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照明 推广稀土是趋势
摘要: 正是在人类对地球温室效应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下,“绿色照明”的概念步入了我们的生活。
当今,由于地球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人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据联合国最近报告预测,气温上升所造成的问题将在本世纪对地球产生广泛影响。若全球平均气温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上升2摄氏度,将有近30%的生物面临灭绝的威胁。这种气候变化还将使地球上数十亿人面临水和食物短缺的威胁,洪水、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率也将增加。还有专家指出,全球变暖还将引起冰山和冰川融化,导至海洋平面上升,将使许多岛国和沿海城市遭受“灭顶之灾”。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人类当务之急。
正是在人类对地球温室效应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下,“绿色照明”的概念步入了我们的生活。“绿色照明”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全球面临能源和生态危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了人们的共识。1991年1月美国环保局(EPA)首先提出实施“绿色照明(GreenLights)”和推进“绿色照明工程(GreenLightsPro鄄gram)”的概念,很快得到联合国的支持,并受到许多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各国积极响应,纷纷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推进绿色照明工程的实施。“绿色照明”概念由此得到全世界的认同。
所谓“绿色照明”,其含义就是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产品,最终达到高效、舒适、安全、经济、有益于环境和改善人们身心健康并体现现代化文明的照明系统。1993年11月我国国家经贸委开始启动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并于1996年正式列入了国家计划。稀土由于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光学性质,成为世界各国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的支撑元素。
推广稀土绿色照明成为发展趋势
稀土元素特殊的原子结构,使它们具有特别丰富的电子能级跃迁和光学性质,在光电子产业中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稀土元素可以用作荧光发光材料的基质成分,也能用作荧光发光材料的激活剂、共激活剂、敏化剂或掺杂剂。用稀土制成的发光材料,一般统称为稀土发光(荧光)材料。
稀土发光材料种类繁多,目前已形成四大主流产品:信息显示用荧光粉、灯用三基色荧光粉、稀土金属卤化物和长余辉荧光粉。其中,灯用稀土荧光灯粉用量最大,消耗稀土最多,对节能和环保的贡献也最为突出。
采用电光源照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从1880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进而使用钨丝白炽灯已有上百年历史。白炽灯光色接近日光,显色性好,圆形灯泡使用也特别方便。但白炽灯的致命弱点是光转换效率很低,它所消耗的电能只有约15%转化为可见光能,其余均以热能散失掉,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有了稀土荧光粉和稀土三基色节能灯,无论是紧凑型稀土荧光灯,还是直管型稀土荧光灯,都比白炽灯节能约80%,而且显色性比卤粉直管荧光灯好,又能在原先白炽灯的灯口上直接换用,成为替代白炽灯的理想选择。
如今,全世界正在掀起了一股用稀土节能灯取代传统白炽灯的热潮。因为稀土节能灯只需白炽灯耗电量的20%就能达到同等的照明效果。日本、韩国等早就在大力推广使用稀土节能荧光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今年以来,北美、澳大利亚纷纷立法禁止使用白炽灯。最近结束的春季欧盟首脑会议更是达成一致协议,要求欧盟各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进而用稀土节能荧光灯来取代。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淘汰白炽灯,推广使用稀土节能荧光灯的潮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2007年甚至可以称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稀土绿色照明年”。
我国稀土绿色照明的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70年代,荷兰菲利浦公司发明了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和紧凑型稀土节能荧光灯,很快在全球得到推广。我国于1980年由复旦大学研制成功稀土三基色荧光粉,1981年开始由上海跃龙化工厂、上海沪光灯具总厂、上海特灯二厂等生产紧凑型稀土节能荧光灯。
我国稀土节能灯产业是伴随稀土产业迅速崛起的新型照明产业。由于我国拥有得天独厚、储量居世界第一的稀土资源优势,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历来非常重视稀土产业的发展。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和方毅副总理的具体组织下,我国大力开展了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并把稀土发光材料和推广稀土节能荧光灯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为此,于1990年专门成立了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领导下的“全国稀土荧光粉、灯协作网”,组织协调全国灯用稀土荧光粉的研制与生产,推进制灯技术、设备优化组合和灯用稀土荧光粉标准制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稀土节能荧光灯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6年,我国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年产量仅为1.2吨,年产稀土节能荧光灯约100万支。当时灯用稀土荧光粉和稀土节能灯,存在荧光粉质量不稳定、节能灯管造型单一、制灯技术和设备落后、采用电感镇流器、使用寿命低、节能不节钱等一系列问题。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灯用稀土荧光粉和稀土节能灯生产技术不断取得了突破,成功地发展了产业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规模化转化,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性能价格比。现在,我国紧凑型荧光灯的产品合格率已由1998年的50%提高到95%以上,平均光效每瓦提高了5-8流明,平均寿命提高了4000小时,国内照明企业实力增强,涌现了一批知名品牌。灯用稀土发光材料已向多品种、多规格、多方位、深层次、全系列方向发展。2006年,我国灯用三基色稀土荧光粉年产量达到3200余吨,稀土节能荧光灯年产量达到22亿支,比1986年增长了上千倍,两者都已跃居世界第一位。20多年来,我国稀土绿色照明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国家一直把开发稀土节能灯列入重点攻关项目。通过稀土行业与照明行业加强产品标准化的监督管理和市场规范,如今紧凑型稀土节能荧光灯、稀土金属卤化物灯等高效照明器具的应用市场不断拓展,“绿色照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已基本摘掉“节能灯节能不节钱”的帽子,使稀土绿色照明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成效十分显著。
由于能源缺口较大,我国近年来电力供应一直紧张。照明用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12%。因此,开发和推广应用稀土荧光灯以节约照明用电,具有很大节能潜力。统计显示,我国照明用白炽灯的使用量约为30亿只,若在全国把一半的白炽灯即15亿只改为稀土节能荧光灯,每年节电量约640亿千瓦时,大约相当于16座~18座75万千瓦发电厂一年的发电量,可以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经济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
2006年6月17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成果新闻发布会”,总结了我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10年来取得的成绩。会上指出,1996年~2005年期间,我国绿色照明工程累计节电59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碳计)排放1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3万吨。同时提出国家“十一五”期间把绿色照明工程作为10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重点要在街道、广场、体育场馆等公用设施、楼堂馆所和居民住宅中大力推广稀土三基色荧光灯等高效节电照明系统,并对高效照明电器产品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以保障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产的节能灯还大量用于出口。以2003年为例,我国当年生产节能灯为10.5亿只,在国内的销售量仅为3.56亿只,出口量约占三分之二。因此,我国稀土节能荧光灯产业的发展,不但为中国实施稀土绿色照明和节能环保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世界绿色照明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