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灯光节拼的是什么?各地灯光节大“PK”
摘要: 同样是以光为媒,运用现代灯光科技演示生动的立体灯光画面,通过不同的场景展示灯光的魅力。一个是以灯饰文化为魂,更像是照明同行间的party,一个是以实践灯光和城市文化为发展,如同都市同庆的嘉年华庆典。
据了解,广州国际灯光节以璀璨中轴(作品展示)和珠水夜韵(桥梁灯画)形成十字彩图,打造广州最亮夜景。通过花城广场主会场灯光艺术作品展示,及珠江上七座桥梁的灯画演绎,让人们穿梭在美轮美奂的灯光作品中,体验绚丽的羊城夜景。通过现代照明科技与灯光艺术的完美融合展示广州城市之美,共计划展出动态、静态以及互动类灯光艺术作品近40件。
2015广州国际灯光节作品
作品名称:《远航》
作品概念:以帆为元素以海浪为型,意在传承广州的海丝文化,传达乘风破浪、积极进取的广州时代精神,向世人展现震撼心灵的作品。灯光作品积极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传承广州的海上丝绸文化。以光作为媒介表现手段,声光电数字媒体结合的艺术形式,引领观众在参与大型互动行为中,体验艺术与科技交融的魅力。
作品名称:《绚丽》
作品概念:作品用绚丽的花朵、单纯的元素,装点着广州这座创意之都。花给人一种浪漫、清新的感觉,它会让人们感到心情舒畅。花朵赋予梦幻的配色,搭配巧妙的组合,带给大家视觉与心理上的双重享受。
作品名称:《丰收——中国梦》
作品概念:麦穗、谷风机,代表着丰年,代表着2015是丰收的一年。而花城广场所在之处数十年前是广州丰饶的水乡猎德村,作品的设计也借鉴了一些当地元素。而丰收是中国梦在各个领域追求的目标之一。灯光节高科技氛围里的一件展示传统文化色彩同时展示中国人共同理想的作品。
作品名称:高塔之光
作品概念:通过激光束在以广州塔为中轴线的高层建筑之间来回穿梭,寻找建筑之间的联系,建构建筑间的对话。在高空形成一定的图案交织,将建筑紧密联系于一体,形成绚丽壮观的城市空间景象。
从上述的广州灯光节参展的作品特点来看,产品实现多元功能,与新媒体等技术有力结合,内涵愈加丰富。另外在广州塔、东塔、西塔三个广州标志性高点将表演高空激光秀,在每个点30瓦的全息激光去互动,正点跟半点用一首到两首歌曲来表现激光秀。
那么,作为传统而名扬中国的灯都,古镇的灯光节又有何作品表现?
古镇灯光文化节作品
作品名称:《生命之源-水母》
作品特点:它是国内首次内充氦气而升空的灯光艺术作品,最小的也要五六个壮汉才能环抱,颜色多样。与古镇人民广场上的喷泉秀、罗马柱投影等组成一体,向人们展示着神奇的“海底世界”。
作品名称:《生命之殇》
作品特点:一处小小的草坪,随手都能触摸到精致的灯光小雕塑。“动植物”以灯光雕塑的形态出现,有着另一番体会。
作品名称:《金穗》
作品特点:金穗是古镇特别推出的麦穗灯,据说它还能“吞云吐雾”——麦穗灯装在小水池里,只要接通电源,小水池里的装置便会将水加热成蒸汽,出现云雾缭绕的景象。
作品名称:《地球最原始的光》
作品特点:“地球最原始的光”是本次灯光文化节的主题作品,长12米、高4米,全为3D立体展示。是用纯光打造出来的立体效果,而不是3D平面影像。
拼人气,斥污染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灯光秀开始走进大众的生活视野时,无疑它承载了更多的引导作用,好比既要负责“貌美如花”,也要“智慧并重”。对此,纵观广州灯光节,作品的征集方面相对较为多元化,有来自社会市民的,也有来自高校新锐设计师和国外设计师的作品,从而从参与人气方面而言,广州国际灯光节较比古镇灯光文化节,在展示灯光魅力与互动趣味方面有了更多的一些思考和参与。
另外,节能环保是广州灯光节和古镇灯光文化节的共同举办要求,以环保、节能、创新为设计理念。在减少节能环保方面,广州灯光节则注意控制展示区域和展示时间,尽量减少扰民和希望最大限度减少光污染。
拼互联
往往灯光节不仅有地面和桥上的作品,还会针对建筑体进行高空激光秀和3D技术演示等。尤其是在当下盛行的“互联网+”时代,利用灯光和互联网等技术层面,予以实现更多元的灯光表现形式和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如今年广州灯光节的国外参展作品中,由Paul Sermon设计的“Peoples Screen” ,就是通过实时互联网传输技术,将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广州在线互联,人们通过望远镜便可看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城市的画面。又如广州灯光节,不在花城广场的人们,也可以通过打开手机的相关页面,一边听音乐,一边从远方观看激光秀。
结语
2015年被联合国大会宣布为国际光年的广州国际灯光节,希望以此纪念千年来人类在光领域的重大发现,强调推动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教育、农业和卫生等世界性问题的光技术重要性。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国际光年给予我们的一个发展关键词——光技术!
没错,国际光年,咱能拼点光技术!那么要怎么拼?在拼当中如何引导民众对灯光能留下一些思考或印象?
其实于城市而言,灯光给予了人们更多丰富多彩的夜生活。而在灯光节的这些公共艺术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下半年的灯光秀,有着两方面的特点:可以看,还可以玩!以往灯光节作品多数以静态的呈现方式为主,让观众可以享受着一场视觉盛宴。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出现,“互动、体验”成为了“城里人会玩”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当越来越多的参展作品从“看”到“玩”实现了多元功能,能给予广大市民体验互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更多的跨界设计也开始融合。无论是对于参展设计者而言,还是从主办方的效果来看人气,其实体验互动的最好方式是走到市民群体中去而不是在一个展厅里面,通过走进人群,让灯光也能直观的感受到人们的乐趣。同时一个灯光节,也仿若是企业间的聚会,可以与其他来自各行各业的参展伙伴一起,在参展过程中相遇、“联姻”、共赢。尚且不论灯光节是否会产生视觉疲劳或当中的效果好坏,若是举办这么一场看秀,能让大家对光的元素和文化的元素能有更多及更好的思考,这也并非不是城里人给予大家的一个福利或者可以说是城里人在“玩”中给行业做了一件好事。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