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1日发布2024年元旦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元旦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55.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9.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增长200.7%,较2019年同期增长5.6%。多家旅游平台1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元旦假期点燃了消费者的出游热情,也激发了旅游市场活力,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
纵观各大旅游平台发布的假期出游观察报告,南北游客相互“奔赴”、长短途出游需求爆发,国内国外旅游市场全面开花的特点显著。各旅游城市更是纷纷拿出“看家本事”,组织丰富多彩文娱休闲跨年活动,吸引游客到访跨年,让这个开年重迎久违的热闹。
01
元旦期间小城市成新晋热宠
作为一年的开端,避开热闹的大城市,找一个舒服的小城安静“躺平”也成为很多游客的选择,来自去哪儿的酒店预订数据则显示,一些小城市酒店预订出现猛增,其中被称为“雪窝”的威海,在原本该是淡季的元旦假期实现酒店预订量超9倍增长,拥有美食与美景“双重buff”的四川乐山和广东佛山元旦酒店预订总量更是分别超过了海口和大理。整体来看,其平台上“小”城市的酒店预订量是2023年同期的2.4倍。
02
网红流量之城“哈尔滨”掀起热潮
要说今年跨年最大“显眼包”城市非哈尔滨莫属。因为有大批南方游客不远万里去到哈尔滨看雪,除了保留项目“冰雪大世界”,索非亚大教堂等,更是整出了一系列连本地人看了都“吃惊”的新花活。比如“冰雪气垫船”、 “雪地摩托车”、非遗“打铁花”等,让南方游客玩的不亦乐乎。不过也有人表示,有些项目不新鲜,只是因为对南方游客的关注,才让更多本地人看到了这些新项目。
从当前大众关注与讨论度,特别是游客增长趋势看,2024年的哈尔滨颇有继“淄博”之后掀起全城齐心推动文旅发展热潮,成为下一个“流量”担当网红城市的趋势。
根据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相关数据,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1月2日,预计发送旅客133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26.6万人次。从航空数据看,根据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公布的数据,元旦假期,哈机场共保障航班1413架次,运送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6%、93%。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2%、27%,创历史同期新高。
而为了能承接此次旅游热度,做好游客的接待工作,哈尔滨所在黑龙江省更是发出倡议,“没有龙江人和外地人,来了都是自己人。当好龙江东道主,温暖助游八方客。”哈尔滨全市接力倡议,为游客让景、让路、让利、让爱。从效果看,哈尔滨人民也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容忍了豆腐脑加糖,更是把从小抱着啃得冻梨、冻柿子切了摆盘,被调侃成“讨好行市格”,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哈尔滨的热情也在吸引更多南方游客前来打卡体验,据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40%,在全国目的地旅游热度榜单中排名第四,预计当地旅游热潮还将延续至寒假和春节假期。
03
跨年活动花样百出
从跨年烟花、演唱会、音乐会、主题系列活动到光影大秀等,无不彰显元旦旅游消费活力与激情。
📍广州
广州融创乐园推出烟花秀迎新年活动,以光影三重奏为核心,打造精彩纷呈的沉浸式光影大赏,入园人次创今年新高。
📍福建
福建闽越水镇的烟花跨年盛典,突破景区历史入园峰值,客流增长同比超90%。
📍深圳
元旦小长假,深圳市旅游行业结合假日特点,通过“旅游+”融合文化、演艺、体育等,推出一系列体验丰富、备受游客青睐的活动和产品。
世界之窗邀请市民游客打卡星光美景、纵享音乐派对、参与巡游狂欢;锦绣中华以东方神话为主题,结合美食、赏灯、游玩、演出为一体,让游客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海上田园开展“国潮光影不夜城”灯光秀,以光影魅力为市民游客打造难忘冬日奇遇。
东部华侨城还推出了“元旦欢乐时光”“新年倒数派对”“新年登高祈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节日氛围浓厚,吸引众多游客齐聚山海,共迎新年。
📍武汉
12月30日,武汉欢乐谷举办的「2024武汉东湖龙年灯会」登上央视CCTV-2。除了打卡灯火盛宴,武汉欢乐谷恺撒宫的元宇宙游戏剧《王国悖论日》也在元旦假期推出2.0新版本,假期演出共12场,接待近5000人。
此外元旦小长假三日,木兰花乡·木兰不夜城平均每天的入园量均超过1.3万人次。其中,12月31日客流量突破2.2万人次,创下高峰。热闹的街市,漂亮的鱼灯和惊艳的打铁花烟火秀,让游客提前体验了春节的浓浓年味。
各地元旦活动层次丰富多样,展望2024年旅游市场,据中国旅游研究院1月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2023年全国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始终处于景气区间,均值为109.95,已经接近2019年的同期水平。2024年,旅游经济将以理性的消费预期、增长的投资信心和积聚的创新动能,稳步进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预计2024年中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60亿人次和6万亿元,入出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2.64亿人次、107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