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港大的新项目指出反对香港滥用照明

2012-02-02 作者: 来源:腾讯教育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我们反对的是滥用照明,”潘博士表示。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光害问题。民众对光害的投诉也日益增多,这反映出人们态度的转变。

  千百年来,无数诗人、哲学家、科学家受到了夜空的启迪。浩瀚的夜空,在极其遥远的年代,就已赋予人们无限遐想。如今的香港,霓虹灯遍布大街小巷,而灿烂的星空,却正从新一代香港人的视野中消失。

港大的新项目指出了香港的光害问题

  每年香港都要迎接数百万游客,对于这座“光之城”,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密密麻麻的闪烁霓虹、闪亮高楼,以及绚烂的幻彩咏香江灯光汇演。

  曾经,这些耀眼的灯光秀都只限于这座城市的闹市区。但是逐渐地,太阳一落山,连公园、河流都会照得通亮,如同点亮了的圣诞树。

  不过,这种泛滥的照明已开始遭到反对,港大物理学家潘振声就是反对者之一。潘振声博士是港大的助理教授,热衷于研究天文学的奥秘。由于光害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香港小朋友将无法感受夜空的美妙,潘博士对此深表担忧。

  “与我小时候相比,现在市区已没有地方可以观测星体,作为一名天文学者,我感到很失望,”潘博士惋惜道。“这使我开始思考应该怎么办。”

  因此,2003年潘博士展开了一个项目,测量市区与郊区的夜空光度。“与此同时,一批天文学业余爱好者与后来的民政事务局局长见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仿照海洋保护区设立夜空保护区。世界上有些地方已经采取了这类措施,但直到现在,香港也没有规章制度对户外照明进行管理。”

  该项目由2003年开始,第二年,潘博士与一名本科最后一年的学生继续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市区的夜空光度是郊区的30倍。

  “这项研究受到了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夜空会受到天气条件、月球位置、空气污染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将不同夜晚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比如把西贡的某个星期一晚上的与港大某个星期三晚不甚理想的数据作对比。”

  然而,那名学生开始攻读哲学硕士后,他们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

  “之前我们采用的是一种传统的天文学技术,非常精确,但懂操作的人很少,而且实验器械极其昂贵。后来我们发现了夜空光度测量表,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器材,它很小,很方便,对民众来说操作也简易很多。”

  所以,2007年,受到政府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的资金赞助,潘博士购置了30支夜空光度测量表,重新启动了该项研究。

  “我们想要提升公众对光害问题的重视程度,”潘博士解释道。“但那个时候,人们对光害的认识甚少。事实上,就连当时的媒体对这一概念也不了解。他们知道空气污染、水污染。但什么是光污染?人们坚信,香港应该要灯火辉煌,灯火是繁华的标志。”

  光害问题经过了一段时间才受到公众的关注,而人们一旦理解了这一概念,潘博士发现,许多热情的中学生、天文学业余爱好者、营舍总会成员都开始以志愿者身份帮忙收集数据。接着,潘博士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网页并开设了公众论坛,让大众对光害问题有进一步理解。

  现在潘博士指出:“我们不是在呼吁人们将所有的灯都关掉,但是,许多光线并没有向下照,而是向上射,这是在浪费能源。我们也关注了公园的照明情况,公园似乎在最大程度地使用照明。有些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许多情况下这样都是没有必要的,对树木、野生动物及鸟类亦极为有害。

  “我们反对的是滥用照明,”潘博士表示。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光害问题。民众对光害的投诉也日益增多,这反映出人们态度的转变。

  “但是,”潘博士说道,“香港尚未有政府机构官方处理光害问题。有些城市,比如新加坡、台北,政府出台了照明计划,意味着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照明规定。景区可以灯光明亮,但其它地方不必。在光害治理上,我们已经落后了,因为在香港,任何地方、每个地方,甚至市中心密集区以外的地方,均可以灯火通明。

  “幸运的是,行政长官今年的施政报告重申了政府治理温室气体的决心。报告针对的不只是温室气体,还有整个环境保护。”

  最后,潘博士说,“神奇的夜空、能向孩子讲述的所有星空故事,都在一点点消失。为什么人们要关注天文学?理由很难解释,但这之间必定存在某种关联。夜空的神秘与灵气令我们深深着迷。夜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仅因这条理由,它就应该被珍惜。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