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再融资乱象横生:LED企业只见钱进未见财出
摘要: “高额政府补贴已成为LED行业利润的最大来源,以三安光电、德豪润达等为代表,政府的补贴几乎成了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也变相催生了LED产业的‘虚假繁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子元器件分析师指出。
在信贷政策愈发严厉的今天,从资本市场融资已俨然成为各家上市公司的首选融资渠道。为了能够顺利融资,各家公司自然地给投资者们编织出了诸多美好的未来设想,但这些设想有些可能是真的,有些却可能是假的。
只见钱进不见财出
貔貅,中国古代神兽,是以财为食,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泄。根据Wind数据统计,A股市场中也存有17只貔貅公司,代表公司是德豪润达、三安光电两家LED厂商。
自2009年转身进入LED产业,德豪润达2010年抛出了募资15亿元的计划,再加上自有资金近1亿元投向芜湖德豪LED芯片、LED封装、LED照明三个项目。今天夏天,德豪润达再抛35亿增发预案。公司称,本次融资计划将投入42.8亿元用于投资芜湖LED外延片生产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80万片4英寸LED外延片的产能。将新增年均营业收入79.56亿元,年税后利润15.87亿元。
项目前景不错,融资也大手笔,但公司的业绩却未见起色。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1.96亿,在剔除2010年计入当期损益的3.95亿政府补贴后,反而亏损近2亿元;2011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6541万,而当期政府补贴却高达1.33亿,剔除政府补贴影响,主营业务也依然亏损。
貔貅本性是只进不出,德豪润达的传统也是如此。据统计,自2004年上市时进行过一次现金分红外,在其余年份,德豪润达彻底失忆了。
相比三安光电,德豪润达像个小弟,三安光电才是货真价实的貔貅,其“圈钱”欲望极度强烈。2008~2011年这4年中,三安光电每年都抛出再融资方案。今年4月三安光电披露的募资计划,拟公开增发A股股票数量不超过2.1亿股,募资不超过80亿元,募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芜湖光电产业化(二期)项目和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LED应用产品产业化项目,两项目合计总投资约为91.25亿元。
与德豪润达一样,三安光电的业绩也是靠政府补贴支撑着。仅在2010年,三安光电就收到各地政府补贴高达7.5亿元,而2010年公司净利才4.19亿元。上市13年以来,三安光电仅分红2次,合计分红1.43亿元。
“高额政府补贴已成为LED行业利润的最大来源,以三安光电、德豪润达等为代表,政府的补贴几乎成了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也变相催生了LED产业的‘虚假繁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子元器件分析师指出。
募投项目前景自己心中也没有底
在再融资方案中,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愿意提到融资募投项目的风险,总是极力将数年后才能达产的融资项目前景夸得天花乱坠。对于数年之后才能产生效益的项目,其实上市公司自己心中也没有底。
6月4日,常林股份公告宣布以10.90元/股非公开发行4373万股已完成,募集资金净额为4.99亿元。公告称,募集资金将投入9系列高性能装载机及高档传动件产业化项目、市政专用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和海外营销平台建设项目,其中装载机项目是资金的主要投向。公司预计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销售收入18.3亿元,年新增利润总额1.2亿元。
对于公司的乐观判断,有行业分析师却明确表示,其拟投资的装载机项目很难让人信服,装载机行业相对于其他工程机械产能过剩率是最高的,在柳工等传统装载机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与产品技术已经较高的情况下,常林股份想通过不足6亿元投资完成技改、升级,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收回成本并盈利将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此次急于融资募投的目的,公司内部人士对媒体所透露的信息或许才是真实的,“前期在装载机项目上的技改研发等费用的投入已经较大,如果中途放弃而不进行继续投入并增产,将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在两难的抉择中,不得不勉强上马装载机项目。”
其实,常林股份并不孤单。5月31日,青海明胶宣布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亿元,拟全部用来收购并增资宏升肠衣,并用于建设年产4亿米胶原蛋白肠衣生产线技改项目。融资方案一出,股价当天却以跌停报收。虽然从公司预测上看,项目达产后正常年度预计年收入将为1.61亿元,年均利润总额为6398.03万元,但从收购并增资的宏升肠衣经营业绩来看,其2010年的净利润是亏损的,对这样的企业进行技改升级,项目前景难言乐观,特别在考虑到项目建设周期等问题后,估计青海明胶指望其短期内能提供明显效益的底气也不足。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