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论坛座谈照明企业品牌营销(组图)
摘要: 2008年4月20日,“2008奥运工程照明现场报告会暨高端对话”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
2008奥运工程照明现场报告会暨高端对话现场照明专家与照明企业座谈
2008年4月20日,2008奥运工程照明现场报告会暨高端对话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论坛邀请了水立方电气总设计师李兴林、鸟巢电气总设计师李炳华、奥运中心区夜景照明主持设计郑见伟就奥运重要场馆做主题报告。作为中标奥运场馆的照明产品提供商代表,新文行灯饰董事副总经理陈剑方、东松三雄电器副总经理陈松辉、AD通用照明总经理关旭东参与此次奥运工程照明论坛。
在三位专家及企业主题演讲过后,阿拉丁照明网安排了现场座谈会,由阿拉丁照明网宋定龙主持,6位专家与企业代表在台上进行了精彩问答。
从奥运工程照明谈差距
2008奥运工程照明现场报告会暨高端对话现场照明专家与照明企业座谈由阿拉丁照明网宋定龙主持。
宋定龙:我们先请参与奥运工程照明的专家们谈谈他们的感受,给咱们的奥运照明评个分?
李兴林就水立方LED照明谈中外照明企业差距
李兴林:众所周知,水立方的照明全部采用的LED,这在国内国际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通过这次LED的全面应用,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在LED灯具、控制系统的应用上已具备一定的实力,但在LED封装、电源驱动上还有一定差距。国外的大功率LED封装领先国内企业很多,在水立方LED照明工程中,很大部分能量是消耗在电源驱动这一块了。
李炳华:从4方面谈国内外照明企业差距
李炳华:我们在照明产品、技术个方面与国际还有很大差距。在产品方面,国外的产品的研发生产环节相对很长:前期的市场调研、上报、研发、测试、生产等多个环节之后才会生产出产品,国内在产品的技术投入上还需加大力度;在产品应用方面,以LED为例,国外除了景观照明、广告标识牌等比较传统的途径,在道路照明、办公照明、家居照明方面都有尝试应用,而国内在这方面仍有差距;在品牌推广方面,国外企业的注重程度和投入比例远远高于国内企业;谈到设计人员,国外很注重自幼的审美教育,即使小孩子已经有比较完善的审美教育,而我国的灯具设计和照明设计人员大多是成年之后才选择这个行业,因此在思维和审美上有一定的定势,比较难以获得新颖创意。
但是我们国内的企业也具备国外企业无法达到的优势:比如广州即将举办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等重大赛事,照明产品生产及照明设计的周期短、实际应用上比国外照明企业大有优势,我们的企业要把握好这些机会。
郑见伟:中国照明企业需要自己的品牌
郑见伟:谈及品牌推广,中国的企业需要注重品牌。日本、韩国如SONY、CANON、LG、SUNSUNG等品牌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中国就目前还没有自己的民族品牌。中国算是照明的输出大国,但中国的照明企业却没有响当当的品牌,所以中国照明企业的品牌提升很重要。
照明企业品牌营销感触多
宋定龙:谈到企业品牌战略,我想与会的企业领导们更有感触,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觉得中国照明企业与国外企业有什么差距?存在什么问题?有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关旭东:中国照明企业在细节与设计环节需提升
AD照明关总:我先拿到麦克风了,我就先讲了。
我刚从德国法兰克福参展回来,感触最大的是:中国参展的照明产品跟国际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样有落差的氛围中如何寻找出路?如何打造出中国照明的品牌?这是我参展回来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相信也是每个参加法兰克福国际照明展的中国企业在思考的问题。
在AD照明与国外的相关合作中了解到,中国的制造能力、开发能力绝不落后于国际水平,但细节上无法做到细致、设计理念上也存在差异。正如李炳华先生说的那样,国外的设计教育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有成熟的环境,因此设计者的内在素质远远高于我们的平均水平。
有关企业的品牌推广,我们知道,中国照明企业形成规模的企业并不多,有长远市场发展规划的也不多,因此品牌建设投入上无法与欧美企业做比较。但是在刚才郑见伟先生的演讲中也提出,中国以及中国照明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给了国际同行很大的压力,祖国是我们照明企业持续发展最有力的支柱。
在2008奥运工程照明的产品提供上,国内与国际品牌的中标产品数量不相上下,可能国内的更占上风,这来自我们国家的支持,给我们国内的照明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成长土壤。正因为国家给了我们这样的发展机遇,国内企业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惊人的,AD照明的国外合作伙伴曾经说:国外需要70、80年发展阶段,在我国可能10年内就可以赶上。
通过法兰克福之行以及长久以来的思索,我认为中国照明企业刚开始做品牌,少不了走模仿学习的道路,但是要延续企业的生命力,一定要做成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的创新和风格。与国内先进的设计个人和团体合作、吸取更专业的设计理念,同时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工程研发能力、生产快速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一批中国照明企业成为法兰克福国际照明展上闪亮的主角。
李兴林:我想对LED照明企业说几句。国内的LED企业多,但规模小;国际的LED企业少,但规模大,因此国内LED照明企业需要一定的整合,这一方面来自政府的政策调控,另一方面要依靠市场的运做。
刚才李炳华也谈到了,国外LED在显示屏、汽车照明、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各方面应用已非常成熟,路灯白光LED也已经研发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国内相关企业要想赶超,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LED照明作为一个朝阳绿色产业,不但有需要而且有必要现在就着手做起。日本到2020年LED产业将占据非常大的部分,中国的LED生产企业如果动手晚了的话,到时候会错过很多机会。
陈剑方:中国灯具品牌建设投入略输国外
新文行陈总:新文行在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国外同行质疑到肯定的阶段。去年我们参加广州国际照明展的时候,80%的参观者是来自国外的,他们看了我们的展出产品会问:这些灯具真的是你们设计生产的吗?最后我们特地邀请这些客人到厂区参观,用我们的设备和工作实际状况征服了他们。能够以产品说话让业内人士信服,我们很开心,感觉代表的不仅是自己,也是中国的照明企业。
除了设计方面的问题,一些灯具的价格也是中国照明企业与国际上的差距。国外一个筒灯价格定位到3000、5000甚至是7000块,而中国的筒灯70块80块就可以买一个。在成本和人力上投入相差并不太多,差别主要在于品牌和营销的投入上。这一点值得国内企业学习思考。我相信我们用心向别人学习,赶上欧美国家的照明企业,并不是太遥远的事。
陈松辉:三雄立足中国市场稳步开拓
三雄极光陈总:主持人请我谈谈三雄中标奥运工程照明的事。首先我们确定了一个原则:力求每个场馆都要参加,但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会根据同时参与竞标的竞争对手做详细分析,以确定哪些要投入精力去做,哪些可以放弃。事实证明我们这种有目标、有准备的工作很有价值,三雄最后中标了鸟巢、老山自行车馆、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大学体育馆等共15个奥运工程照明项目。
对于企业的品牌营销,这一直是三雄的重点。三雄认为首先要寻找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有目标的去提升自己,最根本的一点是要立足中国这个大背景,首先将中国的照明市场做好,再稳步的开拓。我们对打入国际市场信心十足。
宋定龙:谢谢各位座谈会的专家、企业领导为我们分享这么多经验和心得,谢谢!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