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点间距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屏、LED超级电视、裸眼3D显示……”,近年来,洲明科技(300232)深耕LED显示、照明领域,发力LED小间距显示屏,最终成为该领域领军品牌。
“洲明募资的钱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洲明科技董秘徐朋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讲述公司发展历程时,特别感谢了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助力。
资本助力发展
近日,洲明科技5.48亿元公司债发行完成并成功上市,其中1326万元用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7471万元用于LED显示屏研发中心升级项目,1.83亿元用于LED小间距显示屏产能升级项目,1.97亿元用于收购股权项目,8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这已经是公司近三年来成功实施的第三笔融资,2015年洲明科技募资2.15亿元收购雷迪奥剩余40%股权,2016年公司又完成5.88亿元的定增募资,这样的连续成功融资在近年来的市场环境下并不容易。
“要特别感谢资本市场,感谢股东们对公司的支持,也正是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洲明科技近年来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洲明科技董秘徐朋谈到近年来的成功融资时表示,“融资考量因素其实很简单,是不是真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融资后是不是能够真正使业务往前推进,而不是去投资一个自己都看不清的募投项目。洲明募资的每一分钱都有着现实的需要,也都用在了刀刃上。”
“比如,我们2015年购买雷迪奥40%的股权,就是看到了它的产品、研发、渠道优势,这是一家非常有前景的公司,产品技术非常符合市场需求。2016年完成的定增,主要是用于扩产项目,募集资金是真正投入到了公司发展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所有项目进展都非常顺利。这次5.48亿元融资,也非常简单,我们有新产品,有业务方向。”徐朋说。
聚焦LED小间距
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洲明科技近年来也快速实现转型升级,公司目前已形成了LED显示屏和LED照明两大业务板块,并成长为全球领先的LED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
2018年前9月,洲明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1.85亿元,同比增长62.19%;净利润约3.24亿元,同比增长50.63%。LED显示屏业务是公司的绝对主业,前三季度洲明科技显示屏业务收入25.94亿元,占整个营收的比例超八成,其中小间距显示屏业务收入15.54亿元,占显示屏业务的近60%。
洲明科技成立于2004年,公司一直专注于LED应用产品等领域,近年来开始专注于LED显示和LED景观照明两大领域,逐渐淡化原来的传统LED业务。
“方向一定要坚持,细节一定要修正。”徐朋表示,“公司近年来业务的转变主要基于对未来行业、市场走向和客户需求的把握与思考。经过几年不断摸索,洲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显示屏领域,我们有自己的渠道、品牌和完整的布局,是一定要坚持的优势产业;而照明领域,我们觉得景观和工程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从2017年开始有一个快速的布局。”
徐朋介绍,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和解决方案不断成熟,LED小间距在专业显示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细分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多、行业空间不断释放;二是向省级-地市级-区县级不断下沉及深入,由此推动LED小间距在专业显示市场渗透率和普及率持续提升。
洲明科技福永总部的展厅就是一个由一块块屏幕组成的绚丽世界,0.8点间距LED显示屏、LED超级电视、裸眼3D显示……蕴含着LED显示会议系统、交警总控显示系统等各种应用场景。徐朋介绍:“这些显示屏正是洲明的品牌,特别是小间距LED显示领域。目前公司LED租赁屏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小间距LED市场份额全球前三。公司还携手各控股公司在小间距LED显示屏、租赁类显示屏、体育类显示屏、创意类显示屏等发力LED显示屏各细分领域。”
贸易摩擦 对公司影响不大
从数据也可以看出,国际市场在洲明科技的业务占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分量。2018年前三季度,洲明科技海外LED显示屏销售收入为14.83亿元,占公司LED显示屏业务的57%。
徐朋介绍,洲明科技的海外市场已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等多地设立了子公司,在墨西哥、日本设立了办事处。
当下的国际环境对洲明科技的海外业务影响也备受市场关注。徐朋表示:“LED产业链无论从上游芯片、中游封装到下游应用,中国企业均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优势地位,尤其在LED小间距的技术与知识产权方面,中国企业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发优势。洲明在小间距领域深耕多年,凭借技术、品牌、人才等优势,在全球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另外,在制造成本方面,洲明通过持续推行智能化、精益化生产,规模效应良好,与海外企业相比具备成本优势。因此,国际环境变化对公司影响不大。”
不过面对可能的贸易风险,洲明科技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徐朋介绍,公司在稳定现有海外市场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内及其他政治稳定地区的市场,分散贸易摩擦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洲明还持续推行智能化、精益化生产,提升规模效应,保持制造成本优势,增强自身对抗贸易风险的能力;另外,加大投入并整合现有的海外仓储中心与服务中心,计划通过海外设厂或并购海外渠道的方式建立全球多处制造基地以降低贸易政策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