠道网络将进行优化、升级,会强化渠道运营团队与终端网点的密切结合,也就是说会更注重提高亿光的终端见面率,更强调团队对市场的细微感知能力和信息集散能力”李建南谈到亿光的市场策略调整时表示,在营销、信息反馈还有产品供应上,亿光在下游渠道措施上都会实施更加灵活更多创新的机制。 [详细]

随着LED照明市场的竞争加剧,洗牌加速,竞争秩序也在发生改变。在产业形势迅猛变化的今天,互联网和创新带来的开放、便捷和成本较低的业务模式,都有可能也正在瓦解传统巨头的利润堡垒,他们的地位日渐式微。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照明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巨头的瘦身是机遇还是挑战?显而易见,LED照明时代,品牌的影响力在减弱,竞争秩序在洗牌,这既是企业夺得照明市场话语权,跻身照明行业一线阵营的大好机会,也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一场长期的攻坚战……

阿拉丁新闻中心出品

Alighting Press Center

联系我们

Tel:020-38010140-1023

Email:news@alighting.cn

幕后人员

统筹:卡茨

编辑:陈海红

 

记者:金龙、陈小丽、陈海红

制作:陈海红

制作人员

设计:卫敏

前端: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