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之变(五):兵临城下 照明行业机会何在?
摘要: 如同跌宕起伏的连续剧连番上演,雷士照明的争斗风波持续发酵。8月16日,德豪润达一纸公告宣布,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冬雷请辞总经理职务,原因是雷士照明任命其为临时CEO。次日,吴长江更是在其微博上留下的激烈言辞:“没有德豪雷士会成世界级品牌;没有雷士德豪半年都活不了!”
渠道力和产品力的角逐,这是行业竞争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雷士能在欧普已经称霸一方的格局下异军突起,其原因是掌握了行业竞争格局发生逆转的关键。并且,雷士的过人之处更在于对渠道深层次的挖掘,相当于对渠道进行细分,对隐性渠道的开拓让雷士在强敌面前可以避实就虚,从容开拓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
此外,三雄、勤上的奋力追赶,也值得行业关注。他们的优势,在于把握细分领域,加强产品研发,深耕渠道。但需要注意的是,渠道至上是产品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品是舟,渠道为水,如果没有优质产品的支持,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长板是与对手相互比较的优势,但是要保持桶内的水不至于流失,还需要短板水平不能相差太多。
内乱与阵痛:错失发展良机
“企业的品牌和口碑,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而形成的。雷士的营销体系中,企业与运营中心的利益也是捆绑在一起的,互为支撑。雷士在经历了几次风波之后,给运营商、供应商和股民带来了部分经济利益的损失,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会因为这些风波对雷士产生反感情绪,加之市场上有很多同类的企业虎视眈眈。因此,此事件对雷士而言,看事件双方拉锯的时间。如果时间越长,对雷士就越不利,品牌走下坡路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某一方能快速扭转胶着局面,则有可能会把雷士重新带上正轨。”广州光亚研究院总监刘俊如是说。
对此,深圳市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兼LED照明技术总监房海明亦分析指出:“按照股权力量对比,吴长江必须听命于王冬雷一方,这种听命,几乎与王冬雷一方的对错无关,只与股权和权力有关。雷士缺少健全的企业法人制度和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而且喜欢家族掌控,难以成就百年基业。因此,吴长江退位是适应雷士长期发展的必然。短期之内必然会对雷士照明的销售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但是长期来看,不会对雷士照明的品牌造成较大的冲击。”
不可否认的是,雷士照明遭到内乱重创是不争的事实。截至到目前,雷士照明最大的生产基地万州基地还在停工状态,而雷士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毫无掩饰其对雷士三番两次发生内斗感到痛心。
就连吴长江本人也不避讳谈及内战带来的伤害,他说“国内的照明行业是群雄逐鹿的时代,很多企业抓住了LED带来的机会迅速成长,雷士在内耗里耽误了”。
突围与上位:品牌渠道两手抓
不可小觑的是,雷士的渠道正被无数的竞争对手觊觎。近期有关勤上光电正借机挖雷士经销商墙脚的消息甚嚣尘上。更有媒体曝出,已有竞争对手等着用高薪招揽将在这场雷士风波中被清洗出去的高层及中层以补自身的渠道短板,号称“趁雷士病!要雷士命!”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新品牌如能抓住渠道经销商,上位的难度并不大。
“雷士的两块重要资产我们看得很清楚,一是品牌,二是渠道。”在谈及在照明行业的渠道之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雷士受此风波影响,是否会为其他照明企业让出更多市场空间问题时,深圳市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兼LED照明技术总监房海明持否定意见,“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雷士照明的生产经营还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雷士风波只是公司高层股东之间的争斗而已,对于雷士照明的整体业绩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关于在激烈成本竞争中企业如何维持品牌的生存和发展,房海明认为有三个举措:一方面,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避免出现企业内斗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增加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第三方面,加深渠道建设,形成从农村到城市的垂直整合能力。
诚然,吴长江和王冬雷对雷士照明控制权的争夺将给企业前景带来什么样的变数尚未定论,但这场雷士风波不能不让业界警惕和反思。广州光亚研究院总监刘俊认为,“首先,作为民营企业家,应该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实现管理方式上的转变。不能单纯的凭借个人英雄主义和江湖义气来进行管理;其次,企业管理者及投资者应该重视契约精神。照明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双方的需求和利益,不能单纯从道德和价值观的角度去博弈,而要以契约为谈判准绳。”
“从这次的雷士风波中,可以看出有的照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保证企业的内部稳定和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不稳定的因素。雷士照明已经出现过三次风波,都是创始人与合伙人,投资人之间的缠斗,这样的结果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内伤,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深圳市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兼LED照明技术总监房海明如是说。
结语:在中国现有环境下,完善公司治理之路漫长。雷士风波不管如何收场,但其注定不会是孤本,创投之间博弈的事件还将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本土企业如何提高自己面对资本猎食者的能力,从而改变与资本博弈表现出的稚嫩。
不得不说,雷士照明在吴长江与资本方的斗争过程中,如何处理股东之间、创始人之间、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之争,是中国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的转型问题。可谓长江之上乌云密布,冬雷之下风起云涌。三次被“赶”走,却借打悲情牌,依靠自己的孩子,摸爬滚打回到这个凶险的舞台。只是,吴长江这次真的可以吗?欲知后事如何,且静观之变。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