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国OLED产业初具规模 前景值得期待

2009-03-19 作者:未知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ICT研究与管理咨询机构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08-2009年中国OLED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尽管从出货量和销售金额来看,目前LCD占据着绝对的市场霸主地位,但是具有低功耗优势的OLED技术的发展前景仍然比较可观。

产业基础: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OLED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信息产业前沿技术,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站在战略的高度对OLED产业进行整体规划,集中资源,强化自主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入OLED产业链并给予资金支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但就目前而言,中国虽具有一定的OLED产业基础,但产业链尚未现成。中国没有面向产业化的成套OLED生产设备制造厂商,关键设备以及整套设备的系统化技术等都掌握在日本、韩国和欧洲企业手中。ITO玻璃、光刻胶、吸气剂以及封装用的紫外固化胶等原材料,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问题。由于中国TFT技术发展滞后,面板的制备技术薄弱,生产管理经验积累不足,因此在有源OLED的生产工艺开发方面难度较大。

  此外,中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企业融资的渠道狭窄。国家在基础研究、行业标准、行业资源整合方面的角色还有待强化,同时缺乏OLED产业的生产、开发及管理人才,这些都是中国OLED产业化的弱点。

  目前,全球已经有多家公司在从事OLED驱动IC的设计和生产。OLED有源驱动面板受到价格高,硅材料与有机材料匹配性较差等限制,成为全球OLED产业发展的瓶颈。而中国只能从国外引进驱动IC;在大尺寸和彩屏技术上由于设备条件相对落后,资金投入相对缺乏,目前与国外发展有很大差距。这些环节上存在的不足都一定程度地制约了中国OLED技术的发展。而在专利方面,小分子OLED材料和结构的基本专利主要掌握在美国柯达公司以及日本出光兴产等公司手里;高分子PLED材料和结构的基本专利主要掌握在英国CDT公司和美国DuPont等公司手中;在有源驱动方面,日本的三洋、Sharp、SEL、Eldis,韩国的三星、LG和中国台湾工研院都掌握一定量的核心专利。

  总体而言,国内OLED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几乎上游所有的材料配件如驱动IC、导电玻璃、封装玻璃、有机材料、精密MASK等都需要从日本、韩国等地购买;并且,OLED设备目前虽然已经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要求,但还没有标准化,设备厂家对OLED生产技术的了解远不如拥有长期研发和中试生产经验的OLED业者。

  产业前景:OLED为中国显示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由于中国在CRT和LCD的发展早期没有能够及时进入,使其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能力,中国因此只能依靠低廉劳力及强大的代工等方式参与产业链上利润较低的组装及测试。而OLED的出现,为中国显示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OLED应用市场,其中45%以上的IT产品与显示器件有关;中国内地的手机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中国内地的MP3/MP4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而其它消费电子产品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随着OLED面板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在其它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水平也会有所提升。因此,中国发展OLED产业潜力巨大。

  赛迪顾问基于对OLED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规律的长期研究,预测了2009-2011年中国OLED产业的发展规模。在未来的三年,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终端需求的不断增加,对OLED面板需求迅速增长。(编辑:XGY)

12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