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谁会是中国电气品牌头牌?(上)

上传人:admin

上传时间: 2007-02-10

浏览次数: 37

两个月前为《电气时代》“2006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特刊撰文,——《差异战略:盛名之下的长三角电气品牌》,作为中国重要制造业之一的电气,作为中国电气半壁江山的长三角,长三角品牌需争做中国电气市场NO.1。
长三角品牌,中国电气品牌,谁将成为中国电气NO.1品牌?
可能成为NO.1的种子企业在哪里?
一、不可小觑——特变电工
2006年,特变电工排名“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第3位,产值达到44.87562亿。
特变电工,是少数几个具备了成为世界级品牌气质的中国电气企业。和“中国电气工业100强”其他上市企业比较,特变电工十分重视品牌形象。目前特变电工已经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等称号。和“中国电气工业100强”非上市公司相比,特变电工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在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进行精心布局。
特变电工在中国电气市场从容落子:在辽宁、天津、湖南和新疆建立了4个现代化的变压器制造基地,在山东、四川和新疆建立了3个线缆制造基地,在新疆和西变建立了新能源制造基地,形成了“西北—西南—华南—华北—华东—东北”遥相呼应的制造格局及3大产业互为依托、互为支撑的产业链群和上市公司集群。得益于国际视野的特变电工堪称战略级布局大师。
特变电工品牌现状:中国电气面对世界级电气巨子的进逼,NO.1品牌不能只讲究战场上局部胜利,中国革命的实践充分说明,没有比高举大旗更具战略性。特变电工已不能满足于埋头于品牌战术道具整合工作。
二、专心致志做产业,一心一意卖电器——正泰
2006年,正泰集团排名“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第5位,产值达到31.72320亿。
“专心致志做产业,一心一意卖电器。”,是正泰老板南存辉先生接受“第一财经”电视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他还讲“我就是一个农民”云云。这种“农民”式的执著,让我想起南老板的“一壶水”理论:即不烧多壶水,只烧一壶水,一定可以将这壶水烧开。
他的另一个同行,江苏上能变压器有限公司江老板也有类似的论调:专业制造特种变压器,就像泥瓦匠刷墙,只要一把刷子,持续不断地刷,一定能将墙面刷成令人神往的蓝色(引领世界高科技的IBM是蓝色巨人,江老板要将上能刷成中国特种变压器的蓝色门户)。
相对于正泰的执著,中国电气一些优秀企业发现了更多的财路。但我坚信,未来社会,只有两种公司可以生存,一种是全球化公司,一种是专业公司。我格外关注注重聚焦的中国电气品牌的成长。在温州电气企业集群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不在少数,但我格外欣赏正泰集团的作为,也看好正泰品牌前景。
正泰品牌现状:十数年前温州企业包括正泰,正是以中国创新引擎形象著称。但是进入21世纪,面对国际电气品牌打上门来的打法,温州企业包括正泰在品牌定位、营销渠道、品牌推广等领域缺乏创造力。NO.1品牌,对于国内同行需要寻找率先起跑的点,对于国际企业需要寻找同一起跑线。将国际电气巨子拉到自己的同一起跑线上,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战略空间存在。谁先找到这样的品牌战略空间,谁就可以重拾十数年前的创新激情和天下我为大的英雄襟怀。
[NT:PAGE]
三、后来者是否能居上?——中电电气
2006年,中电电气集团排名“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第26位,产值达到13.07889亿。
1999年,中电电气生产使用杜邦绝缘材料NOMEX®纸SG10干式变压器,确定产品环保和绿色方向。
2003年,中电电气推出耐高温液浸变压器产品,使用杜邦绝缘材料NOMEX®纸和高燃点油,以新品类自居,并进一步确定自己产品开发的环保和绿色方向。
2004年12月,中电电气集团转向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生产线积极论证并于半年后正式投产。
中电电气的发展思路始终围绕着一个主旋律——环保和绿色方向。中电电气没有进军曾经很热的房地产,没有左右顾盼,即便从变压器领域突破性地涉足太阳能,也坚持了相关性原则。尤其是对世界性大趋势的前瞻性锁定,分明已经修炼出一副国际企业的眼光,让人发自内心地敬佩。
中电电气品牌现状:其外在形象需要深层创新,品牌推广和营销渠道战略等,与老板陆廷秀领跑者秉性相比,缺少兴奋点,老套和跟随。
长三角还有许多种子企业,如大全、德力西、天正、人民、华仪、远东、华鹏变压器、浦东电线电缆等等,在小小的长三角之外,还有西电、顺特、天威保变等等种子企业,在此不一一道来。
中国电气品牌“三化”问题
种子企业并不一定能成为电气NO.1品牌,如果还存在电气品牌“三化”问题。所谓电气品牌“三化”,即品牌形象“纸面化”、品牌影响力“低能化”、 品牌战略“战术化”。
一、品牌形象“纸面化”
品牌形象“纸面化”有三种表现:即品牌“广告化”、品牌“VI手册化”、品牌“奖状化”。
品牌形象“纸面化”的第一种表现是“广告化”。
常观察到一些品牌的广告堆积产品资讯,没有形象战略,对品牌没有多少贡献。
我经常访问江、浙、沪一带电气企业,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再糟糕的企业场景,再模糊的品牌印象,再稀松的品牌管理机构,都拿得出手一本视觉识别手册(VI手册)。这是品牌形象“纸面化”的第二种表现,——品牌“手册化”。
这样的品牌有商标,但没有体现战略的品牌符号。
品牌形象“纸面化”的第三种表现是“奖状化”。
一些优秀的企业,非常关注各级政府的奖状,其品牌的成果等于奖状的借势厚度。
“纸面化”品牌像档案,被存档在大信封口袋,大信封口袋到档案架,等待被翻阅或一生等待。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