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民资助“中国电光源之都”崛起
摘要: 官方提供的数据表明,云霄县已引办光电企业162家,计划总投资上百亿元,投产82家,在建80家;光电产业产值2009年达10亿元,2010年达25亿元,今年预计可达到50亿元,连续三年实现翻番。
短短三年间,在福建省云霄县,光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国家科技部和商务部最近先后授予云霄为“国家节能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云霄的“光电现象”引起海内外关注。记者近日慕名走进云霄节能光电科技产业园区,在福建汉晶光电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占地面积113亩的工地上耸起的现代化厂房,建筑工人们正抓紧施工,力争6月底建成试投产。
正在现场指挥的福建汉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久义告诉记者,福建汉晶光电是一个台资项目,也是福建首家LED4寸蓝光芯片生产企业,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将先后投建45条生产线,达产后产值可达60亿元以上。
在海峡彩亮、发现传媒等LED显示屏生产企业,员工们正忙着赶订单,呈现一派红火的生产景象。云霄节能光电科技产业园区负责人方蔚煌介绍,海峡彩亮和发现传媒是2010年下半年才投产的企业,今年产值均有望达到3亿元。今年底云霄LED显示屏产值由此将达到福建省第一。
官方提供的数据表明,云霄县已引办光电企业162家,计划总投资上百亿元,投产82家,在建80家;光电产业产值2009年达10亿元,2010年达25亿元,今年预计可达到50亿元,连续三年实现翻番。
与“光电”结缘,是云霄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突破。中共云霄县委书记黄舜斌表示,云霄原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但由于地处沿海,又是台胞重要祖籍地,当地民众因农业、水产养殖、航运等积聚了雄厚的财富,民间资本一直在寻求新的投资方向。
2007年初开始,在厦门创业的云霄籍企业家罗明祥回乡与他人合作,先后创办夏星节能照明有限公司、福建云星电子有限公司,让光电产业进入云霄人的视线。顺应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2008年底云霄提出“举全县之力发展光电产业、打造中国电光源之都”的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随之,云霄规划建设节能光电科技产业园,核心区规划总面积1.5万亩。云霄还主动“走出去”,先后在台湾、“长三角”、“珠三角”、厦门等光电发达地区举办推介会,与台湾照明行业输出同业公会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深度对接台湾光电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该县目前共激活民资累计达26亿元,成功对接82个节能光电项目。民资已占了光电产业投资中的30%。汉晶光电、高贤电子、大亚光纤、涌心电子和宝晟光电等10多家台资企业也纷纷落户云霄,形成产业集聚。云霄节能光电科技产业园已成为两岸高校和科研机构光电技术转移示范基地。
台资和民资的共同推动,让云霄多了一张新名片——“中国电光源之都”。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