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豪润达闯关美日市场 突破专利屏障
摘要: 继2月底与北京天旭恒源节能公司签订总金额达3.95亿元的路灯合同后,照明产品在3月初又成功闯关美日市场,分别与美国Shing Image国际公司和日本双鸟公司各签定了2.83亿元的照明产品代理和采购合同,共计5.66亿元。
刚过新春,似乎进入一个订单丰收的季节。
继2月底与北京天旭恒源节能公司签订总金额达3.95亿元的路灯合同后,照明产品在3月初又成功闯关美日市场,分别与美国Shing Image国际公司和日本双鸟公司各签定了2.83亿元的照明产品代理和采购合同,共计5.66亿元。
“销往美国和日本市场的照明产品,部分会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副总经理邓飞表示,此次芯片和照明产品突破专利保护最严格的美日市场,也是中国LED上游厂家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个巨大突破。
邓飞透露,为了拓展国际照明市场,避免专利纠纷,公司高层还特意去日本拜访了日亚、丰田合成等国际大厂。分别与上述国际签定了包括采购对方芯片产品的相关协议,大家对市场也进行了划分。
“这也是国际巨头同意芯片进入国际市场的原因。至于出口海外的照明产品,具体会用什么芯片,还要看客户的需求,我们也有一部分芯片是采购Philips lumis的。”邓飞说。
不过,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苏州纳晶董事长梁秉文对芯片成功突破国际市场专利壁垒,依然持保守看法。“中国芯片厂家要想进入美日市场,就必须获得国际厂家的授权。”梁秉文指出,专利授权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必须要有法律文件,而且还要在国际专利相关组织登记,“商务合作与专利授权完全是两码事,根本不可能混为一谈。”
专利壁垒
梁秉文指出,专利授权本身就是公司间的一种利益交换,从商业合作到专利授权也需要一个过程,“估计也是希望通过商务合作,加强与国际大厂的沟通,进而为取得专利授权铺路。”
基于同样原因,国内芯片龙头企业三安(600703.SH)去年底在美国投资900万美元,设立美国全资子公司。三安方面表示,成立美国子公司主要是为了增强公司研发力量,方便公司申请当地产品专利,形成自我技术保护壁垒。
不过,此举被国内业界普通视为,三安准备寻求国际大厂专利授权、拓展国际市场的信号。
因为,近15年来,全球专利官司就没有消停过,全球所产生的专利官司高达168起。去年,欧司朗、科锐、日亚化学、丰田合成和飞利浦分别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至此,全球五大LED巨头已基本形成新专利交叉网。
相反,中国企业的专利数量却少的可怜。比如,瑞丰、鸿利、雷曼、乾照光电、三安光电和6家企业2010年时的专利总数在707件,发明专利仅有77件。而拥有44项发明专利的,其发明专利来源主要是收购的一家韩国EPIVALLEY公司。
董事长王冬雷也曾表示,收购韩国EPIVALLEY公司主要是冲着专利去的,有专利护身,的应用产品才可能销往国外市场。但梁秉文指出,韩国EPIVALLEY公司的专利根本绕不开国际巨头的原始专利,根本不足以为德豪润达芯片的国际拓展护航。
“在国际市场销售必须要有专利护身。”真明丽(01868.HK)产品市场总监张知泰透露,真明丽3月初刚刚与飞利浦签订了1000多个专利授权,可以使用飞利浦向行业开的所有与相关的光源及各式灯泡的专利技术。
张知泰指出,此次真明丽获得的专利授权仅仅是白光照明的,并不涉及到芯片层面。也就是说,真明丽芯片也一样没有取得国际市场专利入场。
国际订单
从上述观点来看,很难确认的芯片,是否真的突破海外市场的专利屏障。不过,获得美日市场大订单却是事实。
的公告显示,美国Shing Image国际公司成为的独家代理,专门负责向沃尔玛提供的照明产品,以及相关售后服务。Shing Image所代理的产品包括球泡灯和射灯等19种照明产品,并承诺从今年6月起的18个月不低于4500万美元(约2.83亿元人民币)。
而日本双鸟公司与已有5年合作关系,之前一直向采购小家电产品。此次双鸟公司与约定,2012年合作业务量增长30%-40%,包括2012年在内的未来三年的业务量达到4500万美元。
公告显示,将支持双鸟公司在住宅和商业领域的照明业务上拓展,产品包括台灯、球泡灯,吸顶灯,吊灯和灯管。此外,还与双鸟公司正在共同研发一个新系列的照明产品。
邓飞表示,双鸟作为日本的主导消费品牌,其现有的灯具零售渠道成为进入日本市场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果海外市场还未拓展开,就先交专利授权费,对于正缺钱的中国芯片企业来说,是一件很不划算的生意。”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专利授权费用动不动上百万美元,如果先通过小家电渠道,先获得一定海外市场销量和规模,再向国际巨头寻求专利授权,“也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所以,不管现在出口海外市场的照明产品,是否采用自己的芯片,短期来看,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照明产品是否能在海外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届时,获得国际巨头专利授权后,销往海外的照明产品再换成德豪润达自己的,也为时不晚。
因为,到货的MOCVD设备(外延片生产设备)已达48台,其中10台MOCVD已正式量产,子公司大连德豪芯片项目也正式投产,巨大的产能需要稳定的下游市场和出海口。如果获得国际巨头的专利援权,国内下游应用厂家自然会向聚集。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