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吴春海 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照明学会理事
近期“上海外滩夜景灯光被吐槽土鳖”引发热议,同时也引起照明人的关注,本文是照明行业 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照明学会理事 吴春海撰写,对于此事,他站在行业的角度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一起往下阅读:
近日上海外滩夜景被网文质疑土鳖,建议要学习纽约、伦敦、爱丁堡等国际城市。网上支持反对泾渭分明,议论颇多。不过网上讨论有点失焦,有些放在网民身份立场,有些放在中外国家对比,反而少人讨论外滩夜景本身如何。算是机缘巧合,质疑网文是6月28日出圈的,我刚好6月24日至26日连续三个晚上都在外滩考察夜景。作为一名城市照明从业人员,有责任谈谈自己看法。
6月24日在浦东美术馆楼顶观看外滩夜景
6月25日在光明金融大厦顶楼观看黄浦江两岸夜景
6月26日外滩游人如织
6月26日苏州河两岸夜景温馨雅致
对城市夜景,我的评判标准很简单,就是能否做到 “适时 · 适地 · 适度”,以及是否契合当地禀赋,不妨就从这四个维度来分析。
一、是否“适时”
外滩作为热门旅游景区,也是中国城市夜景的代表,每天的夜景观众很多,从太阳下山开始就络绎不绝。 目前外滩夜景亮灯时间5月至9月是19:00-23:00,10月至次年4月是18:00-22:00,对应每年约3000万观众,确实需要 每晚亮灯4小时才能有效疏解打卡游客,而且 夏天23:00冬天22:00熄灯也与周边商业和游船营业时间相对应。如果某晚无端熄灯,可能又会引来经济低迷或电力不足等负面猜测,所以亮灯安排是“适时”的。
二、是否“适地”
外滩地处上海最繁华的城市CBD, 绝大部分建筑属于商业或商务性质,住宅极少,灯光扰民基本不存在。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城市夜景之一,外滩流光溢彩有其合理性,而且亮度较高区域集中在黄埔江两岸,按梯度向外围逐步降低。现场所见,临近的苏州河沿岸夜景风格已经变得温馨雅致,更不用说距离更远的区域了,对周边住宅区域的影响不大。再把范围放到上海全域,全市夜景有明晰架构,总体能做到明暗有序,以内透光为主的建筑并非少数。集合CBD和旅游景区两者特质的外滩夜景璀璨热闹一些,本来就是“适地”的应有之义。
三、是否“适度”
回到了最关键的“适度”问题,何为“适度”?“度”不是一个独立指标,而是与“时”、“地”这两个因素都有关联,特别与“地”更是密不可分。如果整个上海的夜景都像外滩一样热闹,肯定是不合适的。网文提到上海夜景要对标纽约、伦敦、爱丁堡等国际城市,以建筑内透光为主,我是认同的。不过, 外滩作为“中国橱窗”,是上海夜景亮度最高的点,它对标的不应该纽约全市,而应该是“世界十字路口”--纽约时代广场。时代广场夜景以LED显示屏为主,基本都是高亮度的户外广告,我们能说它艳俗土鳖吗?显而易见,时代广场作为纽约夜景最闹腾的点,对于一般区域是不合适的,但相对“世界十字路口”,它又是“适度”的,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上海外滩。 点对点,全域对全域,具有可比性的“度”才是讨论是否“适度”的基础。
纽约时代广场夜景(网络照片)
四、外滩禀赋
外滩夜景每年观众超过3000万人次,夜晚游船乘客达到500万人次,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晚上能花在外滩的时间一般只有两三小时,璀璨夜景是不二选择。同时,这些过夜游客是城市优质资源,拉动城市消费产业链条,对餐饮、住宿、购物、就业等都有正面效果,对夜间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即使从节电角度考虑,外滩夜景带动的经济效益,相比同样用电量的其他产业,毫无疑问也属于真正的高附加值,这就是外滩夜景的独有禀赋。
结语
城市夜景评价不应泛泛而谈,而应结合“适时”、“适地”、“适度”和当地禀赋进行分析比较,“适时 · 适地 · 适度”的夜景就是好的夜景,能发挥城市禀赋的夜景就是有价值的夜景,上海外滩夜景总体而言还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