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城市灯光并非越亮越好

上传人:admin

上传时间: 2007-02-07

浏览次数: 47

  新民晚报报讯 在适当的时间沐浴适当的光,是一种健康的身心享受。但过度或不合时机的照明,却可能令人不适,同时也会“干扰”原本美丽的城市“星情”。前不久在沪召开的中国照明学会学术年会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城市灯光不是越亮越好,适度照明则能发挥视觉以外的功用。
  明亮有时是一种污染
  日出日落、光影变幻,光线的变化能令人愉快、失望甚至害怕,照明是有情感效应的。来自荷兰的博美尔教授表示:“我们常常看到建筑物被洒没在简单的高亮度泛光照明中;事实上,柔和的阴影可以强调建筑细节的立体感,赢得格外的感情分。照明不是越亮越讨人喜欢,相反,多余的光会导致光污染。”
  被自然天空光和形形色色的人工照明泄露光点亮的夜空,常常令天文爱好者和专业天文研究人员苦恼,因为它影响了对星空的观察。这都是光污染惹的祸:入夜之后,都市上空笼罩着一层光雾,想要观测满天繁星,似乎成了越来越奢侈的梦想。在上海,建有天文站的佘山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不再是理想的观测地点。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所倪孟麟和天津市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陈大庆的测量与研究显示,光污染整夜都存在。前半夜,景观照明耀眼夺目;后半夜,道路上密集的高压钠灯则是夜空太亮的主要原因。相当部分的高压钠灯在水平和上射方向上“浪费”了太多光量,真正用于路面照明的有效光量并不多。
  光亮也能修正生物钟
  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生物钟往往不止24个小时,如何将它“拨”得和生活时间一样快?光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早晨的自然光,能修正生物钟的偏差;就寝前的光却会促使生物钟滞后。据日本专家片山就司等介绍,很多需要看护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随着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衰弱,户外活动相应减少,导致沐浴光的总量不足。如果为他们设计一套照明器具,只在上午的几个小时里释放大量的光,就能促进人体生物钟的循环。
  上海市照明学会的章海骢指出,人类的眼睛还有一种看不到具体画面、却能根据感光来管理时间的功能(即司辰视觉)。随着照明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久的将来,经过特殊设计的照明可以治好很多病。比如,每天睡前观察蓝光一定时间,可令某些老年痴呆症有所缓解;不适应三班倒的人,不妨求助于不同时段的蓝光照射;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可通过调节灯光色温来寻求最好的办公效率;有规律的灯光照明,还能帮助洲际飞行旅行的人尽快摆脱时差反应。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