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照明新闻 > 正文

伍必胜:博物馆展览与灯光

大件事要分享到:
2023-06-27 作者:伍必胜 来源:晶谷照明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博物馆以展览为主,因此博物馆灯光也应为展览服务

博物馆以展览为主,因此博物馆灯光也应为展览服务,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照亮为目的的照明功能

2. 在考虑照度限制的前提下,关于照明质量,通过各种照明手法,突出层次与重点

3. 关注观众的舒适体验,体现”以人为本”


以上是比较基本的功能,如果再深入一些,还包括以下方面:

4. 对于述事类展览,通过灯光设计,营造各个阶段的灯光氛围,配合展览讲故事

5. 对于以展品为中心的展览,通过照度与对比度,突出层次

6. 根据展览表述的内容及需要表达的情绪,调节灯光的色温,亮度等,调动观众情绪

下来我们逐一说明


以照亮为目的的功能照明


照亮是博物馆照明的最基本功能,也是其最初始的形态。

光越强照得越亮,文物看得越清晰。


但是后来大家发现,光会对文物产生伤害,于是开始处理光照亮与伤害之间平衡:

1. 在满足基本照亮的基础上,控制灯光的强度,防止文物损坏;

2. 过滤掉灯光中的不可见,且有辐射伤害的紫外,红外线。


根据这些人们制订了相关规范或标准:

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博物馆照明的相关部分

2.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标准与规范里处理展示亮度与光伤害时,对照明参数作如下控制:

1. 辐射波长较长的红外光(波长>780nm,肉眼不可见,会使文物发热,继而损坏)进行过滤消除;

2. 辐射波长较短的紫外光(波长<380nm,肉眼不可见,会使文物变脆,老化)进行过滤消除;

3. 辐射波长居中的可见光(380nm<波长<780nm,肉眼可见,利于文物展示,但同样会对文物产生伤害)通过控制照度、曝光量,达到减少伤害的目的。

当然,不同的文物对光的敏感度也不一样,有机物影响大,无机物影响小。

标准将展品分三类(前两类基本上是有机物,后一类主要为无机物):

1. 对光特别敏感的展品:织绣品,绘画,纸质物品,彩绘陶(石)器,染色皮革,动物标本等;

2. 对光敏感的展品:油画,蛋清画,不染色皮革,银制品,牙骨角器,象牙制品,宝石,玉制品,竹木制品和漆器等;

3. 对光不敏感的展品:金属制品,石质器物,陶瓷器,岩矿标本,玻璃制品,搪瓷制品,珐琅等。

各类文物限定了不同的标准值,有机物照度值低,无机物照度高一些,但照度也要低于300勒克斯

一般来说,文物展品会严格按照该标准控制照度。

但是,博物馆里面展览品除了文物,还有大量的复制品,场景模拟的硅胶、木质、金属类等制品,这些都不是文物,照度如何定呢?

我们也会参照这个标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根据需要,适当调高,其考虑如下:

1. 非文物空间,基于观众体验的考虑,照度适当高一些,空间亮了以后观众看得更清楚;

2. 在文物与复制品及模型等共处的空间,会参考标准控制;

3. 完全没有文物的沙盘,场景等,照度更高一点。


所以实际项目中照明亮度情况如下:

1. 文物多,级别高的展览,空间会更暗,主要考虑保护文物;

2. 文物少,复制品多的展览,空间会亮一些,目的是提高观众体验感。

故文物多层级高的展览,灯光比较难做。

相反,文物少复制品多的展览会好做一些,照度范围大,表现手段多。


照度限制下的展示照明

由于光伤害,文物展示需要限制照度,因此要在低照度下要表现好展品,研究多种照明手段,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 光

2. 灯

3. 照度方式

具体方式包括:控制光品质、以暗衬亮、精准用光、消除光噪音、控制眩光……

1.控制光品质

首先是光的色彩还原方面(显色性),博物馆光环境照度低,要清晰辨别与观察展品,需要高显色指数的光,保证展品的逼真表现。

博物馆照明相关标准要求:在陈列绘画、彩色织物、多色展品等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一般显色指数(Ra)不低于90的光源。

随着技术的发展,实际指标已经达到95以上。下图中因灯光的显色指数的差别,可明显感觉出左一图片的水果更鲜艳!

其次是色温的一致性,不同种类的光源可能存在色温差。同一批次的产品也可能出现色温差别,有的偏白有的偏黄。

我们应该严格控制色容差,一般要求色容差在三步以内。达到这个要求光色一致性就非常好,左图中显示三组灯光,最左边一组色容差是两步,暖色的两只灯,灯光一致性很好!肉眼很难看出分别。中间一组色容差是三步,两只灯没有多少分别,但是仔细能看出细微的差别,右边一组两只灯差别就比较大,色容差是四步,很明显一只光色偏黄,一只光色偏粉。


2.以暗衬亮

当文物表面的光照度比较低时,我们背景光调暗。如此文物与背景的亮度比加大,达到突出文物的目的。

很多博物馆背景材料以暗色或黑色为主,如天花、地面、周边设备的外观等。其实就是让空间变暗,文物在低照度的灯光下更突出。

而且由于人眼在暗空间具有调节功能,暗空间人眼瞳孔变大,进入眼睛的光变多,人眼的暗空间适应也能让我们看到更清。

相反,如果展品与背景的对比度小,又或者背景材料反光率高,展品看起来就会更暗,起不到突出展品的作用了。


3.精准配”光"

如果需要强调展品,突出重点,通常我们采用“精准配光”——只给展品打光,多余的光收掉。

这种方式主要通过两种办法实现:

1.选配灯具时,匹配展品与光斑大小,选用光斑大小与文物相差不多的产品

2.灯具的光斑一般会大于展品,尤其是高空间照明.若灯具光斑大了,通过收光或档光配件处理。

“精准配光”能将观众目光吸引到展品上,光斑太大,展品不突出,也没有层次感。


4.消除光噪音

光噪音即主光斑外的杂散光,副光斑和漏光。

杂散光与副光斑

无光噪音的光环境空间

杂散光即灯具的光斑不柔和,有色斑或亮斑,主光斑之外还有杂光。

副光斑即除了主光之外,还有还多圈可明显辨识的副光圈,看起来很花。

漏光即灯具后方或者侧面有空隙,光从中透出,会投向观众,引起眩光。

这些会在展品周围造成干扰,影响观赏。

灯具漏光


5.控制眩光

眩光包括直接眩光,反射眩光,镜面反射等。

展示空间灯具与投射方向问题造成的眩光

直接眩光主要来自光源,如灯具投光与观众浏览的目光方向相对,这样灯光会直接投射到观众眼睛里,因此需要提高灯具防眩角来控制,一般专业灯具的防眩角要在30度以上。然后调整灯光投射与人流视觉方向,二者不能相对。

灯具防眩角过小造成的眩光

灯具防眩角大的空间,无直接眩光

反射眩光即白色或者浅色的表面照度太高,造成刺眼的反射光。

亮面反射即灯具投到某个亮面上,在某个方向容易刺眼。

好的空间会将这些处理好,同时在室内设计时,将发光体隐藏在建筑内,做到“见光不见灯”。

眩光控制比较出色的展示空间

目前博物馆专业灯光大多能满足以上两个功能。

其基本特征即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让文物更完美地呈现,同时控制好光质量。

但是达到这些要求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往进行功能深化。

我们看到许多物馆的灯光同质化严重----灯光柔和,小展品精准照明,大展品及展板洗墙。主要是灯光设计与施工仅停留于以上两个功能。灯光要与展览结合更密切,为展览添彩,还需加强下面几个功能。


关注观众的舒适体验

随着博物馆行业的发展,人们赋予其更多的功能,将其定为社会教育的场所,在此前提下,博物馆的光环境也随之改变。最明显的是:

1. 整体空间变亮

以前的博物馆照明相关标准的设定,是文物保护优先,而在教育功能提升的情况下,就需要更亮一些,科技的进步也使照度提高成为可能。以前的照明标准是基于传统光源,它发热量大,光辐射的有害成分高。进入LED时代,这些辐射已经大大减弱。对于标准照度提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所以,基于这些情况,新建的博物馆项目,光照度或多或少有一些提高。

2. 引入或者模拟自然光

对于观众而言,最舒服的莫过于自然光。通过增加必要的投入,如光辐射过滤设备(将有害的光过滤),光弱化装置(将自然光弱化,降到标准要求),光感应器械及灯光补偿系统(当环境光变暗时,启动灯光进行补偿)也能将自然光引入展馆。

一些博物馆的陈列空间也在尝试自然光,国外如意大利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而照明技术的发展,已经能提供全光谱光源,完全模拟自然光,达到接近自然的效果!

3. 灯光引入变化或者互动

LED时代智能控制的普及,对于展品照明更加灵活:

•通过感应与触摸开关,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增加互动,强调展品

•在场景照明中,灯光情景化处理,突出效果、提高体验

•通过设置感应器,模拟太阳光日落日出的不同色温,增加观众体验感

这一阶段的照明,从以物为主转向人物并重,在充分考虑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注重参观体验。

那么,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展览越来越多,各类展频频推出,展览的主题更明确,故事性更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灯光又能做些什么呢?配合展览故事脉络,营造一个讲好故事的光环境?


述事结构的展陈照明

采用叙事结构的展览,在不同的叙事发展阶段,应用不同的灯光。

述事的开始,一般设置基本的照度,空间相对较暗,同时确定与展览主题相一致的灯光色温,如历史类展览用3000K,艺术类用3500K,科技类采用4000K等。

灯光相对平和,为叙事发展,情节起伏作铺垫。

随着展览叙事的展开,灯光亮度适当提高,亮度比也逐渐提高,烘托情节发展。

进入叙事高潮阶段,这时灯光比较讲究,我们要么采用展厅中最亮的光,要么通过最大的对比度,突出高潮。

而在尾声阶段,光环境趋于均匀柔和、更加平实。

考虑观众马上进行户外空间,照度适当提高。

总之,叙事性的展览,灯光做以下处理:

• 通过亮度、对比度,烘托故事情节起伏

• 高对比度、高亮度会让情绪兴奋,刺激观众,暗示高潮

• 序厅与尾厅均匀度提高且亮一些,这样能让观众放松,而且考虑室外强光环境与室内暗环境的差别,给观众视觉过渡,当然,这些地方人流量比较大,亮一点便于辨认。


以展品为中心的照明

以展品为中心的展览,可根据展品特点来调整灯光。重点展品灯光应特别处理,以吸引观众的关注,具体方式如下:

1. 高亮度,将灯光聚焦于展品,突出文物,丰富细节与灯光层次,更有立体感。

对于吸光且对光不敏感的文物,尤其要加大灯光配置,提高照度。

2.高对比度,亮的东西能吸引观众注意,但是如果限于照度限制,无法做到很高的照度,那就将整体光环境做暗,把光聚焦到展品上,这样能提高展品与环境的对比度,从而提高展品的表现力。

3.高亮度与均匀度,通过面光或多点布光,将空间打亮,这样重要展品细节表现非常丰富,从而提高观众的关注度。

4.而对于非重点展品,可根据其特点适当调整照度与明暗比。一般来说,展品的重要性与其照度与对比度基本成正比关系,展品越重要,表面照度与对比度越高,反之越低。

对于图文版,说明介绍资料,可采用均匀度高的洗墙照明。这样的光虽然没有重点,但是均匀柔和,观众体验好。


展陈照明的情绪表达

随着博物馆照明的发展,部分展陈空间越来越场景化,灯光变化更大,在这种空间就能通过不同的灯光配置,配合展览的情绪表达。

关于灯光与情绪的关系,我们可参考克鲁托夫曲线(照度-色温视觉舒适曲线)

该曲线的直观表述就是:

当照度比较低时,保持低色温会感觉温暖舒适。

在此低照度下,若色温变高,则会有阴郁,冷淡之感。

当照度比较高时,应保持高色温,这样会感到自然舒适。

在此高照度下,若色温变低,会有燥热之感。

那么,我们在做博物馆展陈照明时,如何调节色温与照度的关系,从而调动观众的情绪呢?

譬如做某个展览的灯光,通过与设计师沟通,结合室内布置,我们分析观众在参观浏览过程中的情绪表现大致如下图:

那么,结合克鲁托夫曲线,在相应位置标出相应的情绪点:

1. 庄重肃穆:低照度高色温,对应的光环境比较暗,空间收缩,观众心情沉重。

2. 紧张期待:空间逐渐变亮,但仍是暗空间,但是随着色温的升高,舒适感增强。

3. 鼓舞进取:低色温高照度。此时色温大幅降低,光氛围由冷变暖,于是观众随之情绪高涨。

4. 热情激励:照度逐渐升高,空间由燥热变得自然、明亮,观众心情变得轻松。由于色温仍旧偏暖,观众情绪虽有平复,仍有激动之情。

经过以上的分析及参观情绪对应,我们就能很轻松地进行技术转换,确定每一部分的照度与色温,从而达到展览设计的要求,灯光与展览和谐统一!

END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