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福田笋岗西路,有一座承载着无数人运动记忆的地标——深圳市体育中心。如今,它因一场“光影革命”再度出圈:其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泛光照明工程,不仅斩获2025年神灯奖“最佳工程奖”,更以“科技赋能运动,光影服务人文”的核心理念,成为“极简照明+智慧节能”的城市标杆。由央企中建照明倾力打造的这场灯光升级,到底藏着多少令人惊叹的细节?

核心理念落地:让灯光“服务”运动,而非“干扰”体验
不同于传统体育场馆“亮就行”的照明逻辑,深圳体育中心的泛光照明,从设计之初就锚定“以人为本”:
无眩光干扰,适配多场景需求:无论是万人瞩目的赛事、日常训练,还是大型文艺演出,照明系统都能通过多场景模式切换精准匹配——赛事时保证照度均匀,让运动员看清每一次传球;演出时则可调节光影氛围,为观众营造沉浸式体验,全程无眩光刺眼,视觉舒适度拉满。
“藏”在建筑里的灯光美学:体育馆立面幕墙的洞口暗藏灯具,光线从强到弱自然过渡,搭配线条灯勾勒动感肌理;体育场以女儿墙外环中心线为“强光核心”,上下光线逐步退晕,“一面一道光”的设计避免光线相互干扰,白天看不到突兀的灯具,夜晚却能让建筑轮廓灵动起来,真正实现“见光不见灯”。



四大硬核创新:解决体育场馆照明的“老大难”问题
能拿下神灯奖,离不开项目团队在技术上的“死磕”。针对体育场馆户外环境复杂、照明需求特殊的痛点,他们交出了四个“创新答卷”:
1. 地埋灯“三层防护”:不怕渗水,还藏得好看
埋地灯安装在石材之上,间隔1.8米均匀排布,为了不破坏白天的美观度,灯具严格按照石材排版图“居中定位”。更关键的是,接线头采用“绝缘防水绝缘”三层绕包工艺,灯具安装后还会用结构胶密封套筒与地面的间隙——哪怕深圳多雨,也能防范渗水问题,兼顾颜值与耐用。
2. 3D模型+可调支架:异形幕墙也能“藏灯”
体育场幕墙是复杂的异形双曲结构,最初设计的“每个洞口装30套投光灯”方案,试了多次都无法实现“藏灯”效果。项目团队干脆制作立面洞口3D模型,在办公室就能模拟灯光效果,快速优化方案;最终定制的“三维可调支撑组合件”,能在X、Y轴调节、Z轴旋转,有效避开格栅限制,让灯光从幕墙里“自然透出”,看不到灯具痕迹。
3. 防眩蜂窝网+定制灯槽:细节里的视觉舒适
抱柱灯加装防眩蜂窝网,解决了夜间灯光刺眼的问题,哪怕近距离路过也不晃眼; 一二层平台的洗墙灯藏在定制7×7×7mm灯槽里,灯槽长度跟着铝板尺寸走,实现“缝对缝”拼接,还刷上和幕墙铝板一样的颜色——白天完全“隐身”,晚上灯光均匀洒出,氛围感拉满。
4. 丝印工艺+亚克力端罩:消除灯光暗区
建筑立面的XTB线条灯表面做了丝印处理,既提高了灯光均匀度,又避免了眩光;而XTC线条灯拼接处容易出现暗区,团队在灯具两端加装亚克力端罩,不仅提升透光率,还让拼缝处的光影过渡更自然,整个建筑夜间看起来浑然一体。


节能又耐用:灯具使用寿命长,智能控制省能耗
作为城市地标项目,“可持续性”是重中之重:
硬核参数打底:所有灯具均采用LED光源,寿命≥50000小时,防护等级达IP66,能扛住-30℃~+45℃的极端天气——不管是深圳的酷暑,还是偶尔的寒潮,照明系统都能稳定运行。
智能节能不将就:采用“自然光联动+集中控制”模式——白天根据自然光强度分组开关灯,没人的区域自动关灯;晚上通过智能系统精准控制照明时长,避免“长明灯”。LED光源本身比传统灯具节能不少,再加上智能管理,整个项目的能耗大幅降低,既符合绿色城市理念,又为运营方节省了长期成本。
自项目落地以来,实际效果远超预期:
照明效果:无明显暗区,暖白色灯光柔和不刺眼,与周边城市景观完美融合,夜晚的深圳体育中心成了福田区的“夜光名片”,不少市民特意来打卡拍照; 安全稳定:运行至今,灯具、电缆防护到位,接地系统可靠,没出现过任何故障,哪怕台风天过后也能正常亮灯。
这场光影升级的背后,是央企中建照明的深厚积淀。作为中国建筑集团旗下的专业照明公司,中建照明手握照明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多项顶级资质,还曾打造过深圳光明小镇智慧路灯等标杆项目。从设计、研发到施工,全流程自主把控,这才有了深圳体育中心照明工程“零事故交付、超预期落地”的效果。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深圳体育中心的灯光便准时亮起——它不再只是一座运动场馆,更成了深圳夜间经济的“光亮点缀”,是科技与人文、运动与美学的完美融合。如果你路过福田笋岗西路,不妨停下脚步,看看这盏“神灯奖”加持的“城市之光”,感受运动地标不一样的夜晚魅力。
https://sdj.alighting.com/Project/show/2569.html

更多案例可查看下列合集:
END
来源:阿拉丁全媒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