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盛大开幕。这场被誉为“非奥项目巅峰盛会”的国际赛事,不仅汇聚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运动员的拼搏身影,更成为中国LED照明与显示技术、文体设施解决方案、水景科技等技术与方案的“全球秀场”。从开幕式上自然与科技交融的光影奇观,到场馆内精准高效的赛事保障,本土企业用硬核技术为赛事注入“光的灵魂”“空间的活力”与“水火共舞的奇迹”,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智造的实力。
一、一场“光与运动”的科技盛宴
作为中国大陆首次承办的世界运动会,成都世运会以“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为主题,创下了赛事规模的历史新高——来自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参赛,34个大项涵盖武术、龙舟等传统文化项目,以及霹雳舞、轮滑等新兴潮流项目。不同于传统体育场封闭环境,本届开幕式选址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及周边公园区域,直面“天光与人工光融合”“自然景观与城市肌理协调”“场馆功能灵活适配”等多重技术挑战,而LED照明与显示技术、智能场馆设施解决方案、水景科技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核心支撑。
从赛事筹备到开幕呈现,科技赋能贯穿全程:既要满足高动态赛事的精准照明需求,保障运动员发挥与电视转播效果;又要通过光影创意、空间设计与水景艺术传递“公园城市”理念,让巴蜀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独特火花。这场盛会,不仅是运动的竞技场,更是产业链技术实力与综合服务能力的检验场。
二、开幕式灯光设计解析:自然与科技的“光影协奏”
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的灯光设计,堪称“自然与科技共生”的典范。灯光总监谢渝熙及其团队以“城市肌理为纸,光影为墨”,在开放公园场景中完成了一场难度极高的光影创作。
核心挑战:天光与城市基底的双重融合
开幕式于晚间8点启动,此时成都天光未完全暗下,“如何让夕阳余晖、湖面波光、城市天际线与人工灯光自然过渡”成为关键。团队通过动态调控灯光亮度与色温,从城市天际线到秦皇湖面,再到舞台区域,构建了“夕阳—黄昏—夜色”的流畅光线变化,让20万平米湖面与天府大道建筑群落形成“层层递进”的光影层次,完美诠释“公园城市”的生态理念。
创意亮点:光影叙事中的文化表达
银杏叶舞台的生命律动:主舞台以银杏叶为原型,灯光随演员队列变换如“叶脉流动”,通过精准的分区控制与亮度调节,让舞台在夜色中“活”了起来,呼应成都的自然意象。
水火相映的火炬奇迹:火炬点燃环节中,灯光与湖心水柱、火焰精准协同,映射出“白龙出水”的光影效果。这一场景对灯光的响应速度、色彩还原度要求极高,需在毫秒级内匹配水幕与火焰的动态变化,而水柱托举火焰的核心技术则为开幕式注入了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天府之檐”数字屋顶。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天府之檐的数字光影:408.5米长的“天府之檐”搭载巨型LED屏,灯光与屏显内容深度联动——运动员入场时,蜀锦纹路随脚步流动;演出环节,AI生成的笑脸海洋与灯光色彩同步变幻,让建筑成为“会讲故事的光影载体”。
三、产业链企业风采:中国智造的“光影矩阵”“空间骨架”与“水火奇迹”
成都世运会的光影盛宴与场馆活力背后,是LED照明与显示产业链、文体设施解决方案企业、水景科技企业及光显生态服务商的集体发力。从核心场馆显示到应急照明保障,从道路检测到场馆空间设计,再到开幕式高潮的水景特效与赛后运营生态,本土企业用技术创新与综合服务诠释“中国方案”。
(一)LED显示产业链:巨幕与精准的视觉革命
洲明集团(含旗下蓝普): 体育光显生态的“全场景服务商” 洲明及旗下蓝普为四川省体育馆、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校区游泳馆与田径场等核心场馆提供光显解决方案,构建“赛时保障+赛后运营”的全周期服务: 核心场馆精准适配: 四川省体育馆的UslimIII系列斗屏与P4环形屏,为泰拳、自由搏击赛事提供实时比分、精彩回放等信息,高刷新率确保快速动作清晰呈现; 成都体育学院游泳馆的蓝普计分屏,以高亮度、高防护特性适配水下救生与潜水赛事的计时显示需求; 田径场看台屏覆盖飞盘赛事全场,让观众沉浸式捕捉每一个高光瞬间。 全生态运营能力:依托显控系统、虚拟广告插播技术与多媒体集成能力,支持场馆赛后快速切换为文艺演出、商业展览等模式,结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远程内容调控与商业价值延伸,助力“体育+文旅”“体育+消费”的长效运营。 国际赛事验证:方案已服务六届奥运会、卡塔尔世界杯、FIBA欧洲杯等顶级赛事,全球可靠性获高度认可。
上海三思: 多功能斗型屏:东安湖体育公园 254㎡斗型屏采用 “四面屏 + 环形屏” 结构,支持智能升降,IP65 防护等级适配 “冰篮转换” 等多场景; 复杂架构集成:高新区体育中心近 200㎡斗型屏以 “八面主屏 + 四面角屏 + 高低区环形屏” 四层架构拼接,14 面屏幕独立显示,配合 600㎡端屏及环形屏构成全方位信息网;
低延迟高精准+智能管控:不同于奥运会的传统项目体系,成都世运会涵盖霹雳舞、壁球、空手道等兼具观赏性与专业性的新兴项目,其赛事特点对场馆显示技术提出三大特殊需求:超高清低延迟捕捉极限运动画面;实时数据与动作回放同步呈现;多场馆远程智能管控。
京东方 全球最长LED巨幕的“视觉担当” 京东方为开幕式打造的“天府大屋檐”户外数字化显示屏,总长408.5米、宽26.7米,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融合超4万米定制LED显示单元,可视距离达6公里。其技术亮点在于: 建筑融合设计:与中式瓦面结构完美适配,最大程度保留建筑原貌; 极端环境适配:具备超强防护性,可应对暴雨、强光等复杂天气,超高亮显示解决大视角偏色问题; 智能调节能力:通过超智能感光与色彩调节技术,在天光变化中始终保持清晰视觉效果。此外,京东方还为218米高的天府双塔打造“光影外衣”,5.2万平方米LED金属灯条屏实现800万像素高清显示,成为城市夜景的标志性景观。
(二)LED 照明与光影设备产业链:精准与艺术的光环境塑造
ACME 光影科技
开幕式光影艺术的 “核心执行者”
ACME 以超 1500 台专业光影设备深度参与开幕式创意呈现,用技术赋能艺术表达:
AECO 20 高显指切割灯:搭载 1400W LED 光引擎,光通量达 35,000 流明,显色指数 Ra≥95,精准还原人物质感与色彩细节。在运动员入场环节勾勒清晰轮廓,文艺表演中立体呈现巴蜀文化元素,火炬点燃时以锐利光柱穿透夜幕,配合湖面倒影与无人机编队营造 “薪火相传” 的史诗感。
XA 1000 BSWF IP(LYRA) 四合一摇头灯:集成光束、染色、图案、切割四大功能,IP66 高防护等级从容应对户外风雨环境。在中国代表团入场时投射耀眼光柱,与《茉莉花》旋律呼应,强化仪式庄重感与震撼力。
XP 550 BSW(LEO) 三合一摇头灯:采用长寿命灯泡与 165mm 出光镜头,支持 2°-70° 光束角切换。主火炬点燃高潮时,密集光束次第亮起,为夜空绽放的篆书 “成都” 焰火营造聚焦氛围,推动现场情绪达到顶点。
华夏北斗星
作为成都国际轮滑运动中心的体育照明服务商,华夏北斗星为世运会轮滑赛事打造了符合国际顶级标准的光环境:
转播级照明认证:其提供的体育场馆专用灯通过权威第三方检测,完全达到V级“TV转播重大国际比赛”标准,确保高速轮滑动作在电视转播中清晰呈现;
智能场景调控:搭载最新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训练、比赛、转播等不同场景精准调节照度与均匀度,为运动员发挥、裁判判罚及观众观赛提供最优光线条件;
定制化解决方案:由西南区首席照明设计师Ray领衔,结合轮滑场馆稀缺性特点,量身打造无眩光、高稳定性的照明系统,弥补了国内高端轮滑场馆照明经验的空白。
曙之光®
应急照明的“空中卫士”
超强覆盖能力:该机器人整备质量为23公斤,能够提供高达50米的照明高度,单机照明面积可覆盖两个半标准足球场(1.5万平方米),续航超72小时,满足赛前彩排、赛中应急补光需求; 极端环境适应:可在高海拔、暴雨等恶劣天气稳定运行,5分钟内完成部署;
智能高效操控:搭载AI系统与伊娃云智平台算力支持,精准调节照明角度与亮度,此前已在贵州“村超”赛事中验证实力。
盐城师范学院电光源检测技术研究所
道路照明的“安全守护者”
作为幕后技术支撑单位,研究所用科技为赛事周边安全“保驾护航”:
高效检测系统: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载式道路照明检测系统,20天内完成世运会主场馆周边300多条道路的照明效果评估;
精准数据支撑:重点测量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等关键指标,为运动员与观众夜间通行安全提供大数据保障,延续了服务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的专业经验。
(三)文体设施与空间解决方案:场馆功能的“核心骨架”
大丰
赛事场馆精准适配:为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场三馆(体育场、多功能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小球馆)、成都新都香城体育中心、城北体育馆、高新区体育中心等场馆定制活动看台和座椅系统,精准匹配无人机运动、室外拔河、蹦床等11项赛事的独特需求,保障观众观赛体验与赛事流程高效推进;
文化地标赋能升级:为东安湖大剧院提供涵盖装饰、舞台机械、专业灯光、音响及2045座大剧场、448座多功能剧场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国际一流声学系统与空间设计助力“世运会+文旅”融合;为成都城市音乐厅的1600座歌剧院、1000座音乐厅及800座戏剧厅打造全套舞台机械、吊挂系统与座椅设施,让艺术殿堂与赛事场馆形成联动,丰富城市文化体验。
中建深装
建筑美学与功能的“融合缔造者”
作为世运会部分场馆及配套设施的装饰装修与幕墙工程服务商,中建深装以专业技术为建筑注入“颜值与实力”:
场馆风貌塑造:在东安湖体育公园、高新区体育中心等场馆的装饰工程中,将巴蜀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风格融合,通过幕墙设计、室内精装等细节处理,提升场馆视觉质感与功能实用性;
赛事场景保障: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等核心区域的装修工程中,兼顾建筑结构安全性与视觉呈现效果,为LED巨幕、灯光系统等设备的安装提供稳定基础,确保开幕式等重大场景的顺利呈现。
(四)水景科技:开幕式高潮的“水火奇迹缔造者”
江苏恒源喷泉
“水火火炬”的核心创造者
在成都世运会开幕式最震撼的主火炬点燃环节,江苏恒源喷泉以自主研发的“水火喷泉”技术,实现了“水柱托举火焰”的颠覆性视觉效果:
核心技术突破:通过精准的水流控制与火焰稳定技术,让炽热的火炬在湖心水柱顶端熊熊燃烧,形成“水火共舞”的奇观,完美呼应开幕式“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的主题;
视觉与寓意融合:这一技术不仅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更以“水火相融”的意象象征人类命运与共,成为传递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创新力量的重要载体;
世界级舞台验证:作为开幕式的高潮亮点,“水火火炬”向全球亿万观众展示了中国水景科技的工程实力,为赛事注入了兼具冲击力与文化内涵的瞬间。
四、未来展望:光影科技、空间智慧与生态运营如何照亮体育赛事新图景?
成都世运会的实践,为体育赛事照明、显示、场馆设施、水景科技、光影艺术及运营生态产业指明了三大发展方向:
1. 智能化与场景化融合
未来赛事将更强调 “光随需变”“空间随赛而调”“景随情动”“运营随需转”—— 通过 AI 感知、物联网技术实现灯光与赛事流程、自然环境的实时联动,如同 ACME 设备与开幕式创意的精准协同;活动看台、灵活座椅系统等设施将进一步升级,实现 “一馆多赛” 高效适配;水景特效通过智能控制与光影、音乐深度协同,打造更具叙事性的仪式场景;光显系统则支持赛事、演出、商业等多场景快速切换,提升场馆利用率。
2. 绿色低碳与极限适配
“零碳赛事” 理念推动技术升级:驻空照明机器人的低能耗设计、京东方巨幕的节能显示单元、大丰可循环利用的场馆设施,均为绿色赛事提供范本。同时,极端环境适配能力将成核心竞争力,如 ACME 设备 IP66 级防护、高海拔地区赛事设备稳定性、户外水景系统耐候性等技术将加速迭代。
3. 文化表达与技术创新共生
灯光、屏幕、场馆空间、水景与运营生态不再仅是 “功能载体”,更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从 “天府之檐” 的蜀锦光影到银杏叶舞台的自然意象,从 ACME 光影塑造的篆书 “成都” 焰火到 “水火火炬” 的命运与共寓意,未来赛事可通过多元技术与服务的融合,实现 “科技 + 体育 + 文化 + 民生” 的四重价值传递。
从成都世运会望向未来,LED 照明与显示技术、文体设施解决方案、水景科技、光影艺术及光显生态服务正从 “功能保障” 升级为 “价值创造”。当中国智造的光影技术、空间智慧、水景艺术与运营能力持续点亮更多国际赛场,不仅将推动产业标准走向全球,更将让世界透过光影、建筑、水火奇迹与民生福祉看见中国科技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