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试点改造下穿桥照明 提高亮度 计划明年推广
摘要: 很多在白天开车的人都有这种感受:车子刚开进下穿桥时总会“两眼一抹黑”,看不清路面。近日,合肥市对畅通一环蒙城路下穿桥的隧道灯进行了改造,使得该下穿桥的照明亮度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明年,合肥将对所有未达到照明标准的下穿桥逐一改造,消除“视觉黑洞”。
很多在白天开车的人都有这种感受:车子刚开进下穿桥时总会“两眼一抹黑”,看不清路面。近日,合肥市对畅通一环蒙城路下穿桥的隧道灯进行了改造,使得该下穿桥的照明亮度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明年,合肥将对所有未达到照明标准的下穿桥逐一改造,消除“视觉黑洞”。
下穿式立交桥占地面积小,不影响城市整体风貌,在合肥市“畅通一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为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下穿式立交桥车速快、流量大,在给交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隧道内照明等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少驾驶员白天经过下穿桥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内外光线亮度相差太大,容易产生视觉上的暂时“失能”,出现短时间的盲区,而正是这一短时间的盲区,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灯饰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城市下穿桥在合肥城建中还属于新型的道路类型,不同于道路,又与隧道有一定的区别,因此,以往在下穿桥照明建设时,设计上并没有现成的标准。
以畅通一环蒙城路下穿桥为例,建设时是按照高于道路照明亮度来建设的,但从实际来看,尤其是白天,亮度依然不够。
针对这一问题,近日,合肥市相关部门展开了下穿桥隧道灯改造的试点工作,畅通一环蒙城路下穿桥成为改造的先锋。
据了解,蒙城路下穿桥隧道全长120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照明原设计为单侧25套250瓦单光源隧道灯,单灯间距5米。由于白天隧道出入口处内外光差较大,驾驶员“视觉黑洞”效应仍较为明显,行车安全存在隐患。
此次改造中,按照《隧道照明设计规范》有关要求,单侧增设15套500瓦隧道灯,并划分出单灯间隔1米的入口段,单灯间隔3米的过渡段和单灯间隔2米的出口段。改造后,仪器检测的隧道亮度达到改造前的10倍,人的肉眼感官来看,亮度增加了1倍多,行车视觉影响明显减弱,行车舒适度也大幅提高。
改造后的畅通一环蒙城路下穿桥能否消除驾驶员们视觉上的不适,尚待检验。有关部门称,除蒙城路下穿桥外,全市仍有几条下穿桥的照明存在类似的问题,蒙城路下穿桥隧道灯改造试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合肥市下穿式立交桥隧道照明提供了范本。
在今后运行中,相关部门将密切观察并进行各类数据测量汇总,以便在全市逐步推广应用。通过实际检测,逐步摸索出适合合肥下穿桥照明的标准,并计划在明年,对需改造的下穿桥进行逐一改造,有效解决下穿桥“视觉黑洞”。据了解,下穿桥照明改造时除了进行亮度提高外,还将综合考虑节能等问题。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