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LED光源在皮肤医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田燕

上传时间: 2011-08-24

浏览次数: 204

  采用光来治疗人类的疾病是一种很古老的方法,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埃及等国就采用日光来治疗疾病。LED作为一种新型光源,随着其生物学效应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正逐步应用于医学中并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就LED在皮肤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一、影响LED生物学效应的光学参数

  LED的生物学效应取决于不同的光学参数,包括不同的波长、流量(fluence)、强度(power density)、辐照时间、连续波还是脉冲波以及在临床上的治疗次数、治疗间隔等。不同的波长可以到达皮肤组织的不同位置(如图1)。一般来说,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在400nm处穿透的皮肤组织距离不超过1mm,514nm穿透的距离约0.5mm~2mm,630nm穿透距离约1mm~6mm。同时不同波长的光可以被组织中不同的色基所吸收。在临床上红光(630nm~700nm)常被用于治疗深层的皮肤组织结构,例如皮脂腺;蓝光(400nm~470nm)在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中用于治疗位于表皮的皮损;如果想到达皮肤的真皮层则需要更长的波长,如660nm的波长可以到达真皮的网状层从而对真皮中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发挥作用,而这也是LED光源用于光子嫩肤的原理之一。表1列出了临床常用的LED光学参数。


  二、LED在皮肤科医学中的应用

  1.光子嫩肤(photorejuvenation)

  光子嫩肤技术被定义为使用连续的强脉冲光在低能量密度下进行非剥脱方式的嫩肤治疗。自2000年问世以来短短几年内,光子嫩肤技术迅速普及全国,在各大中城市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改善皮肤光老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种技术可明显改善皮肤皱纹、质地粗糙、不规则色素沉着及毛孔粗大等现象,已经得到众多技术专业人员和美容诉求者的认可。皮肤光老化的特征性组织学改变是真皮基质中弹力纤维变性和胶原纤维成熟障碍,从而导致皮肤出现松弛和皱纹。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