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分析 > 正文

节能产业革命前夜LED无缘政府采购

2009-06-24 作者:未知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世界银行东亚首席能源专家罗伯特·泰勒曾公开表示,“我们相信在中国发展节能产业是有很大潜力的,中国有很大的节能投资市场,为500亿—800亿元,而且在这方面投资都是可以盈利的。”

  新能源作为投资乐土,让不少人为之狂热与着迷,同时也让有识之士为之担忧。而今把新能源的发展提升到这种高度,引发的担忧似乎更为猛烈。

  在中国,新能源中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从升天到坠地”的命运轨迹,让人们不得不对新能源经济的发展作一次理性审视。

  2003年到2005年,受国际市场拉动,中国的光伏生产能力突飞猛长,在2006年中国便成为世界第三大光伏电池生产国,截至2008年初,中国光伏产业总计有10家企业实现海外上市,IPO融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短短六年的时间,300倍的增长让人瞠目结舌。

  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在无锡尚德、浙江昱辉等海外上市公司的财富效应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新面孔蜂拥而入这一新兴产业。其中既有无锡尚德、赛维LDK等的中下游企业,也包括无数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据国内一些知名证券分析机构调查显示,国内最多时曾有500多家光伏企业和研发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即使如此,想进入该行业的企业仍然源源不绝。———“平均利润率达到20%甚至超过30%”让人们趋之若鹜。

  “军备竞赛”导致过半停产

  中国“太阳能大王”施正荣曾如此评价:“在高利润的驱动下,很多企业匆忙上阵,国内市场很多光伏企业根本没有技术,不了解行业便四处窃取技术和人才。而竞争对手之间的争相扩产几乎成为一场‘军备竞赛’。”

  随着国外市场的饱和,国内产业的无序扩张所潜伏的风险渐现,加上金融风暴重创,国内很多光伏企业岌岌可危。据中投顾问公开的资料,2009年一季度江苏光伏产品出口额仅为6.4亿美元,同比大跌48.1%,而在2008年一季度这一数字达到12.3亿美元。而浙江60家光伏企业中,目前正常生产的不足30家,其余一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或是正在建设过程中。

  太阳能光伏产业应用较早,尚且有一定市场规模,而其他的很多新能源品种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概念上,不少发展才刚刚起步。而众多投资者炒的就是这个“概念”,股神巴菲特去年9月购入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股份,在面对台湾首富郭台铭的质问“敢不敢驾驶比亚迪汽车上下班”时,巴菲特亦不禁噤声。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