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邦 > 正文

光之冒险者:著名灯具设计师英葛·慕勒(图)

2007-07-23 作者:admin 来源:《时尚家居·置业》(安可)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Ingo Maurer用一次又一次的冒险向世人证明了,灯光也可以玩得别出心裁,天花乱坠。在他的设计里,灯有了生命,充满诗意,让原本平淡的空间突然变得灵性十足。

  最前端的照明设计师

  Ingo Maurer用一次又一次的冒险向世人证明了,灯光也可以玩得别出心裁,天花乱坠。在他的设计里,灯有了生命,充满诗意,让原本平淡的空间突然变得灵性十足。

  地铁沉喑着从隧道驶出滑入慕尼黑弗里霍夫西站,乘客们仿佛被送抵一个梦幻般的未来世界。站台两侧的混泥土墙壁乏善可陈,从粗砾而不规则的纹路上看,无非是那种后工业时代的产品。当然,媒体称其充满了未来感绝非空穴来风,灯光的作用下,墙壁和天花板上呈现出奇异的色调——深蓝色中夹杂着淡紫色的光晕,和梦境简直无二。只需抬头就能找到这种奇特氛围的源头,八盏直径近4米的圆形顶灯,巨大的半球形金属灯罩同红色,黄色,蓝色的光束交叠起来,好似幽浮降临,加之光束投射下穿梭往来的乘客增添了舞台感,让人不禁想起好莱坞的《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意图带领乘客们漫游太空的正是年界73岁高龄的灯具设计大师英葛·慕勒(Ingo Maurer),作为过去半个世纪世界上最前端、最具创新意识的照明设计师之一,他的作品受欢迎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艺术家、评论家们称之为令人惊骇的、让人眼花缭乱的、极具诗意的。而平民大众亦对其作品亦步亦趋,究其根源,似乎有种老少咸宜的浪漫主义情怀深藏在慕勒的作品中,这种浪漫如此自然,充满诗意,让人领略之后对那种“袭击式”的所谓强设计感再无半点兴趣。

  光之情人70年

  “我对光的感知是如此的强烈而又与众不同,几近着迷。它迫使我不停地摆弄试验光的反射及艺术。”每每被问及设计哲学的问题,英葛·慕勒习惯性地露出他优雅的⑿Γ砸恢趾⑼? 的诚实讲述着他和光的故事。

  没有任何人比英葛·慕勒更加迷恋灯光。到今天为止,他已经设计并制作了超过120件的灯具或照明系统,用他那极具诗意的灯具为数不清的展览会、公众建筑与私人住宅带来了光明。英葛·慕勒的作品从羽毛般轻盈的灯泡与由纸张折成的灯具,到建筑物上的照明装置,一应俱全。他的作品展览会几乎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曾经举行过。其中包括纽约著名的MoMA(Museum of Modern Art)、罗马、巴黎、慕尼黑、法兰克福、列宁格勒以及巴塞罗那等地。他设计的照明工程点亮了以色列的TelAviv歌剧院、慕尼黑的弗里霍夫西站地铁系统与多伦多的国际机场。

英葛·慕勒于1932年出生在一个位于德国与瑞士边境附近的LakeCon-stonce的小岛上。自父亲去世后,15岁的他只身来到了苏黎世谋生。他第一个工作是当印刷工人的学徒。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来到美国,尽管美国对他意识上带来的冲击力是惊人的,但最终他还是和自己的家庭在1965年在德国慕尼黑定居,并开了名为M Studio的设计工作室。深受当时风头正劲的波普艺术的影响,他的第一个作品诞生了,一个名为灯泡(Bulb)的台灯。此台灯的设计实际就是一个放大版本的透明灯泡,里面静静地绽放一朵小灯泡,这个波普风味十足的趣味造型,是英葛·慕勒初试啼声之作,展现他对灯具与众不同的美学思维。当其他设计师醉心于设计灯罩,裁剪灯的衣服时,他却逆其道脱去外衣,赤裸地回到原点,什么装饰都不要。夸大的灯泡外型形成一种超现实的荒谬感,不可否认它又是那么有型有款, 与当时艺术界的气氛非常吻合,因此英葛·慕勒几乎是一夜成名。

  设计为了向爱迪生致敬

  和很多热爱生活的设计师一样,英葛·慕勒在乎的是人们对他设计的反应。他常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观察别人对他作品的第一反应。“他们经常很好奇,走近后先是一愣,然后开始观察我的作品,他们看了再看,最后微笑。这样的微笑是对我最好的奖励。”

  1996年英葛·慕勒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 的头衔,以嘉奖他的Bulb设计。正如很多智者所说,灵感发生在人们通常最不注意的时候。“1979年的新年,我是在海地与我夫人及一些美国朋友一起度过的。我们跳过舞后跑到一个小广场上去等日出。广场上拉着两根电线吊着一个500瓦的灯泡,除此以外别无他物。”正是这支形单影只的灯泡给了慕勒灵感, “我简直被这个朝阳中的灯泡惊呆了。回到纽约以后立刻开始了设计。我一开始使用了高压灯泡,结果败得很惨,因为一些过时的安全措施不允许我那么做。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一直没有放弃这个念头,即使临近破产的时候,银行以我的设计不能售卖为理由拒绝给我贷款,最后我没有贷款还是把这个设计实现了,并且很快就成功了。”

英葛·慕勒称自己完全是“自学成材”。的确,早年他接受的短暂印刷技术培训同那些充满诗意的灯具设计实在难以联系起来,按照他的说法,自学灯具设计完全是出自对光源的迷恋。他认为灯泡是“科技与诗歌完美的结合”。1966年他设计了Bulb台灯。作为对爱迪生的致敬,Bulb形似一个大灯泡。这个设计立刻大受欢迎。后来的Nofuss(1969)、简单却典雅的Savoie(1979,与Donato Savoie一同设计),英葛·慕勒持续地赞美了他心目中的最高发明,灯泡。而他与1992年设计的Lucellino,一个带有鹅毛翅膀的灯泡,成为他最著名也是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

  无所不为的光之冒险

  如果以为英葛·慕勒只会设计一种主题,那就大错特错了。恰恰相反。英葛·慕勒的作品以多样性而闻名。他经常在日常的事物中找到灵感,在他的作品“Bibibibi”中,他使用了一个在超市中找到的塑料玩具鸟腿;Mozzkito是他1996年的作品,整个过程是在一个平常的茶叶过滤器上完成;。而他的另一个精品 Porca Miseria!是一个大厅的吊灯,则好像是一个瓷器包装箱中发生了爆炸,充斥着白色的磁器碎片。

  他的另外一类作品则又是一种景象,充满了诗意与平静。这就是他以纸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系列作品。年轻时候印刷工人的经历使得英葛·慕勒可以充分了解纸滤光及反光的特性。从70 年代起,他就不断地用纸设计灯具。其中的精品包括他于1980 年使用日本纸设计的Lampampe,1997年设计的Zettel'z,一个灯源旁悬挂了数十张纸片。1998年的MaMoNouchies则使用了日本传统的染料技术。

  从上世纪90年代起,英葛·慕勒就把主要注意力转向了全套的灯光系统。他1998年为慕尼黑地铁弗里霍夫西站设计了照明系统,采用了巨大的铝质球形顶灯,灯的内表层涂了不同颜色的漆使得反射的灯光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色调。另一个主要的作品是与罗恩·阿拉德(Ron Arod)合作的为以色列Tel Aviv歌剧院设计的灯光系统。英葛·慕勒近期的作品还包括多伦多国际机场的照明系统、法兰克福的展览、One NightOnIy Burning Beauty、巴黎GalleriesLafayette Maison的灯光系统,以及巴西圣保罗的一个SPA的设计。此外,近年来英葛·慕勒为Chanel、 Dior、三宅一生所规划设计的秀场灯光与装置艺术,更使他成为结合艺术、时尚、科技三位一体的设计大师。

  也有些刻薄的评论家们说英葛·慕勒的设计能有如此盛名是碰到了“意外的好运气”。的确,技术层面的突破、灵感的闪现、独特而富有哲理的浪漫设计视角,这些明星设计师缺一不可的气质,尽数在英葛·慕勒一人身上得以体现,才有了他在世界设计文化领域中的独特地位。相比这种说法,英葛·慕勒的自嘲更有意思,“我习惯追溯本能,我热爱冒险,我就是个赌徒。”这个已经73岁的“赌徒”,还将继续为他所深爱的光激情而热烈地活着。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