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智能LED灯:互联生活 正在起飞

2014-07-22 作者: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在常州的某大型购物中心,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称“实验室”)正在开展利用LED照明进行室内高精确度的智能化控制,即定位导航试点。

  只要你手机上下载了相关应用软件,就可以在LED(半导体照明)光源定位系统指引下,找到商场的各个商铺,同时还能了解相关打折信息。你与商铺的互动信息还能存储在“云”端,如果愿意,根据你的消费喜好推送的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发给你。而在地下车库等特殊环境中,LED光源定位相比WIFI定位的优势更大,不仅精度大幅提高,且完全不用担心没信号——只要有LED灯光,就能轻松找到你的爱车。

  在常州的某大型购物中心,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称“实验室”)正在开展利用LED照明进行室内高精确度的智能化控制,即定位导航试点。

  负责此项技术的实验室“海归”博士郭成是标准的“80后”,他将上述技术描述为一个软件加一部手机,利用LED光实现互联服务。

  “半导体照明智能化控制的目的是什么?一是为用户和生产企业节省成本,二是为用户提供一些不可替代的功能,在产品应用和服务上进行创新。未来我们将更多考虑照明控制如何与移动互联相融合。”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下称“联盟”)秘书长吴玲表示,上述这些成果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成的。

  大胆尝试 打造行业共性技术平台

  数年来,科技部与国资委和各地方政府合作,在不同行业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型企业中建设了9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迄今唯一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年1月获科技部批复筹建的实验室(企业类),经过发起单位多次讨论与研究,于2014年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实体。“实验室的注册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民办科研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上,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联盟秘书长吴玲说。

  渴望在全球范围内拿到技术源的吴玲,一开始就以国际视角看待实验室的定位,“实验室要想获得经费而注册成盈利型企业或者成为某个龙头企业的下属研究院并不困难。”而她选择在中关村注册民办非企业法人实体,是因为这个非营利的创新平台,更符合国际创新模式,实验室现在甚至可以为国外重点大学培养博士。在经费投入上,现在主要采用产业界“自带干粮”联合参与的方式,“我们要解决的是行业共性技术的问题,包括支撑市场应用的标准问题。”吴玲说。

  “创办初期,实验室确定了三个研究方向。”实验室“元老”郭成表示, 成果的快速产生,得益于实验室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大胆探索,研究方向贴近产业需求。技术成果通过使用权共享、所有权转让、孵化等方式辐射产业。大量企业研发人员参与共性技术项目研究,实现研发与产业化的无缝衔接。今天,实验室已经为近30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与服务收入超过3000万元,无论是LED路灯智能管理系统还是即将开卖的智能穿戴新产品,都依托在这个技术平台之上快速开花结果。

  “我们的重点实验室,既不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也不完全等同于企业类的实验室。”吴玲坦言,在没有国家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实验室仍然取得了很好成绩,但在基础设施投入、基础性项目经费支持、税收、户口、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等方面,无法获得与国立科研机构同等的政策待遇。

123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