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照明网首页| 绿色| 检测认证| 古建筑| 道路| 酒店| 店铺| 建筑| 家居| 办公| 夜景| 娱乐| 工业| 博物馆| 体育| 公共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浅谈国内照明行业发展脉络及发展方向

2007-02-0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量: 网友评论: 0

摘要: 为了从老牌企业的生存现状中找到中国照明行业的发展脉络及发展方向,本报对全国各大区域的老牌照明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

老牌照明企业,路在何方? 中国照明行业已经走过20多年发展历程,相对于20年来说,成立才七八年的照明企业已经成为“老牌企业”:有的逐渐退出了市场,有的发展成为行业内的知名品牌,有的则专注于生产制造,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的OEM。 为了从老牌企业的生存现状中找到中国照明行业的发展脉络及发展方向,本报对全国各大区域的老牌照明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
深圳老牌照明企业为数已不多
据调查,目前,深圳老牌照明生产企业为数已不多。现存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走下坡路或消失。因决策失误,导致企业走下坡路,更有甚者退出市场;二、稳步发展。讲诚信、以质量求生存,活得还算滋润。三、高速度发展。及时变革、营销策略先进、观念超前、重视人才、明确发展目标。现为人熟知的深圳当地老牌灯饰生产企业有:绿天使照明、维明电光源、恒耀、卓明、中电照明等。 据深圳绿天使照明钟焕雄总经理告诉笔者,目前深圳灯饰制造行业较混乱,竞争已进入白热化时代。
所谓一流企业定规则,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服务,四流企业拼价格。老牌企业的产品到处都是,但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其实老牌企业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但部分老企业在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市场不了解,与商家沟通不到位。有的企业无明确定位,无长远发展目标,只会盲目跟在知名企业后爬行,致使自己走下坡路,甚至退出灯饰行业这个舞台。
绿天使照明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产品定位合理,目标客户明确,产品质量过硬,技术含量符合各项标准。它们最早开发出的小型节能灯和负离子节能灯,为企业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企业善于把握市场动态,做好服务宣传,因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现在,绿天使照明已走上了创品牌的良性发展道路。 佛山老牌光源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 说起老牌的照明企业,“中国灯王”佛山照明,一定是没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在佛山地区,今天还有多少家曾经的光源企业,在与佛山照明同台竞技?他们曾经的辉煌怎么样了?他们的现状又如何? 佛山作为我国电光源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相继涌现了一大批电光源生产企业,如佛山佳电光源公司、明辉电光源、明华电器厂、四方实业、欧司朗照明、雪莱特光电(原华星光电)、飞阳照明、波力通照明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因市场对电光源的需求大,而生产企业相对又少,竞争小,可以说是电光源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据佛山格拉照明老板曾繁生先生介绍,佛山佳电光源有限公司在1996、1997年的时候,节能灯月产能已达到100万支,比当时佛山照明的节能灯月产量还要大。1998年一年时间内就连续开了四家分厂,每家分厂的面积都是近万平方米,员工最多时有2000多人。而当时,很多节能灯厂家的月产能都在10万支左右。后来佳电光源还收购了另一家节能灯厂佛山明华电器厂。在当时,很多外商看到佳电的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也不小,都纷纷下订单给佳电公司。
但到了2000年的时候,随着我国照明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光源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但是,一些老牌企业却没有因为市场的改变而作出及时调整。在竞争小、市场大时是卖方市场,企业似乎无需花费人力物力去建设市场,质量不怎么讲究,产品品种也单一。于是,整天忙于生产,也顾不上开发新产品,更不用说什么品牌建设,只要能出产品就有人要。随着竞争的加大,以前企业存在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而企业领导人仍常常怀念以前高利润的岁月。面对竞争的日益激烈,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唯有降价应战,利润越来越低。此时部分老板的眼光也出了问题,他们认为节能灯这一行没得做了,市场前景不容乐观,但却低估了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实在无利可图时,一些企业就偷工减料,把三基色粉改为混合粉。这样,退货越来越多,客户渐渐流失,拖欠供应商的款也越来越多。最后,资金链断裂,直至破产。
浙江省长兴县特种光源厂和其它几间毛管厂,就因为佛山佳电光源公司的倒闭而拖欠的货款没给,也被连累着倒闭。现在,此类企业就算没有倒闭,也是处境艰难,由以前的名噪一时变成现在的默默无闻。一部分企业选择退出国内市场,转为全部做外销,但规模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一部分企业则选择帮别人OEM。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剩”者为王。经过激烈的竞争,一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另一部分企业竞争中不忘树立品牌、抓好质量、开发新产品、花大力气建设销售网络,因而强大起来。佛山照明则抓住机遇,于1992年10月由国营佛山市电器照明公司改组为佛山市第一家股份制试点企业。1993年10月获准向社会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930万股,1995年8月又获准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5000万股。2000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准A股增发5500万股。毋庸置疑,佛山照明的上市为佛山照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佛山照明2001年在完成工厂100亩土地收购改造的基础上,又在佛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收购了佛山变压器厂、敦厚乡振动器厂共计100亩土地,佛山照明总部现已占地300亩。 佛山照明在2005年第一季度完成灯泡总产量2.44亿只,同比增长15.23%。在2004年度报告中,佛山照明把以下几点作为公司的未来发展计划:一是加快高明佛山照明产业园的建设,争取在今年9月份投产。二是强化管理,控制生产经营成本。主要是改变原来生产费用管理模式,实行车间、部门生产费用包干制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精简和压缩低效人员。三是加大力度,促进销售工作。实行销售承包改革,对批发渠道实行承包;继续抓好重点产品的销售;积极开展配套销售业务,今年的目标是7000万元;发挥生产规模和产品优势,加大外销出口和OEM贴牌生产,做大灯具销售规模。四是加强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抓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加快技术革新,改进设备,提高生产工艺和产品合格率;严格把好产品质量检验关。五是抓好股权激励制度,稳定和吸引人才。
随着欧司朗照明1995年投资佛山建厂,和后来雪莱特光电(原华星光电)的崛起,以及波力通照明、飞阳照明等企业的日益壮大,佛山地区的光源生产企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国内光源领域,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广州老牌灯具企业现状喜忧参半 广州较早的灯具生产企业有广州灯具厂、九佛电器有限公司等,他们大多数是以生产电子镇流器、格栅灯盘、支架和节能灯为主。经过近几年行业的激烈竞争,一些企业成为行业先锋,一些企业淡出了市场,一部分则成为了大企业的OEM。
广州的灯饰企业在行业内,比较有名气的有环球照明、九佛电器、三雄·极光等,他们都是走品牌路线。这方面,三雄·极光是后起之秀,而且走得稳,品牌推广力度大。据环球电器有限公司潘副总经理称,以前三雄·极光刚开厂时,阿涛(三雄·极光董事长张宇涛)还三天二天跑到他们公司学习应急灯的喷漆,想不到在几年时间里就超越了他们,国内市场的知名度节节攀高。其实,这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老总的观念。他是企业的决策者,上什么生产线,以什么为主打产品,走什么销售渠道,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兴衰。二是人才的招揽和保护。环球照明走出去的人才不少,主要是缺乏激励制度,对人才的保护不够重视。这方面,三雄·极光尤为做得好。它的快速成长,显示张总有深远的眼光,不断做企业宣传,坚持走品牌路线,张总的胆识决定了他的成功。 还有一些老牌灯饰企业呢?日子过得艰难!
据拓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原天海电器厂)王经理说,灯饰行业在1996、1997年是比较好做的。市场需求大,企业竞争小,加上国内房地产火热,企业都在埋头搞生产,忽视了对产品的研发、质量的控制和销售渠道的完善,这给企业带来了隐患。到了2001年,灯饰生产企业不断涌现,竞争加剧,有的老牌企业就开始找不到北了。他们有很强的生产能力,老板也以技术见长,但是没有注重培养销售人员,老板撑起了半边天。配件采购、组织生产和客户的寻找,都是老板一个人承包,赚到的的确是辛苦钱。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投资都非常谨慎。对于广告宣传,这种不能立即看到效果的回报,他们是不会花钱去做的。招到了好的销售人员,也不会放手让你去做,这样就自己封闭了自己的路。有的则成了外商的加工厂,或者大企业的OEM,内销已力不从心。一些老牌企业在行业内,已完全被人遗忘。
上海国有照明企业的辉煌、没落与发展 国有企业的辉煌期 从我国照明行业的发展史来看,上海的照明发展史最具代表性。它是我国光源、灯具生产最早的发源地和积聚地,经历了国有、乡镇集体所有和民营私有。上海照明灯具公司是当时全国国有照明企业的典型代表,下属单位共有几十家,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有明光灯具厂、沪光灯具厂、燎原灯具厂、亚明灯泡厂、长虹灯具厂等。它们的销售主要是通过上海灯具服务部和上海灯具总店包销,每年在全国各地举行订货会,计划全年的产销量,属于典型的计划经济。据说当时的明光灯具厂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沪光灯具厂4000万元。
长虹灯具厂的“双鱼”牌台灯年销量达到100万支,亚明灯泡厂的“亚”字牌灯泡在全国更是家喻户晓。随着上海灯具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市场需求迅速增大,这些大企业也开始将一些配件或订单发外加工生产。于是,在80年代中后期,许多乡镇企业开始大量出现,并成为这些大企业的外协加工厂或联营厂。由于它们的合作方式和服务相对比那些国有企业要灵活,以销售为主的灯具服务部和灯具总店也开始对它们进行扶持,开始将很多订货单直接转给它们生产。比较典型的代表如上海沪陈灯具、上海凯达灯饰等企业,在当时的业务和发展都相当不错,于是这些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那时整个上海的灯具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力特别大,从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上海灯具照明行业的辉煌期。 国有老牌企业的没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浙江温州人开始大量生产灯具。当时,他们还建成了专业的东方灯具市场。紧接着全国专业灯具市场大量出现,90年代初为私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这些私有企业市场操作灵活,产品创新快、价格低,很快就打破了原有的市场销售模式。
上海也有一批私有企业如东升照明、乐亭照明器材厂、罗曼电光源等企业,抓住市场机遇迅速发展起来。而那些国营照明企业却陷入了困境,这是由于经营体制一时无法调整,企业负担又重。同时,由于初级照明产品科技含量低,私有企业大量出现,国有企业产品在价格上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到了2000年后,多半倒闭或是名存实亡了。 改革带来的发展 据说,上海明光灯具有限公司当时生产的灯具“双喜”牌,在全国的名气不亚于今天的飞利浦、雷士。公司为国内外大型工程(如人民大会堂、上海地铁、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等)配套生产了许多特殊要求的灯具,赢得了良好声誉。1994年,针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明光灯具厂决定“打破围墙建市场”,既盘活了固定资产又创造了经济效应。今天的上海灯具城是唯一的国有灯具市场,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目前,他们又投资新开了上海灯具城(灵石)分城 ,今后的目标是在上海市开连锁灯具市场。 原上海沪光灯具总厂现已更名为上海沪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在性质上也由国有转变为私有企业。该公司法人代表刘可权告诉笔者,公司原是上海灯具公司下属的一家大厂,产品齐全,“沪光”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很大。现在,公司主要生产吸顶灯、节能灯、镇流器、支架,已在苏北购置了20亩地,计划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并将继续使用“沪光”这个老牌子。公司目前较缺乏营销人才,今后的首要工作就是开发销售网络,发展全国代理商。 上海亚明灯泡厂在照明行业内可称得上是一块金字招牌。公司前身为1923年创办的“中国亚浦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民族灯泡厂。
亚明于1994年开始与飞利浦照明合作,使企业具备了国际化品牌的管理水平。近几年公司的销售额以高于30%的速度增长,全国的销售网点已达到400多个,产品还远销到美欧等多个国家。亚明现已成为中国照明工业基地之一,拥有电光源、灯具、配套电器、电光源零部件与照明工程五大板块;建立了光源、灯具、电器三个研发中心;又投资近4000万元从美国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金属卤化物灯生产线;投资500万元与国家电光源测试中心建立了电光源实验室,公司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为了进一部实施品牌战略,上海亚明灯泡厂有限公司在今年初推出了“1923”照亮中国新品牌推广活动,活动相继在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开展。该公司董事长刘经伟先生曾在推广会上说道,“亚明”今后要走照明系统一体化和技术领先化的发展战略,树立质量和诚信的核心价值观。2008年公司的销售目标要达到12亿元,争取跨入国内照明行业的先进行列。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 收藏本文
最新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本周热点新闻

灯具欣赏

更多

工程案例

更多