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客家文化奇葩:忠信花灯(图)

上传人:admin

上传时间: 2007-07-13

浏览次数: 365

忠信花灯是伴随民间赏灯习俗而产生的。据《连平州志》记载,雍正八年(即1730年),河源一带已有赏灯习俗和忠信花灯。后经专家对民间艺人收藏的花灯纹样印版进行鉴定,也证明是清朝产物,可见清朝已有忠信花灯的制作。忠信花灯是传统元宵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分为两大类:缭丝灯和参灯。

  忠信花灯造型独特,其结构从上到下分为灯盖、灯身、灯裙,从里到外一般有2至4层,规格大的直径有12米,小的也有40厘米。与其他地方花灯的小巧玲珑不同的是,忠信花灯大而精致,多呈柱形,花灯外层配以剪纸、图案、纸穗等,整个灯饰五颜六色,同时集绘画、工艺、剪纸、书法、诗词、编织于一体。花灯大多用竹编骨架,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与其他地方的花灯相比,忠信花灯的灯裙是最特别的,灯裙由各种各样的花案彩色灯带组成,灯内装置各种形象画片旋转流动,堪称民间工艺奇葩。

  忠信花灯综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编织、印花、剪、刻、裱、装饰等一系列制作工艺上。将粗大的竹子削成竹条,削好竹条后,用"手工钻"在竹条两端钻竹眼。钻好竹眼后,将竹子互相交叉衔接,此刻花灯已现雏形。第二步是剪纸,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按照各种规格裁剪各种颜色不一的纸,然后各叠成一组,接着把花纹印版放在叠纸上,用刻刀凿成穿透的文样,这也叫做纸雕。第三步是描画,着色后是解花,即在着色的花样上描上各种形状的图案和颜色,然后把图形分解出来,将浆糊均匀糊在花灯的骨架上面,然后逐一将剪纸、纸雕、描画、花穗等轻轻地糊裱在灯架上,用手或刷子粘浆糊刷平后,接着便将条状花穗粘贴在花灯下部,给花灯"穿"上裙子。

  忠信花灯已成为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赏灯习俗已在民众心中扎下深深的根基。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