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领衔 盘点LED市场2014年十大新闻
摘要: 跑路门??斗争门??收购门?? 作为LED照明行业的爆发元年,2014注定也是动荡不安的一年。整合并购、跑路倒闭、转型突破等词在LED照明行业中早已屡见不鲜,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现象一方面减少了LED企业数量,另一方面也成为赢家的一剂补药。LED照明行业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从“红海”走向“蓝海”,由成长期迈向成熟期。接下来一起盘点2014年LED照明行业十大爆炸性事件:
NO.7 富士康欲做“高大上” 以LED为“突破口”
从芯片到封装再到应用,从LED显示屏到LED照明,富士康在LED照明领域可谓布局完整和精密。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曾经对媒体透露,要将LED产业作为富士康的一个转型,这个转型包括从代工到自主品牌,也包括从传统电子行业到新兴产业。
2009年,富士康开始给飞利浦、通用电气等国际照明巨头做代工。据了解,仅仅一年时间,仅仅飞利浦和通用电气两大厂商的LED代工订单,其销售额就超过人民币2亿元。
而随着大陆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LED照明越来越多的订单也渐流向了东南亚,富士康的LED照明代工订单越来越少。
此外,目前LED照明企业越来越多,成本也越来越低,飞利浦等照明大厂代工的选择也就多了起来。比如早在两年前,台湾光宝科技携手晶元光电及内地的系统厂,挤下隆达,拿下飞利浦的LED照明订单;而国内企业如雪莱特照明等企业也成为飞利浦LED照明的代工工厂。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代工路上走长了的富士康,并不满足于“代工工厂”的标签,郭台铭也希望能在某个领域实现转型,但在消费电子领域,自主品牌已经非常多,富士康如果想从这里切入,难度几乎超乎想象。因此LED照明这个新兴产业就成立郭台铭眼中转型的“突破口”。
但由于未经营过自主品牌,缺乏营销队伍和渠道,这也成为富士康转型的致命伤。郭台铭也深知自身短板,并在渠道上也下足了功夫。郭台铭曾构想过将富士康打造成一个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及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新商业帝国。
愿景很美好,不过目前富士康LED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政府订单、品牌代工、集团本身的照明替换。虽然富士康在全国多个地方都有投资LED,但是标有富士康商标的产品,却很难在市场上看到。
点评:郎咸平曾表示,富士康是艘大船,想掉头绝非易事。从富士康布局LED的这几年来看,代工企业转型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创建自主品牌的道路更不平坦。从组建团队到实现盈利,富士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NO.8 飞利浦拆分事业部 轻装上阵全力抢攻LED照明市场
9月23日飞利浦表示,公司将剥离有着123年历史的照明业务,把公司一分为二,建立一家独立的照明企业,同时将消费和医疗保健部门合并为一家估值150亿欧元的企业。该计划甩掉照明业务,最早有可能推动这项业务在2016年独立上市。
早在今年7月份,飞利浦爆出将把旗下Lumileds LED部门及汽车照明分支整合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它们将努力吸引第三方资本,并将其设为独立子公司,未来则有可能将这一部分业务进行剥离,可窥一斑。这两项业务去年综合营收约为14亿欧元(合19亿美元)。
Lumileds LED和汽车照明事业部的合并预计将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两个部门2013年的整体销售额大约为14亿欧元(约合19亿美元)。在汽车灯具市场以及消费者灯具市场,飞利浦并没有优势,将其分拆不失为一个保持简而精运作的方法。
飞利浦与其他企业巨头面临着相同的挑战,导致其迟迟未能融入新的世界。他还提到了诺基亚,“我们必须借鉴芬兰的教训”。 分拆出来的飞利浦照明,轻装上阵,将大有机会改善与亚洲公司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而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将收益与风险都部分的转移给社会资本。
日前,业界传出,飞利浦已经委托外资券商摩根士丹利牵线,寻求大型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入股,由於分割之后的新事业体将朝独立IPO之路迈进,私募基金认为有利可图,因此不仅询价踊跃,对入股也表达浓厚兴趣。
点评:飞利浦此时业务分拆就是机遇挑战并存。这也透析了LED照明的划时代趋势,重组照明业务将更好的适应发生在照明行业的根本性变化,从单个产品转向系统服务。LED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全球照明方式的定义和应用。为了适应并引领这一照明变革,即使是世界巨头也必须顺势而为。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