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会爆炸的LED灯还能在市场上卖,企业良知在哪里?

2016-04-29 作者: 来源:云之光微课堂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此文章为付费阅读,您已消费过,可重复打开阅读,个人中心可查看付费阅读消费记录。

摘要: 近段时间,有条新闻在照明圈爆炸开来,引发了众多照明行业人士的感慨:一盏因为偷工减料、省成本而用了塑料外壳的灯,在一家童装店里突然爆炸,还好店里的衣服没烧着,不然后果还真是不堪设想...我们先来看看案发现场: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灯具爆炸并非第一次耳闻,去年8月份也发生了同样的渣灯爆炸事件。据说这次事故的原因是灯具使用了劣质的电源导致,万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的损伤,房子也没烧掉,但还是被吓尿了。

  近段时间,有条新闻在照明圈爆炸开来,引发了众多照明行业人士的感慨:一盏因为偷工减料、省成本而用了塑料外壳的灯,在一家童装店里突然爆炸,还好店里的衣服没烧着,不然后果还真是不堪设想...

  我们先来看看案发现场:

  

  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灯具爆炸并非第一次耳闻,去年8月份也发生了同样的渣灯爆炸事件。

  据说这次事故的原因是灯具使用了劣质的电源导致,万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的损伤,房子也没烧掉,但还是被吓尿了。

  为什么会爆炸的 LED 会出现在市场上?

  从近两年火热的新闻关键词《T8灯管价格大战背后——几块钱的T8管是阴谋论还是行业困境?》、《中山某企LED灯泡论斤卖 10元1斤你要不要?》和一堆如雷贯耳的知名企业产品被召回、被相关机构检测出严重质量问题等新闻事件,我们不难捕捉到原因:

  1、照明制造企业缺乏健康的商业伦理

  我们社会总体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长,细分到各种行业中就更参差不齐,对商品交易的逻辑和伦理都在各种磕磕碰碰中成长,权力寻租、信息不对称交易等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占据着企业获得市场份额的方法主流。

  这直接导致了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产品上,却在销售网络政府关系构建等等各种奇葩现象丛生。

  非健康的商业伦理,自然派生了产品价值在价值链条中倒挂的奇观。

  “产品很烂,卖得却出奇好。”你一定听说过。

  2、照明产业链上下游普遍缺乏灯光知识

  这里指的上游,一直上到业主,然后是工程方、设计师,下到经销商、制造企业……噼里啪啦不一而足。

  照明产业生命时间相对很短,LED 技术的出现更是搅局者,很多企业从五金、模具、机械等各种相关行业迅速转型而来,莫说为啥同样三瓦的球泡价格能相差上十倍你不懂,有的连厂商自己也没弄懂为啥居然能这么便宜就真 TM 亮起来了呦,何乐而不为呢。

  “方案是不是用的 LED?是就可以啦!谁便宜谁来!”

  投标照明设计方案时,业主这句一棒子扫过来的话或同义词,你一定不陌生。

  就这样,两缺同时成立,无知者无畏做出来坏的产品被无知者无畏的市场通过扭曲的交易成交了,会爆炸的灯于是有机会被生产出来还能装到我们家里去。

  3、LED 行业标准缺失、监管不力

  LED照明国家标准是行业一直以来讨论的话题。

  尽管各地已经在制订和试用自己的地方标准,但标准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行业准入门槛低,有很多企业都是跟风,什么赚钱做什么。

  由于缺少统一规范和标准,目前市场上 LED 照明应用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互换性差,给整个产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另外,虽然 LED 企业对工商的抽检都持配合态度,但也有不少企业反映工商抽检的局限性,包括抽检产品范围的局限。抽检的品牌中仅有几个行业内数得着的品牌,而且抽检样品比较少。

  简而言之,LED 产业要健康发展,离不开统一的产品标准和技术监管。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